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教育应用

2015-02-13焦丽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组员团体辅导

焦丽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思政教育与心理学]

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教育应用

焦丽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中的干预有着显著效果,在国内外研究过程中发现作为重要的行为和认知取向,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被网络成瘾所困的大学生大多存在着明显的情感抑制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舒缓和释放路径,则对于其情感意志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甚至长此以往会对网络形成更加严重的依赖感。本文从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出发,提出情感元素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重要性,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减轻网络成瘾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感,这对于大学生自理和自助能力的形成尤为关键。只有从根本上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方向,确立自我存在价值。

团体心理辅导;网络成瘾;形成原因;应用研究

关于网络成瘾障碍又被称作为病理性网络使用,这是对个体上网失控行为的一种描述,是出于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病理性问题,这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网络成瘾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在无成瘾物质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的无节制上网等失控问题。在对近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分析,早在2009年时中国的网民数量就跃居世界第一,甚至三十周岁及以下网民数量占据总基数的70%左右,其中大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这一比例也高达31%。从人格特质和行为倾向分析,不自信、内向、理科专长、自我评价低、社交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是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突出人格特质。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需要从情感因素着手,借助前测和后测的双向实施效果来构成合理化的心理辅导模式。这对于大学生情绪和情感调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提高大学生自助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的有效途径,相信团体心理辅导在消解网络成瘾问题方面势必将产生必要的干预作用。

一、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一)网络成瘾特点

作为行为成瘾的重要构成范畴,网络成瘾并不具备明确的生物学理论基础,然而在构成成分和行为表现方面却与传统药物成瘾有着相似性。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分析,具体包括:

第一,网络成瘾的突显特征。上网是网络成瘾的最直接行为表现,大学生的思维、情感以及行为时刻被上网活动牵制,内心对于网络有着极其强烈的依赖感。

第二,网络成瘾的情绪调节特征。作为网络成瘾者内心主观体验的一种体现,网络活动可以对网络成瘾者发出特定的情绪信号,或是兴奋或是紧张,甚至还会对个体产生行为麻痹的作用。

第三,网络成瘾的耐受特征。无论是从上网时间还会投入程度角度分析,网络成瘾者会从网络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并对上网活动乐此不疲。

第四,网络成瘾停药后的症状。由于各种外部原因不能上网,就会导致网络成瘾者产生情绪躁动甚至是全身颤抖等不良反应。

第五,网络成瘾的冲突性特征。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是网络成瘾者经常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就涉及到朋友关系冲突、家庭关系冲突以及工作关系冲突等情形,甚至在社会活动中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不必要的矛盾形态,这些冲突的产生根源都与网络精神满足有着必然联系。

第六,网络成瘾的反复性特征。尽管通过各种措施来对上网行为和上网冲动进行克制,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多半还是会反复,甚至还会对网络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依赖感。

(二)形成原因

第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由于自身的变化性和新奇性特征很快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导致大学生沉溺其中。从网络技术的可操作性角度分析,大学生可借助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满足自身对于事物的控制欲。与现实生活中交流不同的是,网络世界中的交流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显著的匿名性和即时性特征,不受现实生活中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的束缚,这就使得交际交流的过程变得更加神秘,极具吸引力。授权和控制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方面,而是使得大学生的控制欲从根本上得到了满足。

第二,网络本身的“去抑制性”也是其资源综合化的主要表现。所谓的去抑制性特征就是从网络的虚拟化环境出发,消除社会规范和内心约束对个体主观行为的影响,其网络行为本身也是对抑制的消除过程,这通常与个体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着较大反差。在满足个体潜意识中某种不为正常社会意识所允许的需要的同时,网络也为现实生活中的创伤提供了避风港。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这是个体逃离现实生活的最佳场所,并且他们也乐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心灵慰藉和呼唤人性回归。

第三,网络依赖者本身也意识到网络对其学校生活和亲属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内心控制欲的驱使下,他们也更加倾向于对互联网这一伙伴关系的认同,认为网络活动是生活的必需品,在过度依赖网络的过程中网络成瘾问题更加严重。网络成瘾大学生往往在个性方面表现得较为抑郁和懦弱,他们习惯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困扰,在网络环境中他们能够暂时抛弃自身畏缩和怯懦的一面,变得独立、自主、有胆识,并且这样的满足感逐渐堆积而导致他们忘记了现实中的真实自我,网络成瘾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对网络成瘾者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中不少大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家庭关系失衡、自暴自弃和自我控制力极度缺乏等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从健康心理控制根源出发,这对于大学生人格品质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所谓的心理控制源主要是指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对个体自我行为和意识的控制过程,这一过程中个体的行为结果和认知定向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作为健康心理控制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控制源当中的内控性特征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基础之上的健康行为引导过程,这对于心理认知的端正以及临床康复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实施不仅使得内控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机遇因子的存在也逐渐减少。由于个体的内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价值目标追求方面也可借助必要的社会活动来对其中的认知和行为作出正确导向。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在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方面有着突出效果。其作用可从三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在知行合一的指导下,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干预作用可从行为方式和学习态度方面得以体现,通过自知教育和自制教育的开展来发挥团体作用在网瘾大学生中的教育优势,从而更好地达到行为调试和目标指导的作用。

