APP下载

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英语拓展课程应用研究

2015-02-13宋妙辉

英语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拓展课程应用研究

宋妙辉

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英语拓展课程应用研究

宋妙辉

【摘要】本文基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针对目前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完善英语拓展课程体系,并研究其在本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认为,用后现代课程观来指导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使其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等特征,能实现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和语言应用型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推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关键词】拓展课程;后现代课程观;应用研究

近年来的英语教学中,不管采用认知法还是交际法,都是以柏拉图、笛卡尔等为代表的先验的、稳定的、线性的、简单的课程结构,而后现代课程观力主以多元开放的、动态非线性的课程结构思想为指导。多尔所提出的课程的开放性、关联性和课程的非线性和非序列性,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方面的强调,给我国课程改革,特别是外语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系列重心的“转变”,为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及其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的设置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后现代课程观

多尔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他从“混沌理论”中汲取灵感,借鉴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以及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等,运用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观,提出了著名的“4R”理论(胡仁东2006)。“4R”理论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等特征,集中体现了其后现代课程教育思想。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认为:“丰富性”是指课程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多种解释性,也就是某门课程在意识上或是在解释上的多重性和多种可能性,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各学科应具有合作和对话的开放性;“回归性”是指教育者要不断自我反省、修订和总结课程,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关联性”,即“联系性”,分文化关联和教育关联。文化关联指文化观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联指课程之间的关联。“关联性”主要强调教育者在构建课程模体时,要考虑如何使课程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课程之间的模体网络等;“严密性”指教育者要寻找课程间的假设、关系和可能性,以及这些假设间的可协调通道,促使对话成为有意义的对话。“严密性”主要是防止课程陷入“唯我论”和“绝对论”,它是“4R”理论特点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

二、目前英语拓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任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对于拓展课程教学,需要能够从事英语拓展课程的综合性教师。担任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还应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广泛储备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长期以来,英语教师从事的都是以考试为核心的基础类语言教学,缺少综合性理论知识,知识面狭窄,很难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

目前,担任拓展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由以往的英语教师转型而来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培训,或只是通过短期培训,然后参加一些小组教研活动就直接上课了,导致很多教师还是惯性沿袭,使用语言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如此,教学方法没有明显改进,教学目的也不明确,无疑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潘飞2011)。因此,让他们直接转换成英语拓展课程类的师资,很难实现开展拓展课程所要培养的应用能力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不甚完善

拓展课程教学是针对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而进行的后续的、更高要求的英语教学。拓展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确定好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配套的设备和能够胜任教学的师资,同时,需要能适用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系列教材、合理的考核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等。

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力图增加拓展课程的开设。教学计划中,通过缩减以考级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学课时,扩大选课比例,增加了英语拓展课程的数量及选修课的学分。然而,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英语拓展课程的选择性并不大,真正让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仍非常少,针对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教学和学习仍占据着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英语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许多拓展课程,因为开设时间较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课程教学进度及内容设置较为随意,加之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所以,难以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技能选修课。

三、后现代课程观在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拓展类课程是从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特点出发,尽可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和双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按照教育部《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地进行组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自主地开发和研究课程,设计出各自的英语课程体系。因材施教,以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

基于教育部《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地方性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校对2011级学生实施了英语课程分级分流教学模式,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设计出了适用于本校特色的拓展课程教学体系。如将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创立了基础综合类课程+拓展英语课程的“5+5+2+2”课程体系;将英语拓展类课程定义为英语后续课程,即在第三、第四学期,针对已经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并希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开设英语拓展课。拓展课程开设的原则是:注重实用性、关联性和开放性。这样分级、分流的拓展课程的设置原则是: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应用综合能力发展的空间。下面就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指导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设置实践进行介绍:

(一)指导课程体系设置

合理的拓展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拓展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课程体系都是由管理机构或专家对课程进行规定。而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专家的专权,而应是由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的课程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教学活动双主体的互动交往不断展开、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发现新的体系设置的过程。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以此来实现拓展课程的拓宽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我校在拓展课程设置方面正是以此理念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根据不同水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设置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模块。对于不同等级的班级,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设的课程不仅涉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英语语言技能类的拓展课程,同时也涉及了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的选修拓展课程,诸如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选读及西方文化概论等各种语言文化类拓展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个性化的训练和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克服了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体现了后现代课程知识的多元性,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让学生在打下专业学习基础的同时,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语言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反复思考、记忆、运用才能掌握。我校设置的拓展课程,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是以“动态性”为特征。“动态性”的精髓是指起点和终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即为终点,终点是下轮运算的起点,是一种后现代课程观。因而,在实际课程设置体系中,每隔两年实行“回归性”的自我反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增设一些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淘汰与社会脱节的课程。同时,对于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回归”到起点,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方向。从学生学习意愿来看,这样的动态课程设置理念,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76.7%的学生认为开设拓展课程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是必要的;就学生的水平来看,拓展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学生的语言技能及英语语言的沟通能力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拓展课程设置的初衷。

(二)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

多尔认为,语言学习包括阅读、写作、文学和口语训练,通过解释隐喻、神话、叙事来增加它们的丰富性,使师生进行合作的、对话性质的探索(杨柳2013)。语言教育中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在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更应成为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在教学方法上,多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于一体的开放式课堂。英语拓展课程的教育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较少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缺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理论基础,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鼓励学习者大胆质疑的、师生可以进行真实交往的拓展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拓展课程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全校统一的通道中,让学生真正自主地选取所需拓展课程和决定所认可的教师。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其通过内部的自我重组,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熟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之间易于彼此接纳、沟通,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和提高,这样更能开展多种互动教学。同时,拓展课程的教学除了以课堂为阵地外,还拓展到课外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天空教室”的自主学习中。在“天空教室”这个开放的学习空间里,教师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教室资源中,及时将一些宝贵的资料传给学生;同学之间也可资源共享;教师能和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答疑。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可在网上显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系统地掌握学生此阶段所完成的任务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其完成的任务和所存在的问题,对后阶段的教学内容做出具体调整和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多方交流的、发现和发展知识的课程。

结束语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对外语教学拓展课程的开展和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提倡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基础教学和后续拓展课程的融合,在为学生开设更契合自身需求的、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适合于本校教学目标的教材、拓展课程师资配置及培训问题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实践和教学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引用文献

胡仁东.2006.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2):116-120.

潘飞.2011.后现代课程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15):182-184.

杨柳.2013.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中国电子教育,(1):47-50.

项目来源:本文是盐城工学院教研项目“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Y2014B06)成果之一。

作者信息:224051,江苏盐城,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ycsmh@163.com

猜你喜欢

拓展课程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