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远《并州路》考异
2015-02-13郭殿忱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文学】
李宣远《并州路》考异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并州路》又作《塞下作》、《塞下》、《塞下曲》和《并州路作》等多题,作者亦有杨达一说,诗句中异文也多达五处,惜前贤时俊多“述而不作”地罗列异同而鲜有按断。今依各集本加以比勘,并据“宜各从长”的标准宣示己见。
李宣远;诗;并州路;塞下作;考异
《全唐诗》[1]卷四六六收中唐诗人李宣远诗二首,其一为《并州路》,题下注云:“一作杨达诗,题云《塞下作》”。披梳《全唐诗》,于卷七七六中果然于杨达名下见此诗,然而诗题为《塞下曲》。孰是孰非,现予考辨。
一、关于作者
有关李宣远的籍里、行第及入仕与否,寓目之书几近阙如。《唐诗纪事》[2]称:“宣远,登贞元进士第。”此为《全唐诗》所本。《唐才子传》[3]载:“李宣古,字垂后,澧阳人。……弟宣远,亦以诗鸣,今传者可数也。”对此,已故北京大学教授周绍良考证:“宣古登第会昌三年(843),则至少已是八十老翁,故二人成为兄弟不确。辛氏强为牵合,并称‘弟宣远’实误。”
据笔者所见,最早收录此诗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翰林学士、朝议郎令狐楚奉敕纂进的《御览诗》[4]。其后,又入五代韦庄编《又玄集》[5]、韦縠编《才调集》[6]、宋人计有功辑撰的《唐诗纪事》、宋人李昉等编撰的《文苑英华》[7],作者均为李宣远。其中令狐楚乃以同时代人奉敕选同时代人所作之诗,是不会出现“张冠李戴”之类“硬伤”的。
杨达,名不见经传,其诗载《全唐诗》卷七七六,而自卷七六七所收诗人已被称生平“无考”。
二、关于诗题
依时代先后看,唐五代人所选编的上述三种诗集虽均题作《塞下作》,但最早成书的《御览诗》有题注曰:“原题《并州路》”。宋人所编撰的《文苑英华》作《并州路》,《唐诗纪事》为《并州路作》,《乐府诗集》[8]作《塞下》,无“曲”字。《乐府诗集》所收《塞下曲》有李白、郭元振等22人所作共58首,并未见杨达之名,再次证明此诗为李宣远所作。
《并州路》为行旅题目,《塞下作》为军旅题目。有人依“吹角”、“征人”、“烽火”等词句,判定此诗为边塞诗,诗题应作《塞下作》;有人则据“帐幕”、“牛羊”、“行人”等词句,认为此系行旅诗,诗题应作《并州路》。孰长孰短,待考辨诗句异文之后再下按断。
三、关于诗句
依《御览诗》,首联出句即交代时空并点题: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校:“故关”,《唐诗纪事》、《全唐诗》(字下注)均作“照间”。
考:“落照”即夕阳西下之时,正呼应颈联的“牛羊自下山”,典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不足之处是“照间”与尾联末句的“云间”,嫌“间”字重复。倘视为乐府诗便无此避忌。
颔联:
按:“骑”要读去声才与“城”的平声相对。依“四声别义”之法,“骑”已由动词(平声)变成“一人一马”的名词。又,“”今已作“雕”。按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范,“雕”、“”已为正异体字。
颈联:
帐幕遥连水,牛羊自下山。
校:“连”,《又玄集》、《才调集》、《唐诗纪事》、《乐府诗集》、《全唐诗》皆作“临”字。
考:游牧者逐水草而居,将帐幕搭在临水之处乃合常理。“连”字欠佳。
尾联:
行人正垂泪,烽火出云间。
校:“行人”,《唐诗纪事》、《全唐诗》均作“征人”。
考:“行人”即行旅之人,正值秋日黄昏,叶落角息,牛羊归圈,不觉思乡怀亲,泪湿衣衫。而“征”字在古汉语中第一义项为“行也”。譬如“征夫”指远行之人,如《诗经》:“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征帆”指远行之舟,如孟浩然诗句:“岭北迴征帆,巴东问故人”。杜甫的名诗《北征》,记叙的也是由凤翔北上鄜州回家旅程中的见闻,与战争之义无涉。
“征”又有“以上伐下”的征讨之义,所以才与干戈烽烟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有人将“征人”理解为征战之人,更何况又与“烽火”、“吹角”相关联。
又“出”,上引五书皆作“起”。
考:一般情况下,烽火自然从地面燃起再升至天空。“出”、“起”二字相比较,“起”字更佳。
值得指出的是,“故关”与“照间”同为“仄平”,“连、临”同为平声,“行、征”亦同为平声,“出(入声)、起”同为仄声,互换均于格律无碍,足见古人锤词炼字功夫之精到。
据以上考辨,窃以为作者、诗题、诗句应如下:
李宣远 《并州路》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照间。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行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 (清)曹寅,等.全唐诗[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元)辛文房(撰),周绍良(笺证).唐才子传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 (唐)令狐楚.御览诗[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五代)韦庄.又玄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 (五代)韦縠.才调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G].北京:中华书局,1966.
[8]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G].北京:中华书局,1979.
【责任编辑 张 琴】
Differentiation on Li Xuanyuan's“Bingzhou Lu”
GUO Dian-chen
(College of Arts,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China)
The poem of“Bingzhou Lu”hasmany other titles:“Saixia Composition”,“Saixia”,“Saixia Song”,and“Bingzhou Lu Composition”.As to the poet,a legend goes that itwas by Yang Da.And in the lines,there are five differentwording.It is a pity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only listed these different lines withoutmaking judgments.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versions and by the criterion of taking the optimistic,my humble opinion is demonstrated.
Li Xuanyuan;poem;“Bingzhou Lu”;“Saixia Composition”;differentiation
1672-2035(2015)01-0071-02
I206.2
A
2014-07-08
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