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休闲经济的研究

2015-02-13张金花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消费

张金花,张 薇

(河北工业大学a.人文与法律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天津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休闲经济的研究

张金花a,张 薇b

(河北工业大学a.人文与法律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天津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区域的重要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将逐步发展成为以休闲产业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北方经济中心”。文章在明确休闲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对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休闲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天津在发展休闲经济中应注意的问题。

天津;京津冀一体化;休闲经济

一、休闲经济及相关概念

休闲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被纳入古希腊哲学理论体系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最早致力于休闲理论研究的凡勃伦认为,休闲是“脱离劳动、非生产性的活动”,是“有钱、有闲阶级的产物”[1]。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休闲逐渐呈现出了大众化、平民化的态势,也正因如此,休闲的经济价值在休闲常态化的背景下显现了出来。在2000年,中山大学社会系博士王宁在我国率先提出了“休闲经济”的概念,他将狭义的休闲经济解读为“物质产品的休闲化,消费购物的休闲化以及休闲活动的商业化、社会化”[2],并将狭义的休闲经济理解为广义的经济休闲化的一部分。目前,休闲经济的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关于休闲经济目前已有20余个定义。而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经济内涵正如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指出的:“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3]

二、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展休闲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休闲经济是即将来临的休闲时代的迫切需要

休闲发端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又为人类休闲提供了可能。休闲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水平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近年来,法定节假日的增多,休闲时间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为休闲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基本要素,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需求层次提升的客观需要,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休闲经济伴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也悄然而至,正如国际休闲研究的权威人士杰佛瑞·戈比、托马斯·古德尔等人所说,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对于继北京、上海之后,GDP将于2015年超过香港的天津而言,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增长,而且更多的是人们对消费多样化的追求。休闲需求层次性的增多迫切需要休闲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休闲经济是城市核心地位提升的迫切需要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定以来,天津作为与北京并称“双核”的中心城市,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虽主要依附的是经济的发展,但单一化产业的发展只会将城市的多面性掩盖。早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就提出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休闲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绿色产业,在城市经济转型中已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为例,天津旅游总收入为63.22亿元,同比增长12.8%,居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的第12位。而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天津的自然旅游景观较少,更多的是诸如“五大道”和伫立于滨江道80余年的“劝业场”等人文景观。在天津市著名的意式风情区,观光者在体验异域建筑风情的同时,购物娱乐等休闲活动也贯穿其中。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天津作为核心城市之一的影响力将逐步提升,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应从单一性的现代化向休闲化、宜居化的多样性转变。因此,如何让休闲在城市转型中效用最大化,是天津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发展休闲经济是京津冀区域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

相对于物质消费品而言,服务消费是现代市场经济下发展最快的一种消费,服务消费的具体内容包括闲暇时间内居民的各种服务消费,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等精神文化消费都包含于其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的提升是人们实现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跨越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休闲场所的增多为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客观条件。人们不再拘泥于购物等物质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更倾向于追求精神的放松及文化的熏陶。天津在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同时,以参与性强、主体范围广、参与方式多样化为特点的休闲体育产业与休闲农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实现休闲产业类型的互补,创新休闲形式是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北京城市居民虽然在客观条件上已经具备参与休闲活动的经济基础,但由于人口密度大等原因,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适宜性及体验感必然会受到影响。而河北省因经济发展较京津而言相对落后,且重工业污染严重等原因,也并不具备发展休闲经济的先决条件。因此,天津迫切需要发展休闲经济,以满足京津冀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三、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展休闲经济的优势

(一)交通便利

自古作为“京师门户,畿辅重镇”的天津,地处环渤海湾的中心,毗邻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去往北京的快速通道原有5条,2013年又新增7条国家公路,进一步缩短了京津冀城际间的时空距离,初步形成了京津同城和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格局。而京津城际铁路自2008年运营以来,“5分钟间隔,半小时到达”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间的交通能力。此外,“2环、8通、4联、8港、8枢纽”的京津冀一体化蓝图也已准备就绪。交通的便利为天津休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休闲经济的发展增色

