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名士李元阳的休闲美学思想

2015-02-13殷亚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元阳山水

殷亚林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历史·文化—休闲文化]

云南名士李元阳的休闲美学思想

殷亚林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李元阳;休闲美学;价值论;工夫论;人格美

明代云南名士李元阳辞官返乡后,参禅悟道,寄情山水,其大量诗文记录了后半生闲适优雅的生活方式,广泛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休闲的见解。这些见解充满休闲价值论、工夫论等方方面面的思考,也彰显了李元阳超拔的美学境界和道德人格。

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别号逸民,云南大理人。他于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参与“大礼议”而被贬江西分宜,后改授江苏江阴知县。任职江阴期间,李元阳清正廉洁,体恤民情,颇有政声,期满晋京任户部主事,又改监察御史。然而,李元阳耿直的个性始终未变,任御史期间曾直言嘉靖皇帝:“陛下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近年来以爵禄畜小人。”①李选.侍御中溪李公行状[M]//李元阳.李元阳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嘉靖十八年(1539)他又上疏谏阻世宗承天之行,再次被贬,任荆州知府。日益腐坏的朝政,几番沉浮的仕途,使李元阳极度失望,最终于嘉靖二十年(1541)四十四岁时借奔父丧,弃官回乡,从此再未出山。后半生约四十多年中,李元阳勤于著述,寄情山水,与杨士云、杨慎等名流交游唱和,著有诗文集《艳雪台诗》、《中溪漫稿》,另有理学著作《心性图说》,晚年又主持编纂了嘉靖《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由于后半生完全摆脱了官场、世情的羁绊,徜徉于山水田园之间,李元阳的生活呈现出超然、优雅的情调。他此期创作的很多诗文真实记录了这种诗意生活,并常常发表对休闲的见解,其间洋溢着深刻的哲思和丰富的美学意义。

一、李元阳的休闲价值观

早年李元阳埋首经史,专心于举业,中进士得官后又长期宦海沉浮,屡遭风波,因而在他返乡隐居时亦如陶渊明一样“觉今是而昨非”。为此他在诗文中特别表达了对昔日纷扰生涯的厌弃,对眼前返朴归真生活的赞美,字里行间渗透着人生贵闲、乐天知命的理念。例如赠答好友的《郭宪使辞官》:“朱绂一缠身,摆落无由得。旁人羡官高,勋业方升陟。良非志所欢,何似归乡国。三疏乞身闲,冥鸿安可测。”这既是称赞好友不恋功名富贵,同时也是夫子自道、借以明志。李元阳还一再表达对休闲价值的认识:“晓坐东轩下,西望山光新……不劳觞咏适,风景属闲身”(《晓坐》),“景胜增身健,花深信步迟。悟来知昨妄,始羡中林缁。”(《苏进士带云邀集三塔游眺》)在晚年一次大病后他尤其体悟到——“问病劳佳客,休心是妙方。吾生将八十,休共世情忙。”(《病中作》)

乡居期间,李元阳曾在郊外山林营建别业,并常常寻访高人隐士:“近寺营郊塾,依僧住翠微……风泉有清听,顿觉世情违。”(《卜居》)他极度赞许一位甘于清贫的老儒:“技绝难兼场屋荐,兴高甘作颖阳贫”;“七十缶华头未白,始知风月属闲身。”(《寿秦子居老儒》)他描绘另一位退隐的友人韩文博的悠闲生活:“重老爱丘园,冥心道自存。通宵含月色,尽日坐松根。春草随侵榻,闲云为掩门。”(《泉庄韩文博》)很显然他对这些甘贫乐道的隐者儒士充满了敬意,对他们悠然出尘的生活方式更是无比认同。为此,他又常常游览宁静优美的乡村风光,体会乡人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山花四季好,田水几村分……节喧欣合沓,雨顺得耕耘。对默便清昼,幽情已夕曛。深悲在城市,相逐醉膻荤。”(《寺楼集眺》)淡泊田园与纷扰红尘形成了鲜明对比,使饱经沉浮的李元阳完全否定了过往的价值观,肯定了眼前的闲人闲景、闲情闲意。

