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在对外投资中应更给力

2015-02-13姚玮洁梁文婷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承包工程高铁基础设施

姚玮洁+梁文婷

随着2014年中国最高领导人进一步提出互联互通倡议,由“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组成的中国对外投资框架已基本形成。

中国庞大的承包工程行业就此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10年内,仅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就可能达8万亿美元。

经过近30年发展,中国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水平已稳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道路、桥梁、电站、港口、通讯、石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

基础设施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也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介绍说,承包工程行业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拥有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谈及阻碍中国企业主导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因素时,他认为,目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加强金融创新,加快金融国际化进程,是当前企业的普遍诉求。

互联互通促进对外承包工程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走出去”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基本行业情况、发展态势怎样?

刁春和:目前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是热点。尤其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战略构想之后,无论是外国政府和企业,还是国内各行各业对中国“走出去”都非常关注,有很大的期盼。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很多具体举措。

应该说,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得很不错,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赶上了一个好时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需求,机遇很大。

2014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是稳中有升。前11个月,我们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5%、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10.6%,与其他行业相比,发展风头正劲。到年底,我们预计新签合同额超过1700亿美元、营业额超过1300亿美元,这对拉动我国经济是一个相当大的力量。

就领域而言,除了传统的交通、房建之外,在能源建设、电力建设以及高铁、核电、通讯等高技术领域的业务发展也非常快,很多国家都有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愿望。总体而言,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当然,行业发展的速度与前几年的20%左右的增速相比有所回落,这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工程市场的滞后影响、与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和要素价格上升等因素不无关系。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这个行业也要适应这种“新常态”,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就要解决好行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等问题。

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是相呼应、有关联的。不但我们有需求,沿途国家也有需求。互联互通是个大趋势,是各个国家共同选择的发展路径。中国企业也在互联互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互通要求基础设施先行,所以高速公路、港口、码头、铁路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企业的优势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传统习惯要改变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中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领域和企业?

刁春和: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来讲,主要有三大块业务:

第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现在海外的基础设施投资越来越多,这是我们会员的主要业务内容。

第二是对外承包工程,即承建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做得比较多的是EPC总承包,也逐渐转向BOT、PPP这些模式。

第三是对外劳务合作。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外派的劳务人员达到30多万,目前在海外的中国劳务人员保持在100多万的水平,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

具体一些说,最突出的就是高铁行业。李克强总理出访时特别注重推荐我国的高铁。我国高铁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成本最低,不少国家都有和我们进行高铁合作的愿望。

居其次的是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火电、太阳能、风电等。2012年,电力行业新签合同额已经超过传统的房建和交通领域。现在各个国家都有电力建设规划,我们在非洲、亚洲及其他地区都建了许多电站,如最近葛洲坝集团和阿根廷刚谈成了40亿美元的水电大坝项目。

我国的电力建设技术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为我们一直马不停蹄地搞电力建设,积累了很多新技术和经验等。发达国家因为完成较早,不再关注这一块,所以他们的技术、研发能力没有进一步更新、升级。

传统的路桥建设也是很受关注的领域。比如中交集团在世界上建了很多著名的大桥、港湾,如印尼的泗马大桥等,这些标志性的建筑给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应该说,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现在都是热点,如机场、港口、路桥、房建等,房建属于中国企业的熟练工种,各个公司都能做,我们的房建在各个国家也很受欢迎,成本低、速度快、质量高。

《瞭望东方周刊》:但也存在不少企业在海外亏损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些案例?

刁春和: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项目。主要因为我们对东道国的情况研究不细,了解不深,如当地的环境技术标准、市场规则、工会影响力等。这些情况在不够发达的国家开展业务时表现得并不突出,但在企业进入东欧、拉美等新市场后就浮出水面了。大家可能听说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沙特铁路项目,都是我们的教训。

这也是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确实发展得很快,但研究能力、人才管理水平等方面跟不上、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总是完全照搬国内的那套理念、习惯,最终是行不通的。

从5000万美元到1000亿美元

《瞭望东方周刊》:这样大的一个行业,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刁春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起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时中国仅有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和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在中东、西亚等地区的少数国家开展业务。那时,中国企业一年仅签订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36份,合同金额0.5亿美元。

猜你喜欢

承包工程高铁基础设施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汇率波动对国际承包工程的影响
内部审计: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的优势与实施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