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希望台湾乡亲通过这些故事多了解中国历史
2015-02-13作者丨刘承思
作者丨刘承思
“因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又是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建省13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纪念活动。而我们想以台湾同胞的角度,来讲述抗战期间台湾人民的抗争历程,抗战的战场很大,而台湾人民的抗战时间长达50年,更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推出这部戏。”谈起北京市台联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推出《故园》的缘由,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如此表示。
郑大指出,以北京台湾会馆为主场景是因其有100多年历史。台湾会馆是1890年前后建成的,用于台湾的赶考者落脚住宿,清代200多年间,考中进士的台湾人有33人,会馆的存在有其历史意义。2010年5月7日,台湾会馆进行了扩建,5年来在会馆多次举办两岸交流活动,因此希望通过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岛内同胞知道台湾会馆的历史作用以及现在的作用。
“我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推出这部剧,是为了用独树一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文化的传承讲述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故事,同时再现历史。这是发生在北京的两岸同胞的故事,但也折射了台湾同胞抗战期间经历的苦痛。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同胞知晓这段历史,从而进一步了解现在的台湾和大陆。”郑大解释道。
为了能够完美展现《故园》,北京市台联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高倩是人艺演员,同时也是台联理事之一,我们就和她策划商量筹备这样一部戏,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多方达成共识,才推出了这部话剧,并邀请王俭老师作为编剧。”郑大表示,“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编剧和演员都亲自赴台详细了解那段历史。北京人艺和台联领导对这部话剧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北京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以及各方领导的支持。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的曾祖父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即剧中“五人上书”之一的汪春源,汪会长对这部话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有着各方的配合,话剧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排练、上演。“虽然描写的是抗战8年间台湾会馆中大陆、台湾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但这部戏的重点是‘文化抗日’”。郑大指出,台湾对日本的抗争有个特点,就是每一次都和大陆的抗战进程息息相关,从而可以看出,台湾和大陆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其中有太多故事,我们只是借由《故园》这部戏略叙一二。
与主演、编剧一样,郑大也特别希望这部剧能够赴台演出。“最初我们就和王俭老师讨论,希望这部戏能让更多的台湾同胞看到,同时也希望让他们通过这类故事多了解一些中国历史。”
郑大
除了《故园》外,围绕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今年台湾会馆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前阵子策划的‘甲午乙未一百二十年台湾历史展’,将至今120年间台湾的历史和发展展示给大众。另外,我们和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举办了‘抗战七十周年书画展’,还有‘纪念林正亨一百周年画传’,这些都是围绕着抗战纪念进行的活动。此外,结合台湾会馆重装5周年这一时间,我们还拍了一部两集的纪录片,第一集讲述台湾会馆的起源、第二部讲述会馆重装5年来举办的两岸交流活动。另外,还在会馆内举办了五周年图片展,以及由两岸著名书画家参与的‘第一届两岸书画家交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