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模式选择和技术平台构想
2015-02-13卢丹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5
卢丹(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5)
辽宁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模式选择和技术平台构想
卢丹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5)
[摘要]就辽宁省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整合模式进行论述;对于工程建设中遇到的VPN、统一认证等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下一步重点工作的规划,指出未来该省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虚拟网络统一认证
[分类号]G250.7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基本网络文化需求,打破传统文化服务所面临的时间、地域等限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从2010年开始,文化部、财政部着手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建设两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辽宁省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全省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各市、县区、乡镇服务点建设。省图书馆协助省文化厅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为契机,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与这两项工程紧密结合,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农村乡镇文化站,构建集数字图书馆服务、互联网的浏览服务、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服务、电子文献阅览、信息检索、影视欣赏、健康益智游戏等休闲娱乐项目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现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就项目建设的模式、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未来工作的构想谈几点认识。
1辽宁省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模式
辽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辽宁加快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以更加彰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强省、文化惠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以来,文化部、财政部着手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建设,文化惠民成为最突出的标志。辽宁作为试点省之一,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共享工程县区基层点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为契机,构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辽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拓展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1.1多效合一,建设多功能的文化服务体系
辽宁省在实施重点文化工程过程中没有单纯考虑单一的互联网服务功能,而是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的覆盖面作为出发点,积极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群众的力度。目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三项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由于三项工程分属不同的建设周期,在服务功能和硬件配置上出现了一些重合,影响了各项工程的使用效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三项工程实施有效整合,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率,即三个工程建设内容各有侧重,从资源平台、服务平台、共享平台去全面规划辽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从而打造出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1.2发挥省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
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也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目前,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共有128个,2012年全省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约为3439万册,人均0.78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修订《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规定的人均藏书1.5~2.5册的标准,全省只有大连人均1.56册,超过了这个标准。最少的盘锦仅人均0.18册。人均购书经费最多的是大连人均4.41元,最少的是阜新,人均只有0.24元,相差近20倍。很多县区图书馆文献年购置费在2~5万元,有的甚至只能订少量报纸和期刊,多年没有一本新书入馆,数字资源总量不足。在去年进行的市级图书馆评估中发现,各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普遍较弱,县区图书馆数字资源甚少,服务形式单一。如何破解县区图书馆资源发展的难题,拓宽县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辽宁省图书馆文献年购置经费2500万元,接近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购置费的1/3,馆藏累计550万册,特别是电子文献数据总量100TB,馆藏电子图书300多万册,用于数字资源采购的经费每年约600万元。所拥有的数据库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大型商业数据库资源,并且这些数据库资源大都获得面向全省服务的授权。辽宁任何信息需求者都可以通过广域网访问获得数字资源服务,体验现代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
当务之急在于强化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浪费,推进共建共享,建立融文献资源建设和基本服务于一体的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从资源到服务,形成一条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链。通过这几个大工程,将打造一个海量存储、方便快捷、公益免费、全民共享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
1.3通过全省公共文化网络建设,提高市县图书馆自动化水平
辽宁省几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依托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全省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将取得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辽宁省在制定市、县区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时,充分考虑图书馆基础业务的需求,调整了部分配置,将设备分为4部分内容,即图书馆业务用设备、电子阅览室设备、数字资源合作设备、共享工程基层点设备。该标准是结合辽宁实际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并与国家图书馆、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相关专家进行了沟通。通过互联网、VPN、数字图书馆专线建设、移动存储等方式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善全省文献信息的五级服务网络建设。目前省图书馆已经与国家图书馆实现基于VPN方式的文献互见共享。2015年底前完成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的虚拟网建设。通过VPN建立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服务体系,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同时注重全省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突出辽宁特色数字资源优势,建设全省公共图书馆统一的OPAC平台和全省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平台。
2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几大问题
2.1虚拟网络(VPN)建设落实不到位