在与友人的诗歌唱和及往来书信中,他亦经常提及上述随缘自适的生活理念及畅游山水田园之乐,并以此引导和劝慰友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杨慎的深厚友情,才高一世的杨慎盛年被贬,终老云南,李元阳深为之痛惜,不时陪他游览山水并饮酒和诗,以排解忧闷:“沃土藿花飞陌上,春湖蒲柳似江南。野阴傍郭千家润,山色褰帷四面岚。休向萍踪叹漂泊,殊方风俗等闲谙。”(《寻山至浪穹同杨修撰》)他们书信往来一直不断,在杨慎离滇去往离家较近的泸州定居后,李元阳回信云:“闻已卜筑泸水,虽去滇不远,然恐无相见之日矣。怅恨何言?宪长周处得寄新刻,良用浣慰。不知诸公子头角俊茂,读书意识何如?幸示之。阳只一豚儿,虽已入学,然不令作举业。只教识小学,为田舍郎以养父母耳。”(《与升庵太史》)李元阳告知好友,自己仅有一子且不教导他钻研举业,只让他粗识文墨,固守家园、奉养亲人。一般人恐会觉得他不近人情甚至自私自利,殊不知这正是李元阳沧桑过后的彻悟,是他闲适无为的后半生所获得的大智慧。

美国哲学家凯利指出:“无论作为环境还是可能性,休闲都是存在的自由。休闲是自决行为的环境,是情境自由的可能性。”①[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即休闲最重要的价值在其自由的属性,回乡隐居后的李元阳日益体现这种自由——“登楼开窗,岸帻解带,碧波在望,青甸如拭,取琴作商声三五弄。……步至楼背,升台看山,雪壑镂银,朱夏犹在,山腰白云,宛如束带。斯时,心旷神怡,不觉放歌,声满天地。……相与茵草枕藉,如梦如寐,不知天壤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翠屏草堂记》)

二、李元阳的休闲工夫论

李元阳一生信奉儒家,在理学方面造诣颇深,被后世誉为滇中“理学巨儒”。但其思想并不因此而保守狭隘,他敬仰王阳明,与阳明心学的分支如浙中学派、江右学派、泰州学派的学者俱有往来应答,特别是与王畿通过书信讨论了不少重要的哲学命题,与罗洪先、罗汝芳等也有交流切磋。而在他归园田居后尤为信奉佛、道,因此他后半生的思想,包括其休闲观都深受佛、道的影响。

“人世无穷尽,偷闲听梵螺”——佛家工夫 李元阳乡居期间非常热心于修葺庙宇,特别是重修崇圣寺及三塔堪称功德无量,他甚至对一些不很知名的荒远庙宇也给予资助,并为之题字、写序等。此外,他经常在寺中居住,与僧人同游景观、谈禅悟道。

他在《崇圣寺略记》中记载:“大理城之北寺曰崇圣者,自始迄今历千五百年,梵宇悉颓,法席中断。大明嘉靖辛丑予始修复。”崇圣寺为历经千年的古刹,后出于种种原因而香火衰冷,庙宇残破颓败。李元阳回乡不久即出资帮助修复:“李氏中溪叟,自嘉靖壬寅葺崇圣寺,垂三十年始得竣工。”(《翠屏草堂记》)晚年他又“枕峰腋寺作室以居,名曰翠屏草堂”,以方便修行和游览胜景,同时亦方便与寺中高僧讨论佛理。他有多首诗作和崇圣寺及三塔有关:

川平任孤鹜,塔涌骇高鹯。置酒云烟上,酣歌夕照边。旷怀谁述作,吾意欲逃禅。——《集三塔》

登台千嶂碧,对酒满篱金。入夜聆清梵,萧然得远心。——《九日三塔陪刑部》

揖客傍池水,同为潇散姿。移樽围石案,解带挂松枝。——《苏进士带云邀集三塔游眺》

他也经常造访其他寺院,兼以游览山水、探奇寻奥,尤其和鸡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思少时曾于鸡山读书,遂多入山薰修禅定,创修普光殿、放光寺、传衣寺、龙华寺、宾苍阁……皆公捐资置田创建,撰文立碑者,鸡足之盛,惟公为首。”①高奣映.鸡足山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相关诗作亦不少:

波际穿青霭,霞中返碧莲。岫云一旦别,萝月几回圆。春服缝香草,朝餐煮石泉。应怜牵世者,不解隐松玄。——《河上送无台上人归鸡足山旧隐》

天镜阁前春可怜,波光淡淡生绿烟……使君好奇还好古,晓入鸡山夜玄圃,巨笔如椽长自随,品题妙墨山为妩。——《同高使君归自鸡足天镜阁泛舟》

再如与附近的寺院结缘:

江上闲身得漫游,莲宫一榻喜清幽。——《进耳寺》)