谈及休闲,人们在选择的活动方式上通常会趋于本土化。例如,苏州人喜欢在茶余饭后去听苏州评弹,北京人则趋向于在茶馆听相声,不同的地域渗透着不一样的文化。而最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就体现在了休闲活动的选择中。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在充满着津味儿文化特色环境下成长的人们,在创造发展天津快板、天津时调等传统曲艺文化的同时,对京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做出了贡献。相声最早起源于北京,天津相声则是在清末到上世纪20年代期间呈现出了繁荣景象。截止到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共有相声茶馆10余个,且大多分布在和平区、南开区。相声茶馆的兴起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地域特色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休闲方式传播开来。此外,河北梆子等曲艺也常见于天津节庆活动中,虽缺乏固定的演出场所,临时性、即时性的演出却也为大众喜闻乐见。可见,天津在继承与传播京冀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津休闲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实现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将其特有的文化消费渗透其中,丰富了休闲形式,增添了休闲经济内容的多样性。

四、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展休闲经济应注意的问题

(一)找准城市定位

将天津打造成休闲都市,营造宜居城市氛围,使其在分担北京旅游、康体休闲、娱乐压力的同时,成为吸引京冀人群的风向标。与高人口密度、高端消费力强的北京毗邻,天津要以分散北京购物消费压力为契机,着力打造以类似“佛罗伦萨小镇”为代表的休闲购物场所。以京津城际为交通纽带,创造商业契机,密切城市间购物往来,在使本地区消费力提升的同时,辐射强度扩大到北京、河北省。此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对“五大道”等地标性旅游景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宣传,降低景点门票价格,使旅游成为全民性的观光休闲活动。作为2008年奥运会协办城市,天津完善了休闲体育健身场所和配套设施,为京津冀三地的居民健身娱乐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以休闲、健体、购物、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已具备了发展休闲经济的基本条件。

(二)注重绿色消费

天津早在2010年中国休闲城市的评选中,就被评为“中国休闲城市”和“最佳休闲购物城市”。但绿色休闲消费的观念却一直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一座休闲城市,彰显的不仅是该城市居民心理及行为状态的简单构成,更是健康休闲环境的营造。因此,应着力培育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消费观,即建立在节约生活基本物质消费的基础上,注重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在休闲消费过程中增大文化消费比重。正如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到的:“引导积极健康的休闲发展方向,是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健康的休闲消费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将休闲消费的层级提升,即休闲越来越注重对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精神文化消费占据休闲消费的较大比例;二是注重休闲消费过程中个人行为、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政府要在营造健康休闲消费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规范休闲消费市场,对不健康的休闲消费场所进行严格整治。此外,还应扩充文化场所,完善基础设施。如天津市文化中心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共文化场所,但其辐射人群的范围是以其同心圆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由于交通不便或路途车程较远等原因,居民进行休闲文化活动的频率必然会有所减少。因此,政府应突破障碍,为市民进行精神文化消费提供便利,如增设各区县公共文化场所,增加文化中心公交线路,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等。

(三)增强招商引资,汇聚人才实力

休闲城市的构建,需要大力开发商机,招商引资,汇聚人才。要在充分激发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将京津地区的人才优势发挥出来。

在着力扩大原有类似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区域休闲宣传体系。在扩大区域影响力的同时,主动寻找合作商机,招商引资,开辟更多休闲产业项目资金支撑来源,从而打造以本地区休闲为连接点的区域休闲产业链条。

天津拥有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人才优势突出,汇聚人才的基础要素已经具备,而人才的培养只是增强地区人才实力的前期准备,充分发挥人才在休闲产业中的主体作用,还应建立与完善休闲服务、休闲经营、休闲管理等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完善从业人员的保障制度。

五、结语

休闲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如何将休闲的社会效用及个人效用最大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城市转型的步伐尚未间断,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推动这座城市向着休闲、宜居化转型。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区域休闲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京津冀休闲产业带,仍是天津未来发展需要做出政策谋划与实践探索的问题。

[1]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6.

[2] 王宁.略论休闲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3):13-16.

[3] 王琪延.关于我国休闲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8-04-16(7).

(责任编校:李秀荣)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 Based on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ZHANG Jin-huaa, ZHANG Weib

(a.Institute of Humanity and Law; b.Institute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With the coming of leisure era,leisure consump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Tianjin, 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economic center in the north with leisure industry as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will first clarify the concept of leisure economy, then elaborate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and finally list the points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

Tianjin;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leisure economy

F127

A

1672-349X(2015)01-0046-02

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11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消费
如果天津有“画”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天津卷
《天津之眼》
40年消费流变
天津
新消费ABC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