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集体中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

2015-02-13陈怡

中国教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集体意识

陈怡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对学校来说,“谁是学校,教师就是学校;教师什么样,这个学校就什么样”。对学生来说,“谁是班级?学生就是班级,他什么样,班级就什么样”。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带着群体的烙印,这既是身份的认同,也是信念的归属,文化的要求。“我就是班级”意味着学生个人的价值与集体的利益同等重要,学生个人的意识与集体的意识应平等共存。因为认同感会带来归属感,有了归属感人就会感到温暖,就会有信念,信念则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

一、培养学生归属意识,形成群体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在班级管理中,则需要从“爱班”做起。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爱班”意识的主要途径。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名、班徽的制定,班级环境的布置等,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参与其中,体验尊重和感受友爱的过程。例如,在确定班级名称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广泛征集信息,最后民主决定。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灌输和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辨别,参与其中,体验尊重、团结、分享带来的乐趣。而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名,将对他们3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让他们终生难忘。

班级文化建设中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更富有意义。我们班设有“花香怡情”和“书海撷珠”两个角。前者建立的初衷是通过对花儿品格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花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养花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带来的快乐,感受同学之间的信任与关爱,认识到群体协作的必要性,逐渐明确集体的目标。后者主要存放的是班级的图书和词典。有些是上届毕业生留下的。我们把它作为精神食粮,传承下来,在无形之中对新一届学生的学习观、生活观产生影响。

二、激发学生认同心理,内化群体规范

初中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是开始具备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展现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理解和尊重。基于这样的心理特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看到亮光和希望。而这一亮光和希望应源自学生,由他们自己创造。

小组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学生自身的平台。它如同班级小组中的“法律”,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也是激发其认同心理,内化群体规范的主要途径。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小组的功能除了收作业、值日、捆绑式的评价外,更能达到团结同学,使学生相互温暖、相互进步的目标。作为个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通过自己的行动,使现有的小组发生变化。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会对未来的小组有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时的学生就要学会倾听,接受批评,最终在一定的原则(如成绩有差异、能力互补、小组能够自治)下选定组员。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认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群体规范意识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小组建立的过程中也不排除负面的信息,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确“在任何情况下的举动和发言,要具有一种自觉性或者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班级拥有怎样的现状或前景,与学生个人不可分割。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集体的表现,都会对集体的面貌产生影响。小组制度给学生提供相互认可、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的平台,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到友爱,体验着尊重和有序。在此过程中,班主任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最终达到内心的认同与归属。

三、凝聚班级力量,优化班级氛围

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除了学习,如何让学生在班级这个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让他们找到最好的自己,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是更为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班级全员参与的活动就为这一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学生理解“自由”奠定了基础。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组织班级活动,这也是很多班主任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与主科教师不同的是,小科班主任在工作中弱化了成绩,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例如,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如元旦晚会、动漫秀、运动会要求全班学生参加),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让每位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都能找到自信。学生们在感受、认同班级精神和文化的同时,这些精神与文化也真正进入了每个同学的心中,作为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班级集体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同班级文化而展开。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受到了教育,更展现了自身的优点与特长,增进了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锻炼了他们的多项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明辨好恶,进而达到深化班级文化,增强群体认同感,凝聚班级成员的目的。

每次活动中,教师给出主题后,学生依据小组进行分工、展示与评价,全程皆是学生自觉自愿,全力投入。教师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是隐藏在幕后,以思想引领,让学生主动尝试,真正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家校参与,助力班级可持续发展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班级不仅是班主任和学生的,还应该是家长与任课教师的。要使班主任工作轻松自在、焕发活力,就要调动任课教师及家长的热情,引导他们参与其中,使班级可持续发展。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重视任课教师的工作,更要持续关注和肯定任课教师对班级的付出。除了主动了解班级情况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外,更要大力支持任课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任课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体会到班级的精神和学生的热情,拉近师生的距离。而每次的活动参与则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有更深、更新的认识,甚至爱上这门学科。

以往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更多反馈的是孩子的问题。然而,家长看到的只是问题本身,他们不会了解班级情况,对班级产生认同感。班主任要关注家长的感受,给他们力量,让他们相信:孩子交给你是放心的。首先,班主任应向家长传递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正能量。在学校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应该全方位地反馈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习、作业、课间、活动、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交往,甚至是孩子们思想的闪光点等),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学校是快乐的,是学有所长的,是受到教师关注的。其次,用心安排家长会。可以在家长会上组织学生现场表演节目,让家长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对学校的教育充满信心。再次,发挥榜样家长的带动作用。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家长的言行,对积极的言行及时做出回应,建立教师与家长的信任纽带。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整个班级带来变化,从而鼓励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

教育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中既要赋予学生“自我”意识,又要赋予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明辨好恶,拥有健全的人格。在教育中,还应做到通过个体和集体的思考、讨论,达到个人意志与集体愿景的统一,最终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形成集体意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法治”“自由”“民主”的种子通过班级管理播种在学生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和美好发展奠定价值观的根基。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德茂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集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为集体献一计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警犬集体过生日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