城中车马客,志不在烟霞。我往常无侣,僧迎似到家。——《感通寺赴斋三首》其二

白云千嶂合,青海一帆过。人世无穷尽,偷闲听梵螺。——《感通寺赴斋三首》其一

此外,平常家居李元阳也虔诚奉佛,常常诵经茹斋:“闲来钟罄听儿挝……楼上香炉供法华”(《家园漫兴》),“柴门白日静,曲径紫苔生。笋熟同僧饭,松深少客行。”(《小隐园》)

佛家讲究放下和出世,达到无识无我乃至寂灭之境。李元阳虽然不能完全抛家入山,但其内心时时向往这种境界,在《闲咏》一诗中他感叹“灰心不待老,世味久已泊”,希望“幸存朝露身,了却妻儿约”,进而“明日投白云,翻飞逐孤鹤。”因此他在寻访寺院并短期居留的过程中,常常沉浸于寺院宁谧安闲的环境,流连于山水美景:“松藏一寺小,云落半涯阴。桥度怜潭碧,阶闲任草侵”(《广通弥勒庵访无瑕老禅不遇,令君送酒》),“松老知僧腊,阶闲长石衣。此中堪避世,何事遽言归?”(《感通寺赴斋三首》其三)他一再表达对尘世功名的洞察与厌弃,“前去能几何,无事仍筹度”(《闲咏》),“四十余年事,蘧瑗已觉非。”(《卜居二首》其二)而在“梵灯悬古塔,涧磬度祗园”(《无台老禅同居白鸥院》)的庄严超脱中,在“闲云终古恋空谷,高泉一道垂银河”(《游山》)的壮丽山水中,他渐渐达到了“身名两俱寂,云岫自朝昏”(《无台老禅同居白鸥院》)、“悠悠自忘世,寂寂本无愁”(《山居》)的至高境界。

“始解逍遥意,南华第一篇。”——道家工夫 隐居后,李元阳对道家也颇为热忱,经常造访苍山洱海之间的道观,与道士往还频繁并有诗书赠答。他在瞻仰陈抟的画像后曾作《<陈希夷像赞>序》,对这位道家一代宗师推崇备至:“赞曰:观于无始,入于重玄;演而为图,则名太极;取数皇极,则名先天。乾坤之秘,微公奚宣;羲皇之奥,微公奚传”,“先生天畀斯全,千载一人,弥久弥妍。”

道家追求无为,讲求顺应自然、逍遥任性,李元阳后半生畅游山水、亲近田园的生活方式正符合道家的精义。而在与一些颇有修为的道士交往过程中,李元阳尤其对他们仙游四方、无拘无束的生活极度倾羡:

辞家三千里,独鹤绕天涯。半榻侵云雾,闲情览物华。——《赠道士二首》

飘飘五岳游,采药岁年晚。……啸傲遗世罗,纵情行不返。——《游仙》

浮光迎海日,独鸟出江烟。始解逍遥意,南华第一篇。——《渡榆海》

《庄子》以《逍遥游》为第一篇,阐发了庄子极重要的纲领性思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从而实现精神最大限度的自由。用后半生四十多年去解悟佛道、回归自然的李元阳终于深刻理解了《逍遥游》、理解了庄子。他在《浮生》一诗中慨叹:“溪雨晴时即出游,道宫僧舍任相留……非关老去寻幽事,说是浮生果是浮。”他又无比豁达地表示:“常思桴上住,愿以十年期……不畏虚舟触,何愁泊岸迟?”(《海上作》)为此他常常乘兴出游,有时与志同道合者,更多是独自一人、随处止息:

中岁有微尚,惧为家累牵。日日出城郭,白袖常翩跹。——《独游》

平生丘壑想,任性薄声名。石泉时洗钵,心与迹俱清。——《小隐园》

山楼出树杪,幽独闲凭阑。——《山楼二首》其一

在如此洒脱闲散的生命状态中,李元阳进而期望“外物终无累,狂歌得此生”(《得任内翰忠斋书》),并实现至人之境:“荣悴理当然,时化还感神。澹然在玄漠,至人之所珍。”而在《溪山逢道士》中他似乎已经接近了自己的追求:“别庐近溪水,白石不藏鱼。空把一钓竿,山下送居渚……抛竿迷出处,居然返太初。”当他得知另一好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号南沙,四川富顺人)晚年失明,遂作一诗寄赠:“抱艺凌千古,伤明已十春。曾观易象传,蚤契伏羲神。四大原浮假,一心含至真。静虚三百日,闭眼见无垠。”(《闻熊南沙兵部丧明因寄此诗》)该诗融合了道家要义来劝慰好友,而从中亦可见李元阳自身的认识和境界之高——静虚三百日,闭眼见无垠——这是真正彻悟乃至解脱的灵魂才有的识见,他似乎已经获得了老庄的玄机奥妙。因而当杨慎第二次入滇时,他既为之叹息,亦劝其顺应:“闻说衰年又入滇,惊悲此夜不成眠……莫将容悴尤身世,此道由来合问天。”(《闻升庵杨太史复还滇戍》)

