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韩元吉婺州刻本《古文苑》版本考
2015-02-13景卫红
景卫红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古文苑》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学总集,编者不详,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1031~1079)得于佛寺经龛中。收录了先秦至齐梁的诗赋杂文264篇,大多不见于史传及《文选》。自石鼓文而下,收有赋、诗、歌、曲、敕、书、对、颂、箴、铭、赞、记、碑、杂文,均为周、秦和汉人所作。以目前所保存的版本来看,有南宋淳熙六年 (1179)韩元吉(1118~1190)加以整理的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刊九卷本;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增订、注释的二十一卷本。二十一卷本收录了周代至南朝齐代诗文260余篇,分为20类。虽编录未为精核,然而唐以前散佚之文,间或赖此书流传。现行刻本分两个系统,宋淳熙本九卷,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孙氏仿刻本等。章樵二十一卷本,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张世用刻本等。
此后,清代孙星衍(1753~1818)又辑金石、传记、地志和类书中的遗文,自周迄元,编为20卷,名《续古文苑》。引文均注出处,辑佚有校订,并有案语疏通隐奥。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万有文库》影印本。
《古文苑》韩元吉本和章樵本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无注释,后者有注释。笔者在这里重点论述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婺州刊九卷本。
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刊本,现藏国家图书馆。版框:18.8cm×15.5cm。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左右双边,白口,顺鱼尾。钤有“武陵”“顾印从德”“华厅朱氏珍藏”“旅溪后乐园得闲堂印”“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乾隆御览之印”“天禄琳琅”“天禄续鉴”等印。清彭元瑞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七著录此本。
是书刊刻中,在卷九中附有一篇韩元吉撰写的《古文苑》题记,称:“世传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唐人所载古文章一篇,莫知谁氏录也,皆史传所不载,文选所未取。而间见于诸集及乐府,好事者因以《古文苑》目之。今次为九卷,可类观。唯晋以还,制作逾靡,学者思欲近古,于是其考焉。惟讹舛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补之,盖传疑也。淳熙六年六月,颍川韩元吉记。”今从韩氏所言,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此书来源于孙巨源从佛寺经龛中所得唐人文献。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博习坟史,多识典故。十九岁进士及第,补秀州司法参军,调杭州于潜县令。曾进策五十篇,一时传写摹印,称为《经纬集》(亦名《孙贤良进卷》,计十卷)。又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历秘书丞,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因与王安石不合,出知海州使君。寻干当三班院,进知制诰。元丰初,兼直学士院,以作《澶州灵津庙碑文》擢翰林学士。撰有《褒恤杂录》三卷、《褒题集》三十卷、《张氏诗传》一卷。《宋史》有传,时人李清臣撰有《学士洙墓志铭》。孙氏提倡“博学能文,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选。”不准看出,他的志存高远,具有王佐之才。尤其在收集前人遗文方面,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他还与时之名贤多有交往,其中苏东坡撰有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更漏子·送孙巨源》等词,张耒有《读孙巨源〈经纬集〉》都曾提到他。
第二,自孙氏发现并获得《古文苑》之后,在传至韩元吉时才刊版。其间相隔七、八十年,到底是孙氏所得或是所选,已经说不清楚了。此书仅为国家图书馆一家所藏,并定为宋刻本。以版刻形式来看,定为宋本是没有歧义的。如果我们再稍细致一点,其著录内容就更可具体一点,这些均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说明。
(1)按避讳字来分析。是书于北宋帝讳回避不甚严谨,如目录第一卷《魏敬侯碑阴文》中的“敬”字不缺笔;卷二《太玄赋》、卷四《栖玄寺听讲毕游邸园》中的“玄”字缺末笔,可正文卷三《琴赋》中的“感激弦歌”的“弦”字又不缺笔;卷六“弘农”“孙弘”中的“弘”字亦缺末笔;卷三“刘祯”与正文卷一“贞士耿介”、正文卷三《枯树赋》“白鹿贞松”中的“祯”“贞”缺末笔;可卷三中的“镜”字却不缺笔,表现出很大的不严肃性。这是南宋刻书常有的现象。而卷三《首阳山赋》“忽觏其不详”、卷五《扬雄答刘歆书》“极至精之所想遘也”、卷七 《将作大匠箴》“侃侃将作,经构宫室”中的“觏”“遘”“构”三字均缺笔,以示回避,表明其刻必在南宋高宗之世或其后。再检卷八《杂文僮约》“慎护奸偷”、卷九《汉故中常侍骑都尉樊君之碑》“贞固密慎”中的“慎”字亦均缺末笔,表明南宋孝宗赵眘之嫌名也已经回避。可是此本刻工多次出现“金敦”名字,表明南宋光宗赵惇嫌名之讳尚未回避。这可以肯定,此书之刻必在孝宗一朝。
(2)在书口下方镌有金敦、金章、吴正、吴浩、徐游、徐逵、徐彦、徐通、宋琳、李忠、张升、张明、周祥等刻工名字。其中徐逵在南宋绍兴间曾刻过《汉书》;徐彦于绍兴二年为两浙庾司刻过《资治通鉴目录》;徐通、徐逵和李忠在南宋淳熙八年为唐仲友在台州刻过《荀子》;金敦于淳熙十四年为严州郡斋刻过《剑南诗稿》;吴正、吴浩南宋初在明州参与刻过《文选》;张明在淳熙三年参与张杅桐川郡斋刻《史记》,以此表明《古文苑》之付梓离不开南宋孝宗一朝。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云:“世传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编也。韩无咎类次为九卷,刻之婺州。”韩无咎也就是韩元吉。婺州为唐仲友老家,他在婺州市门巷开有书铺,并刻书和卖书。淳熙八年他在台州做知州,曾动用该州公使库公款以犯人蒋辉领衔刻 《荀子》,并偷运回婺州市门巷发卖,中饱私囊,最后遭到朱熹弹劾。为他在台州刻过《荀子》的徐通、徐逵、李忠又出现在了《古文苑》中,由此证明这批刻工就是活跃在浙东一带的良工。陈氏所云:“韩无咎类次为九卷,刻之婺州”,可信不诬。
(4)此书有淳熙六年韩元吉无咎《后记》,虽然未言镌刻时间,但却说明是书“惟讹舛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补之,盖传疑也”。表明此言为传刻此书有感而发。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此书定为“宋淳熙六年韩元吉婺州刻本”应属合理推论。
2006年,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六年韩元吉婺州刻本《古文苑》被收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出版,真正实现了化身千百、服务大众的古籍收藏保护理念。
[1]彭元瑞.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卷:古文苑7卷[M].刻本.长沙:王氏,1884(清光绪十年).
[2]章樵.四部丛刊初编集部316:古文苑21卷[M].上海:上海书店,1989:34.
[3]章樵.古文苑[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孙星衍.续古文苑1-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一至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