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一座桥

2015-02-13天津市河北区光明小学

天津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交流班主任家长

■天津市河北区光明小学 翟 颖

“班主任”这个称呼,伴随了我整个教育生涯。24年转瞬即逝,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如果说尚有些成绩的话,也是完全得益于成功的沟通。班主任就像一座桥,把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学生联结起来。说起我这座历经二十多载的“桥”,也是几经“修缮”,我深知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要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用到的几种沟通方式。

一、真诚以待,“直面”沟通

面对面,是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就像历经百年仍聆听山间清泉歌唱的古朴石桥,虽没有繁华城市立体桥梁的快速便捷,但在浅滩沟河却最为实用。我喜欢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让他们看到我真诚的目光。面对学生,我是老师也是朋友:作为严师,我会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作为朋友,我会陪伴他们一起改正错误。每次把家长请到学校,我总是与之平等对话,耐心交流;每学期,我会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学期末的家长会,在我心中更是重中之重,精心做准备,让所有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学习的点滴成绩,更看到教师每天辛苦的工作。

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面对面交流沟通可以形成更全面的师生评价,更让家长和教师、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起理解和信任。

二、保护隐私,心灵沟通

沟通心灵的桥是真诚的理解。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初衷源于我任教高年级后,我发现,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的羞涩感会增强,随之产生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心事。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更喜欢把心事藏在心底,有时这种心理的变化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我看到,有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改变了性情,我猜测各种可能性,却也不是时时得法。对学生的隐私我本着尊重的态度,但也真诚地告诉他们:老师能理解你的迷茫与困惑,能理解你的叛逆与不羁;如果你需要老师的帮助,可以用文字把你的困惑悄悄地写给我。从此,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心灵记录本,需要与我沟通时,学生把写好的小本子悄悄放入我的抽屉,我回复后会悄悄地还给他(她)。有时我也会主动找他们要小本子,写上我对他们的一些意见和看法,这种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方式,他们很乐于接受,教育效果不错。

后来,我把此种方法用到了和家长的联系中。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又或离学校较远,在电话还不普及的那几年,我们就依靠家长联系册彼此谈心,沟通顺畅。我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给家长回信:有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反馈,如学习情况、身体情况等,把我对学生的了解、关心与鼓励带到每一个家庭。家长联系册的内容我从不避讳学生,完全是公开的,我想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诚的、公正的。

三、两情一线,快捷沟通

随着电话、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我和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方式又多了一种选择,而且变得更加快捷。接班之后,我总是第一时间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并让学生填写一张家长联系表。电话沟通,短信联系,为来学校有困难的家长提供了方便。不去计较每月的通话费与信息费,我是班主任,作好多方面的沟通是我的责任。学生没按时到校,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学生生病请假,我会把问候安慰的话语送到学生耳边。

电话沟通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只能通过声音来表情达意。因此,在电话沟通时我非常注意自己的措词和语气,做到“两情一线牵”。

四、拉近距离,网络沟通

我比较喜欢新鲜事物,一直认为,这种年轻的心态是学生赐予我的。我觉得,要想和学生无障碍沟通,就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天天谈论新奇的网络,我也不能“置身事外”。当我第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我的QQ号和新建的班级群号时,学生们感到既新奇又兴奋,当天晚上就纷纷加我为好友,从此,我们“爱的小屋”里总是一片欢声笑语。我在群介绍中写道:“我们的集体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我们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屋里永远快乐!”

我发现,学生们更乐于进行网络交流,不同于我喜欢的面对面交流。后来我关注了一些研究网络交流的文章,才有了一些理解:对着屏幕打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他们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感。于是,我在网上和学生谈话时,也会用比较轻松幽默的方式,还会发一些表情符号调节气氛。

前几年,我校加入了校讯通平台,用电脑发信息更快更方便。为每个教师申请的账号,可以在全班群发,或单独发信息,沟通及时快速。我每天利用它反馈学生当日的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教育方法,天气变化时会发一些温馨小提示,节日里会送上祝福等。

网络空间、家校平台,科技的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我也学得不亦乐乎,我想利用起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交流,把我的班、我的学生们凝聚在一起,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像一个家,不但有师生情,更有亲人般的依恋。

五、时时反馈,微信沟通

微信是近来人们常用的手机网络跨平台通讯工具,也是目前我和家长们最喜欢的联系沟通方式。手机在手,照片、小视频随手发。家长们每天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早操时的精神抖擞,课堂上的精彩朗读,午饭时的狼吞虎咽,实践活动中的蓬勃身影……我细心地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瞬间,学生们已经习惯了随时进入我的镜头,这里有每周书法小状元灿烂的笑脸,有成语小讲坛上的胸有成竹,有淘气包儿们做值日时的卖力付出,更有小先进们手捧奖状自豪的神情……他们都在努力地展示着自己,告诉爸爸妈妈:“我很棒!”

除了在校时和家长们沟通,晚上或者节假日我也经常会收到家长们询问孩子情况的信息,我都会一一认真回复。每当看到好的教育文章我也会与家长朋友们分享。时间长了,家长们与我也不再拘束。现在,我们的班级家长群每天都是热闹非常,我的每次发言、反馈都会得到家长们的回应。家长们之间也会互相交流,谈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对其他孩子出色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赞赏。在我的带动下,任课教师们也加入了进来。教师节时,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送上祝福,令我们感动不已。

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是保证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题为“从家访到微访——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方式的变革”的文章,很有感触。家访和“微访”(指微信上的相互交流)不应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它们只是家校交流的不同方式,单一的沟通容易使教师在与家长、学生建立情感方面出现偏差,或产生沟通上的认知缺陷。因此,“沟通无限”,方法也应不拘一格。不管是令人“害怕”的家访,还是时时“监控”式的“微访”,只要我们本着对学生的爱、对家长的理解,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而沟通带来的理解和信任,会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如鱼得水。

如今,我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丰富灵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座桥,联结起了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和学生,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心情愉快地走过我的身边,并因为我的存在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走向更光明的前途。

猜你喜欢

交流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