三、李元阳的休闲人格美

在李元阳的休闲实践中,展现了一种超拔的人格美,那就是自守高洁,不与世俗沉浮。特别是乡居之后,他为了避免俗人、俗境的干扰,常常采取“闭门政策”,甚而避居山寺:

十年深闭户,愿足不求馀。——《山居留杨子》

独坐无人处,烟光江上楼……登临何必赋,把酒看云流。——《江楼》

开轩无俗虑,幽事满吾庐……索居成懒放,白发不会梳。——《书斋咏》

闲客独来寻草坐,幽禽何事向人哗。南山林缁有夙约,北郭隐士无生涯。——《正月二日郊居杂兴》

在这种常人难耐的寂寞境况中,他感受到了清静闲适之美:“意惬风光好,身闲晷影长。”(《庭际》)他多次重申以前的仕宦沉浮是错误的人生选择,眼前的悠然自足才是真正的归宿:“夫潜崇岩以颐神,万物不奸其志;栖幽壑以葆真,而天下不易其乐。此君子之分也。……君子有忧焉,是故佩玉而心若槁木,立朝而志在东山,以见仕非得已也。”(《游名山记序》)他以无为为有味,看似消极,实际恰恰反映了他鄙视功名利禄的操守,也表明他已进入豁达洒脱的生命状态。

当然,他的闭门息交并非绝对,事实上他交游还算广泛,但其交游对象主要是僧道、隐士及志同道合者,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与这些方士隐者的往来酬唱中亦反映了李元阳自身的人格追求与人生境界:

少小学谈宗,持经入远峰。身贫还守寺,年老尚栽松。——《赠老衲》

救病常行药,得钱便与人……若不骑生鹤,孤空男子身。——《赠道士二首》其二

空羡寒山里,高人卧掩斋。——《碧山亭望雪限韵同升庵先生赋》

他又常常褒扬那些不求闻达、居家修行的贤人,例如他曾饱含敬意地为乡贤杨黼作传:“素好学,读五经,皆百遍,训诲乡里子弟,口不言人过。……人劝其入庠校,应举必当有获,公笑曰:'性命不理而理外物,毕竟何用?'庭前有大桂树,缚板其上,题曰'桂楼',日夕偃仰其中,歌咏自得。”(《杨黼先生传》)后杨黼一直居家,躬耕奉亲,闲暇以读书、练习书法为乐,父母去世后又入鸡足山修行,年八十而无疾仙去。李元阳极度认可这位奇人,赞赏他的高洁品行、独特人格。

李元阳居家常以读书诵经、亲与园艺为乐,“手种园林满落霞”、“竹间笔砚誊诗草”(《家园漫兴》),“日日浇花意自闲,曲阑幽径鸟间关”(《园亭雨后》),再如“种药聊观化,看书得返虚。棋枰白石粲,竹径绿云储。”(《书斋咏》)在这一系列修身养性的优雅活动中,李元阳实现了“闲寂无言意转真”(《咏梅花》其四),达到了“昼静无人事,兴居得自由”(《昼静二首》其一)。在《劝邻翁种蔷薇》中他还记载了一件趣事:“吾圃与君圃,相隔仅一墙。君能种蔷薇,吾亦树垂杨。杨枝作墙盖,蔷薇作墙裳。条蔓互绾结,彼我同景光。袅袅黄金枝,离离云锦厢。春莺二三月,吾亦挈君觞。墙头傥过酒,大地皆笙簧。”他在自己的园圃中沿墙广种杨柳,又劝邻舍多种蔷薇,这样杨柳蔷薇相得益彰,春来时共同把酒观赏,其乐何极。

长期幽闭索居或独自优游的过程中李元阳常常陷入沉思默想,也往往有所得:“渺渺江帆一叶秋,闲来日日坐江楼。一声高磬云林外,赢得幽人自点头”(《江楼》),“神定得冥契,障静复吾常。”(《月下听捣药》)他晚年日益衰朽且容易生病,但心神却越来越清明,识见亦越来越超脱:“病骨虽萧飒,要惟心所安”(《山楼二首》其一),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彻悟,更是人格的升华。

