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政建设的生产力效应探析

2015-02-13王聪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教研室广东广州510800

探求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党风廉政腐败

□王聪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 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800)

廉政建设的生产力效应探析

□王聪杰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 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800)

廉政建设通过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变革上层建筑、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从不同角度弱化了生产力发展要素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培育先进理念、建设廉政文化和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廉政建设;生产力;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受到自身要素的制约,同时,它还受到上层建筑、社会和自然环境等要素的影响。从生产力自身要素和外部要素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调结构促转型保稳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的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廉政建设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吸取教训,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一、廉政建设符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一)廉政建设是激发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劳动者——人居于主体地位,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主导性的要素,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劳动者才能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焕发劳动者的创造热情是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能够有效地阻止腐败分子对公共财产的侵占,极大地减轻腐败分子对人民利益和权益的侵犯,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和社会主义认同感,进而激发国内社会主义劳动者、海外侨胞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巩固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主体要素。

(二)廉政建设是变革上层建筑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和平年代发展生产力必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思想上层建筑。少数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具体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制度缺陷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官本位思想的现实表达。深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改革,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培育和宣传廉政文化,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之路,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廉政建设是优化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抓手

经济运行环境是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以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为前提。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严打“苍蝇”和“老虎”,严格查处党员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谋取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打击党员干部非法牟利行为,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企、官民矛盾,可以营造清正廉洁、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优良的经济运行环境,可以夯实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廉政建设对当前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影响

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实现。因此,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廉政建设,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是,面对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部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外部风险,应该认为,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与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官本位”思想弱化了生产力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完全同步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官本位思想是官僚主义的深刻思想根源,它作为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产物,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今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它仍然残存于中国社会,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以当官作为人生的唯一价值追求,花空心思讨好上级,倾尽全力追求升官,从而降低了自身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放弃了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主体地位。官本位思想的侵蚀与蔓延,败坏了社会风气、弱化了党员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动力。

(二)腐败行为挫伤了生产力主体的能动性

生产力主体的能动性是劳动者在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觉主动状态,劳动者将这种状态凝结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从构成要素来看,这种能动性由劳动者的情感状态、意志和需求等因素决定。就我国情况来看,腐败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阻碍着生产力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3]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利益固化的藩篱、精神懈怠的风险、监管缺失的阻碍等因素致使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导干部生活腐化、贪污受贿,为亲属及他人谋取利益,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他们中间盛行;一些机关“衙门”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这些贪腐行为和不正之风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挫伤了劳动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致使劳动者产生了消极松懈的情绪,从而破坏了劳动群众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意志,也就难以举全民之合力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力。

(三)利益冲突破坏了生产力发展环境

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二者之间的冲突”。[4]当前,公务员录用和官员选拔过程中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跑官要官”、“卖官鬻爵”等腐败行为多发;党员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房地产开发和经营,默许、纵容甚至授意配偶、子女等亲属收受财物等问题突出。这些明显的利益冲突构成了目前我国贪污腐败问题多发的内在根源,侵害了人民群众获取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平等机会,损伤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破坏了市场经济良性运行机制。在这种腐败问题严重、没有法治秩序和公正感的社会环境中,人不能尽其力,物不能尽其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看不见的腐败之手”干预太多,社会环境变为经济发展的负能量,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自然难以为继。

(四)体制机制的弊病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步伐

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仍然跟不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仍然落后于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求。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责任机制划分不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统筹协调工作能力薄弱,故难以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合力;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开展缺乏具体化、程序化的机制,原则性要求多,实施细节配套差,致使党的纪律检查制度难以贯彻到实处;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及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仍然不够,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这些制度缺陷致使我国反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2013年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党员干部30420人;反腐败方面立案172532件,结案173186件,处分182038人。这些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为自身或者本部门谋取利益,从而造成公共财产的巨额经济损失,成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清正廉洁,则人心齐、事业兴旺;贪污腐化,则人心散、事业衰败。我们必须从理念、廉政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

(一)培育先进理念,增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共识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力发展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先进理念。

1、生产力持续发展是廉政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增强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巩固廉政建设的社会力量;紧紧抓住生产力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以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来保障腐败斗争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来推进官场地震后的社会秩序重建。

2、廉政建设是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党风廉政建设的保障。秉持廉政建设必须服务于生产力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理念,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扫清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

(二)建设廉政文化,营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氛围

建设廉政文化,应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培育法治文化,在公务员群体培育公职廉政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培育社会廉政文化。

1、培育法治文化。腐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法治权威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造成的。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严格《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的教育宣传,在人民群众中间培育起法律意识,切实提升民众法律监督的思维和能力。

2、培育公职廉政文化。加强公职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明确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事实,使公职人员从源头上理解“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促使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对人民负责的意识内化,营造良好的公职廉政文化氛围,推进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协调互助推进、健康有序发展。

3、培育社会廉政文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政治参与、权利义务意识逐渐增强。建立健全人民参与决策的听证制度、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强化民生服务经济发展行政问责办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腐败斗争的热情和信心,建设社会廉政文化。

(三)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保障

党风廉政的体制机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力保障。体制机制的弊病是贪污腐败多发的深层次原因,以党风廉政建设打造生产力发展的“防火墙”则亟需创新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建立完善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安排一位常委负责抓党风廉政建设、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工作格局,纪委负责落实,制定具体工作程序,协同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共同开展工作。

2、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机制。将领导干部确定为接受廉政教育的首要对象,设置廉洁专题教育培训课程,完善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立廉洁教育学分制度,将廉洁教育学分列入政绩考核。

3、打造全方位的立体监督机制。建设内外双层监督体系。一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和“抓早抓小”的思路,敦促党员干部提交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和述廉报告,及时发现问题,以党内廉政诊所的形式,对问题小的党员干部进行“开药”——劝勉谈话,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手术”——纪检调查。二是以信息化的手段,统筹网络资源,建设外部监督体系。推行电子政务,拓展业务信息公开范围,加强群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

4、探索防止利益冲突机制。领导干部及时汇报家庭、直系亲属经济状况和子女配偶出国情况,建立领导干部及其家人经济、出国动态监测数据库,严格工程建设审批和监管,实行领导干部插手工程一票否决制。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2.

[4]孔祥仁.国际反腐败随笔[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258.

□责任编辑:温朝霞

D630

A

1003—8744(2015)01—0035—04

2014—9—21

王聪杰(1990—),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花都分校教研室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党风廉政腐败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煤矿企业保卫系统中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