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2015-02-12刘伟华张正旺

关键词:水生动物旅游区海豚

刘伟华,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旅游是人类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生态旅游的观点产生物1960年代[1],19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随着生态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尤其是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Song等[2]指出,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12%的保护区出现了水体污染,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3%的保护区存在空气污染,22%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后,其保护对象受到损害,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在湖南张家界,生态旅游区在扩大接待能力、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3].郑云玉等[4]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后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太白山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马建章等[5]认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有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改变等)和间接影响(生境破坏、外来种散布和环境污染等).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几乎所有的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包括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6].

水生动物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水生动物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类群,指各种在水域中生活的动物,包括珊瑚、鱼类、龟类、企鹅、鲸和海豚等.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水生动物具有特殊的价值(如观赏、食用、维持生态系统等).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观鲸旅游成为一项普遍的生态旅游形式.近年来,我国山东蓬莱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南三亚和广西涠洲岛等滨海地区的珊瑚(Coral)群落、福建滨海地区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盐城海滨湿地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 Gray)等都已是当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7-11].到南极去看企鹅和海豹的高端旅游快速发展.除天然景区外,海底世界、水族馆等项目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也是生态旅游的组成部分.水生动物在为生态旅游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也深受生态旅游影响,本文从以下3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1 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的积极影响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秉承健康的旅游发展理念来开展旅游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更加强调旅游过程中的“保护性”和“持续性”,因此其活动能够降低旅游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12].适度的生态旅游既可以为开展水生动物的保护筹集资金,又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还能促进对水生动物的直接保护,如开展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业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以鲸类的保护为例,从11世纪起,巴斯克人(Basques)就开始捕鲸,以获取原料生产鲸油、食用蛋白质等.后来商业捕鲸的规模不断增长,并导致了世界范围内鲸类种类和数量的急剧下降.为此,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IWC)于1986年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绝大多数国家停止了商业捕鲸,然而日本、挪威和冰岛等支持商业捕鲸的国家却以“科考捕鲸”为名,继续大量捕杀和出售鲸产品.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观鲸旅游活动提高了人们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禁止商业捕杀鲸类的行为.观鲸旅游不仅促进了相关海域鲸类的保护,而且也为相关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调查表明,观鲸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快速弥补因禁止商业捕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了生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13].

Ross等[14]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框架进行了总结,提出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应直接反馈至保护区,用于保护物种及其生境;另一部分则要分配到旅游区当地居民手中,用于社区的发展与建设.社区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使其更加积极地维护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反过来,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从而为保护区带来更多收益,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此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又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在这里,生态旅游被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对旅游者和管理者进行环境教育以及鼓励社区参与等途径来保护自然环境,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保护与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的负面影响

在以水生动物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生态旅游活动中,人为干扰也会对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如王海英等[15]深入分析了长江中游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与压力,认为随着长江中游旅游业的发展,现有的生态旅游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考虑严重不足,导致长江中游原始而独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污染,并且对当地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相关领域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生态旅游给水生动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结归纳如下.

2.1 水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大众旅游活动中产生和直接排放的污水破坏了生态旅游区的水体环境,降低了水体和沉积物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了水体的浑浊度,导致水体加速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了生态旅游区水生动物的多样性.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统计,游客人均每天产生3.5 kg左右的垃圾和固体废弃物,一个普通的旅游船一周的航程可以排放1×106L左右的污水[16].

水体污染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进而影响水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如沈韫芬[17]的研究表明,随着水质下降,原生动物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水体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营养盐通过一系列途径进入水体.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将这种“水体中由于营养盐的增加而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水质下降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水的用途受到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富营养化[18].许多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动物可造成严重影响,将导致水生动物多样性的降低.如富营养化可以降低珊瑚的生长率和繁殖率,并且可以增加珊瑚共生系对白化现象和疾病的易感性[19].近年来,我国云南洱海的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加剧,使洱海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损害,并呈现迅速退化的趋势[20].龚志军等[21]研究武汉东湖大型底栖动物(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发现,在营养水平不同的4个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水体营养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当水体从中营养型向超富营养型演变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明显降低.

2.2 生态旅游造成对水生动物的过度捕捞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对包括鱼类、贝类在内的各种水生动物的需求逐渐增多.这些水生动物一部分被加工成特色食品供旅游者食用,另外一部分则成为了旅游区的礼品或纪念品用于出售.由于缺乏对水生野生动物猎捕的强有力的禁止措施,生态旅游的发展导致人为猎捕野生水生动物的活动日渐增多.在经济利益驱使和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下,一些地区盗猎和出售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16].另外,为发展旅游,一些地区开展不恰当的垂钓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品种和数量.