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在于一种调适方法的渗透,这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身心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系统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抑制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感,这与情绪认知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并且借助自我安慰和自我引导的方法脱离网络对网瘾大学生的控制,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干扰,这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第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成瘾大学生方面还有着突出的保护功能,通过各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将满足感与幸福感渗透至情感教育当中,进而对神经递质起到较好的改变作用,达到健康身心和愉悦心情的目的。在完成团体心理辅导后,网络成瘾大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寻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通过自我调整与自我控制来加强对网络成瘾的抵抗能力,强化自身的心理免疫力。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有效实施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在组建和运作前需要规定好对应的规则和纪律,组员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具体的纪律内容除了包括真诚、坦率和保守团体秘密之外,在活动正式开展期间也应尽可能避免与外界的接触,提高团体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完成团体训练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就进入了正式的操作阶段,它主要由导入、实施和终结三个部分构成。团体讨论、行为训练以及角色扮演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则包括示范性原则、强化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等。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程序涉及到情景选择、训练目标确立、集体讨论、示范讲演以及最终的评价和总结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化表现形式,心理剧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心理冲突的影响下完善人际关系和人格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心理冲突及情绪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协助意义,在间接干预和同台协助的作用下突出团体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敏感性训练是基于团体心理治疗发展而来的团体训练方式,它在群体人际技能方面有着突出的指导意义。最后,认知和行为改变法也是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心理意象和思维观念等方面突出了理性化思考在情感体验中的必要性,这其中就涉及到自我指导训练、理性情绪疗法以及应对技巧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从团体辅导的组织和策划角度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方面也需要掌握特定的技术,这其中主要包括反应技术、互动技术和行动技术三方面内容。反应技术方面,涉及到对组员言语和行为特点的关注,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互动技术方面,需要从促进和沟通关系的构建入手,及时对组员予以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这是团体交流的必要基础。行动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到提问、感觉、面质、调停以及聚焦等方面内容,通过必要的行为示范来达到预期的指导和干预目的,这是矫正组员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所在。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直接参与者和策划者,指导人员需要处理好主题设计和团队氛围营造之间的关系,担负起团队指导的重责,在完全了解话题内容的前提下做好活动焦点的引导工作,注重对组员的带动与观察,在时间分配和内容陈述方面形成系统化的套路,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指导者既是好朋友与代理人的角色,同时也是调解员、教育家和治疗师。

从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原则:第一,民主化原则。和谐民主的沟通氛围是展开心理辅导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够引导网瘾大学生在良好和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加强团队号召力与凝聚力。第二,共同性原则。心理咨询的展开是针对同一个问题而言的,因此共同的目标与信念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必不可少。第三,启发性原则。在鼓励和引导的原则导向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设计与活动安排都应当与组员的实际问题相对应,起到必要的启发作用。第四,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演变,并针对组员网瘾形成的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五,综合性原则。任何一种方法和理论的形成都应当与相关的应用技术相对应,这更加有利于咨询目标的实现。第六,保密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施不应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心理干预。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其一,心理辅导的过程性评价。可借助问卷调查以及观察等途径来对组员的团体特征进行记录,这对于心理辅导的后续开展是重要的资料整合过程。其二,心理辅导的终结性评价。在完成团体心理辅导后,应当从评估表的量化分析结果来对组员情况进行必要总结,这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而言至关重要。其三,心理辅导的追踪性评价。在完成团体心理辅导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组员的网络依赖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现实效果,其方法和途径可表现为谈话形式、问卷形式或是检测形式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中的干预效果

第一,网络成瘾大学生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在于一种无压力环境的营造,这是由于当前网络已然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辅助用具,然而过度依赖网络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成瘾者,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防御机制的增强往往是由于承受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渴望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情感发泄点,这也导致网瘾问题越发严重。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从不信任到熟悉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切实做到互相关怀,在相同的处境中获得情感上的相互支撑,这里不存在不屑或是欺骗,而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关心和依靠,这对于网瘾大学生走出网络困扰极为有利,有着较好的团体干预效果。

第二,团体心理辅导更加偏向于情感方面的有力支撑,这样巨大的情感支撑力量远比权威者的谆谆教导有着更加直接的教育效果。在团体活动当中,组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他们在获得他人帮助的同时也给予别人必要的帮助。在这样的良性发展循环下,他们对于个体之间的理解会形成全新的认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好地帮助自己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释放出来,这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改善有着深远意义。

第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还突出表现在问题解决的建设性方面。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组内成员可以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互相倾诉内心的苦恼,这其中既可以是生活方面的苦恼,同时也可以是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同时也是组员走出网络成瘾的重要过程。

第四,团体心理辅导很大程度上也具备了个人辅导的特质,这是由于组内成员有着相同的问题,即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因此组织者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将这一问题始终贯穿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始终,借助个别咨询的方式来激发组员的参与性,这也是团体心理辅导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大优势。

第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还不可忽视社会及家庭的协助作用,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方式、人际关系以及班级风气等都有一定关联,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在实施过程中也应重视与班级辅导、家庭辅导等方式的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团体动力的有效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在教育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的应用切实体现出情感因素在网络成瘾中的全方位渗透,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是必要的情感支持,同时也是团体力量在消化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方面的突出体现,这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研究过程中不难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网络成瘾中的干预作用不仅体现在心理辅导的正式实施阶段,其实施后评价过程也同样不容忽视。在人本原则导向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应切实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借助心理治疗等方式来降低大学生潜在的上网冲动,压制内心对于网络的依赖感。无论是情感路径的选择,还是认知行为路径的选择,都必须建立在必要的情感和情绪操控基础之上,切实发挥情绪和情感在网络成瘾中的调节作用,这对于大学生社会孤独感的降低以及和谐融洽心理结构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周秋红.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4).

[3]李英,王旭群.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4).

[4]聂北茵.专家公布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1-04-25.

[5]欧居湖.青少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

[6]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4).

[7]赵朋,毛富强.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2).

[8]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9]洪冬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大大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6).

G641

A

1673-0046(2015)9-0039-03

猜你喜欢

组员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