四、李元阳休闲活动的美学境界

后半生数十年的闲适岁月中,李元阳饱览云南壮丽、秀美的山水,并在山水中体悟真理大道,提升认识和境界,同时这一过程亦充满了美学意味。

当地名山苍山是他时时向往、常常游历之处:“终日西檐坐,青山相对闲。溪壑有余思,岩峦秀可攀……中有隐君子,千岁留红颜。何当毕婚嫁,与君相往还。”(《望西山》)在他的观照中青山亦似有闲,这其实是他旷达超然的内心世界的外显。再如《晓望点苍山》:“白日下洞门,紫霞升岭表。夙心在翠微,安得高随鸟”。长年与青山白云朝夕相对,流连往还,他感到“渺渺寒山独自游,松青云白却相留”(《感通山》),青山、青松以及白云仿佛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意,就如他的知己一样。为此他常常随兴漫游、探寻胜景:“僧院坐残棋局晚,市楼闲倚酒帘风。醉来不觉缘何事,踏破青鞋到水东。”(《冬日山中漫兴二首》其二)又处处发现美、赞颂美:“古寺秋声外,闲亭落照边”(《诸人玉局寺得天字》),“有时鱼笛自孤起,落日沙鸥相对闲”(《海头张氏楼台》),“云霁池光碧,烟浓树色苍。看来松竹外,别自有仙乡”(《郊野杂赋二首》其二)。

在上述一系列美的观照中他让身心得到彻底的释放,让精神融入到天地山水之间:“夜宿上方上,空山无客陪。浩歌复长啸,此声闻九垓。占仙凌宇外,尘壤犹疑猜。”(《宿仙山》)直到年老之时他游山揽胜的兴致仍未衰减:“一卧岁年晚,山中瑶草生”(《荡山寺访玄谷杨君》),“湖上闲亭坐翠微,江天飞雪忽沾衣”(《湖上期客不至》),甚至在雪夜登山观景:“爱雪欲栖松杪寺,三更才到达多池……老狂别有登山意,说向人寰恐未知。”(《雪夜登山》)

他现存散文也有不少山水游记,对所历美景进行了生动描摹,试举两例:

若夫苍山之色,春黛而夏绿,秋翠而冬苍;雪壑经朱夏而耀银,溪水下石渠漱玉。四塔标空,宝顶出于云上;一江涵碧,天镜堕于地中。烟树蔽亏,林密幽映,此则一入其境而目为之明,暂挹其光而身为之健者也。——《榆城近郭可游山水记》

归至草堂,过千松冈,出芙蓉池,修柯戛云,低枝拂沼,茑萝骈织,灌木阴森。伫立禽音间,窥潭影,惟意所适,期在无眠夜半楼栖,溪声递响,有如鸣琴,天籁萧萧,令人悚然起听。——《翠屏草堂记》

以上休闲活动,如诗如画,无不带有高度的审美意味。而他的诗歌名作《山水》更是把自己的山水之好提升到了哲学层面:“爱水非爱深,爱山非爱高。山水有清音,旷士不可逃。心融万象寂,世界如鸿毛。”

即便是日常家居,他同样实践着自己的休闲美学,将生命诗意化、生活艺术化:

金鳞清浅三荷钱,池上闲庭小雨天。——《五里园》

吾爱吾庐好,流泉绕户除。——《檐坐》

脩然闲对数竿秋,万古千年坐超忽。——《彭宪使枉过竹间》

李元阳长期的休闲实践和审美活动,使生命变得充满诗意和哲理,他所实现的美学境界和认识高度可以从《与黄西野道长》一文中获得印证和总结:“今夫寂然不动之中,即道之体也,是即所谓仁也。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所谓虚灵,不昧之本体也。所谓本然固有之知也,所谓无极之真也。”

李元阳的休闲美学思想及其休闲实践中体现出的人格力量、美学境界,无疑是深刻而具有启发意义的,也有助于当代人建设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

Yunnan Celebrated Scholar Li Yuanyang’s Leisure Aesthetical Thoughts

YIN Yal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

Li Yuanyang;leisure aesthetics;axiology;effort and accomplishment;beauty of character

After he retired from official posts and returned home,Li Yuanyang,a celebrated scholar in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Ming dynasty,devoted himself to Zen meditation and visited mountains and rivers.His voluminous essays and poems recorded the leisure life of his later years and reflected his thoughts about leisure.His opinions are mostly about leisure axiology,efforts in leisure,and accomplishment out of leisure,betraying his transcending realm of beauty appreciation and noble personal character.

殷亚林,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文学、词曲学。

K289

A

1009-9506(2015)05-0038-06

2015年3月27日

猜你喜欢

元阳山水
SWOT视域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元阳梯田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大美山水
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旅游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山水》
山水怀抱
元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