2.3 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的惊扰

生态旅游过程中,人类活动会对一些水生动物产生惊扰,影响其正常的行为活动规律.王四海等[16]指出,观赏野生动物、徒步游览、摄影、机动船观光等各种旅游活动都会对景区内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惊扰,影响野生动物的行为、生理、繁殖、种群动态和种类组成等.对于水生动物,旅游惊扰还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水上活动(如游泳、机动船观光等)以及旅游活动中交通工具等产生的噪音.野生动物对旅游惊扰的反应复杂,并且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对于惊扰的反应也不同.

2.3.1 旅游惊扰对水生动物行为的影响

大多数动物对旅游活动惊扰产生回避反应,如鸟类的惊飞、兽类的惊走行为,都是躲避旅游活动惊扰的一种最直接的反应,频繁的惊扰会使动物放弃其适合的生境[16].如鳍脚类海洋哺乳动物,游客接近会激怒在海滩上休憩的澳大利亚海狮(Neophoca cinema),尽管其数量没有因为游人的增加而减少,但长期惊扰可能会导致其放弃该海滩[22].人类过度接近也会使南极企鹅的心率升高,并可能产生应激反应.此外,旅游者的投食和丢弃垃圾常会吸引动物前来觅食,这将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觅食行为[16].

游船是水上旅游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对水生动物的行为会产生显著影响.如Constantine等[23]的研究表明,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的休息时间随着游船数量的增多而减少,当游船靠近时,它会倾向于采取长时间潜水、改变游行方向等躲避行为.Steckenreuter等[24]发现,游船会影响宽吻海豚的行为活动,当游船出现时,这种海豚的进食时间会减少,低于原来的66.5%,社交嬉戏时间低于原来的44.2%.

旅游活动中船只的噪声会干扰水生动物的行为.Van Parijs等[25]的研究显示,船只产生的噪音会影响海豚之间的声学交流,进而影响海豚的群体凝聚力.2007年至 2009 年,Rako等[26]在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北部的一个监测站监测2 km海域范围内的游船噪音和海豚的分布,发现游船产生的噪音会长期影响海豚的种群数量,并且该情况在夏季(旅游旺季)尤为突出,高强度的噪音迫使海豚在旅游季节迁徙,并将导致海豚最终放弃该栖息地.

人类密切接触对水生动物的繁殖也会产生影响.Perrine[27]曾对26只海豚进行观察(这些海豚每天与人类互动时间高于与同伴接触的时间),结果显示有11只海豚会对人类或救生圈产生误导性的性行为.Foroughirad等[28]对宽吻海豚的研究发现,游客喂食雌海豚的行为会对其与幼崽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相比于未被人工喂食的个体,被喂食雌海豚所产下的幼崽获得母亲照顾的时间和幼崽存活率均有所降低.

2.3.2 旅游惊扰对水生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的旅游惊扰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蒋志刚等[29]指出,环境压力和人类干扰能够对动物造成有害胁迫,使其产生生理紧张,当动物长期处于生理紧张时,其发育和繁殖都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分泌的应激激素升高,可能会降低类固醇激素水平,进而影响动物的性欲或性行为,也可能直接抑制其生理功能.根据McEwen-Wingfield模型,在稳态应变和稳态应变负荷的状态下,生物可以通过改变器官和行为的适应能力而达到新的稳态,对机体不会产生伤害;只有当刺激非常强烈或者持续时间很长,达到了稳态应变超负荷状态时,动物才会受到伤害.

2.4 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当生物有机体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到一个历史上不曾分布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和形成野化种群,其分布区的扩张对入侵区造成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的过程.生物入侵与栖息地丧失曾被视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2个主要原因[30].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主要有3条:无意识引进、有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无意识引进是外来物种随着贸易、运输和旅游等活动被引进[31].有意识引进也较为普遍,如近年来随着水族馆生意的火爆和以水生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我国直接从境外引进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这增加了外来物种逃逸到野外并引发生物入侵的风险.Strecker等[32]指出,每年由水族馆管理人员释放到普吉特海湾的鱼类大约有2 500种,较长时期内,水族馆贸易物种有可能成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重要入侵物种来源.外来物种入侵是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主要危害包括: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与食物网络结构的崩溃;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或消失;引起农林业病虫害爆发从而需要高额的防治费用;威胁人类健康等[31].例如云南洱海地区,盲目引进以捕食浮游动物为主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造成浮游动物数量急剧下降,成为洱海蓝藻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20].

此外,旅游活动也可能直接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例如鲸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观鲸船撞击.热带海域潜水观赏珊瑚的行为会引起海水浑浊,进而影响珊瑚虫的生长[16].更为严重的是,旅游者还可能给野生动物传播疾病,对动物种群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33].