图书馆虚拟网(基于VPN)是推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建共享最经济、最快速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图书馆虚拟网将连接省、市级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纵向贯通。数字图书馆虚拟网能够承载图书馆的各类业务系统,保障数据传输的便捷、安全,实现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和异地共享。目前VPN模块大都集成在防火墙、路由器、主交换机等设备中,近几年购买的网络设备中都有这些模块的设计,只要馆与馆之间进行简单的调试,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不需要大规模的硬件投入,就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有效整合。2012年8月,辽宁省图书馆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的VPN链接,使得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能够服务于辽宁的读者。2012年12月,辽宁省图书馆与沈阳市图书馆、锦州市图书馆、丹东市图书馆完成了VPN虚拟网络建设。但目前VPN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市级图书馆VPN设备到位率不高。2012年底,省文化厅下发《关于落实“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奖代补资金使用的通知》,重点支持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市图书馆VPN平台建设,对市级图书馆拨付5万元“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奖代补资金,重点用于VPN设备采购,并要求尽快落实。但到目前仍然有两个市级馆没有完成该项任务。其他市级图书馆VPN的连接任务也没有在2014年底完成。VPN设备采购资金不足,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项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2.2统一认证遇到业务系统模块的限制
通常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访问都要求读者登录认证,即使在局域网内也需要读者登录访问。通过VPN方式进入局域网内的非本馆读者如何使用网上资源,需要解决非本馆读者的身份问题。但现有图书馆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的用户管理模块,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认证机制和平台,给读者使用网上资源带来了很大不便。我们在调研时也发现,一些市级图书馆购买或升级业务系统时,没有考虑购买统一认证的模块,这就无法实现各图书馆之间读者的相互认证和登录。另外,全省市级图书馆目前采用的业务系统不尽相同,跨平台的统一认证需要完成认证接口的配置,但目前这项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图书馆界对共建共享意识很强,但停留在认识层面的较多。没有了统一认证这一业务系统的支撑,共建共享也就缺乏牢固的基础。
2.3业务系统的差异,联合目录、资源整合、一卡通等遇到困难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图书馆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的发展后,与现实应用紧密结合,进入第三代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阶段。第三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体现当前信息服务业普遍倡导的“开放、共享”理念,突破一二代管理系统基于本地、停留局部的服务局限,采用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的B/S模式。目前,辽宁省内图书馆业务系统主要采用Interlib、ILAS、ILAS II等,其中Interlib用户较多,有6家市级图书馆和10多家县区图书馆在使用。由于业务系统在模块设计上的差异,许多跨平台的功能都需要接口软件的支持,比如统一检索、联合目录、通借通还、一卡通等服务。尽快对全省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统一的业务系统十分必要。是否建立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统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从技术角度来说,实现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系统的统一没有任何问题。从辽宁省图书馆新馆硬件条件来看,其网络环境、硬件配置、网络安全、虚拟化等配置完全可以满足全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对服务器、存储的需求,已经具备建立全省统一业务支撑平台基础。
3下一步的工作构想
3.1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虚拟网络、统一认证建设
辽宁省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省内图书馆界的协作协调职能,配合省文化厅做好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工作。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对没有完成虚拟网络建设的市级图书馆进行支持。在支持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5个市级图书馆完成VPN设备采购的基础上,对剩余8个市进行VPN设备资金的补助。资金已经到位的市要积极与省图书馆联系,尽快进行系统调试。针对全省市级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对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总体规划,积极与国家图书馆联系,争取统一认证系统建设也能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助。
省图书馆应协助省文化厅对虚拟网络建设进行必要的督导,在市级图书馆评估中将VPN网络、统一认证列入自动化建设的评估指标,以促进这两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具备硬件条件的县区图书馆也将纳入规划,逐步开展虚拟网络建设,提升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能力。长远的规划可以将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专网建设纳入资源保障体系之中,最终实现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
3.2完善全省统一的IP管理
IP地址规划是组建虚拟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避免IP的冲突,满足IP地址扩展性的要求,全省各级图书馆在建设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局域网IP地址。
依照国家图书馆的分配原则,辽宁省获得一个B类IP地址,地址范围为10.107.0.0/16(10.107.0.0-10.107.255.255),共计65536个IP地址。辽宁省各市级图书馆IP地址分配的原则应依据国家图书馆对副省级图书馆IP地址分配情况以及本省各市级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现状,对省内每个市级图书馆分配一个C类IP地址,即每个市馆分配到256个IP地址以满足本馆局域网使用需求。如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IP地址不足的问题,各市图书馆可向省馆再次申请新的IP地址。各馆按所分配的IP地址段,可自行安排用于馆内网络使用。各区县图书馆待市级图书馆实现IP地址调整后再行分配。由于沈阳市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均为副省级单位,因此,沈阳市图书馆和大连市图书馆的IP地址由国家图书馆直接分配。在辽宁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建设中,为避免IP地址冲突,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尽量避免在在省域B类网段随意选取地址使用。
3.3加强全省范围内的协作合作及业务培训
全省重点文化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省基本上完成了14个市级图书馆、100个县区图书馆、480个乡镇文化站的数字资源服务点的建设任务。但设备配置标准、服务状况、人员保障等方面仍参差不齐。“三馆”免费开放以后,国家对市级图书馆、县区图书馆补助经费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要保障各级服务点的长效运行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应加强与各级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深入了解需求,积极与国家图书馆、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协调,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数字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立足全省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实际,针对各级图书馆员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分级分类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2014年面向全省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字资源使用、网络管理与安全知识等,培养了一批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业务骨干,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省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这种面向全省范围的培训工作应坚持经常,定期开展,这是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是解决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问题、提升基层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发展和协调发展,加速省内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的进程,对加快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的全民共享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文社文发[2011]27号).2011.
[2]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文计发[2011]77号).2011.
[3]辽宁省图书馆.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有效途径[N].中国文化报,2012-02-17(8).
[4]魏大威,刘金哲,薛尧予.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14-19.
[5]冉文革.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13(8):6-10.
[6]周和平.加快实施推广工程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5-13.
卢丹男,1967年生。本科学历,研究馆员,副馆长。
收稿日期:(2014-12-05;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