3 对策与建议

生态旅游尤其是以水生动物为重要资源的生态旅游,其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水生动物带来负面影响.结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本文就如何正确发展以水生动物有关的生态旅游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3.1 发展与保护并重

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以科学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基准,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将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

水环境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生态环境,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水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生动物的活动空间,保证特殊水生动物的正常洄游;另一方面,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时刻维护水环境,避免污染,时刻对水环境进行质量检测,发现污染,及时治理.此外,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开展垂钓活动,垂钓对象应该是分布广、数量较多的鱼类,而非珍稀濒危物种.还要严格把控旅游垂钓项目的实施,杜绝对水生动物不合理的超负荷捕杀.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物福利,在建设旅游项目时应遵循水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在观赏大型水生动物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游船干扰.

3.2 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生态旅游

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结合旅游者的心理设立标语、导游、指示牌等,强化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水生动物保护意识,正确引导生态旅游,同时定期对导游进行业务培训.生态旅游区应根据旅游区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每日旅游人数和旅游区开放时间.一方面减少旅游负荷给水生动物造成的压力和惊扰;另一方面定期对旅游区进行全面的检查、修整和完善,保证旅游区内水生动物的健康及生活环境的清洁.

3.3 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

对于生态旅游区中用于观赏的重要水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对于方兴未艾的南极旅游对企鹅等动物的干扰问题,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在国际观鲸旅游行为准则方面,目前仅有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于1996年制定的《抹香鲸观赏的特定事项》(Special Aspectsof Watching Sperm Whales)[13].今后我国应出台观鲸旅游的行为准则,通过法治的手段来完善对鲸类等水生动物保护的制度,同时还要考虑开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区附近居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以水生动物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旅游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该种旅游活动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种旅游活动对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影响机理十分复杂.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水生动物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重视生态旅游活动对水生动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保护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1]FENNELL D A.Ecotourism:An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1999.

[2]SONGGL,GONGHH.Discus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 development,questionsand measuresof ecotourism of our country[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Singapore:IERI,2012.

[3]全华,杨竹莘.生态旅游区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以张家界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95-98.

[4]郑云玉,冯达,温亚丽.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23-7424.

[5]马建章,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6):2819-2827.

[6]刘青,王智,钱谊,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11-15.

[7]朱龙.山东蓬莱的滨海旅游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271-273.

[8]施祺,赵美霞,张乔民,等.海南三亚鹿回头造礁石珊瑚生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8):3317-3328.

[9]黄晖,马斌儒,练健生,等.广西涠洲岛海域珊瑚礁现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4):307-318.

[10]陈明生,黄义雄.我国滨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以福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6(5):248-254.

[11]王霄,黄震方,袁林旺,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830-834.

[12]乌兰.海洋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90-92.

[13]王娟,张广海.国外观鲸旅游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4):92-99.

[14]ROSSS,WALL G.Ecotourism: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123-132.

[15]王海英,姚畋,王传胜,等.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与压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29-433.

[16]王四海,杨宇明,叶文,等.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76-6579.

[17]沈韫芬.中国淡水原生动物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J].生物多样性,1998,6(2):81-86.

[18]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25(3):589-595.

[19]ALIANTM S.Nutrient enrichment on coral reefs:is it amajor cause of coral reef decline?[J].Estuaries,2002,25(4):743-766.

[20]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等.云南洱海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环境科学,2005,26(5):39-42.

[21]龚志军,谢平,唐汇涓,等.水体富营养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3):210-215.

[22]马建章,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6):2819-2827.

[23]CONSTANTINE R,BRUNTON Dh,DENNIS T.Dolphin-watching tour boats change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behavior[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4,117(3):299-307.

[24]STECKENREUTER A,MULLER L,HARCOURT R.How does Australia’s largest dolphin-watching industry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small and resident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bottlenose dolphi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2,97(30):14-21.

[25]VAN PARIJSSM,CORKERON P.Boat trafile affects the acoustic behaviour of 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J].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K,2001,81(3):533-538.

[26]RAKON,FORTUNA CM,HOLCER D,et al.Leisure boating noise as a trigger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bottlenose dolphins of the Cres-Loinj archipelago(northern Adriatic Sea,Croatia)[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3,68(1/2):77-84.

[27]PERRINE D.Humans with dolphin:help or harm?[J].Sea Frontiers,1990(3/4):39.

[28]FOROUGHIRAD V,MANN J.Long-term impacts of fish provisioning on the behavior and survival of wild bottlenose dolphin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3,160:242-249.

[29]蒋志刚,马克平.保护生物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0]高增祥,季荣,徐汝梅,等.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J].生态学报,2003,23(3):559-570.

[31]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0(1):119-125.

[32]STRECKER A L,CAMPBELL PM,OLDEN JD,et al.The aquarium tradeasan invasionpathway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J].Fisheries,2011,36(2):74-85.

[33]ROE D,LEADER-WILLIAMSN,DALAL-CLAYTON B.Take only Photographs,Leave only Footprints: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ildlife Tourism[M].London: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7:41-53.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旅游区海豚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海豚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海豚的自愈术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