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015-02-12庞德盛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6

图书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馆员图书馆

王 芳 庞德盛 佟 言(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6)



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王芳庞德盛佟言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介绍了国外图书馆管理的经典理论及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之后的原因,探讨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实践管理研究

[分类号]G251

1国外图书馆管理研究的经典理论

从图书馆的奠基人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到德国图书馆学家艾伯特,再到著名的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的技术与方法。他们将图书馆看作一个孤立的实体,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图书馆技术、操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杜威还特别关心时间和成本效益,把图书馆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提倡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此行为来增加图书馆的竞争力,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从而将这一压力直接转化为积极工作的动力。

美国图书馆学家、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巴特勒提出的著名观点是:“图书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性机械装置,是将图书内容移植到现今人们意识之中的一个社会装置”[1]。他在图书馆管理研究中引入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图书馆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这种认识确定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坐标。

阮冈纳赞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图书馆学第一次高潮的核心人物,其对图书馆管理研究的成就可以高度浓缩为图书馆学五法则:“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2]。

前苏联在图书馆管理研究方面贡献也很大。从列宁到20世纪50年代后的丘巴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如对图书馆事业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图书馆网;强调图书馆必须搞好服务工作;重视图书馆队伍建设;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实行定量管理等,被当今世界范围的图书馆实践所广泛借鉴和应用。

美国杰出的图书馆学理论家、情报学家谢拉提出了“社会认识论”,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发展。他认为“图书馆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者是社会的工具,而且是交流传播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交流是谢拉社会认识论的核心。

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图书馆“预言家”兰开斯特,预测图书馆的未来趋向将走向无纸信息系统。兰开斯特由于较少考虑社会、心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其预测有点言过其实,但他所做预测中的许多技术内容都已化为现实。兰开斯特注重引进和发展新的信息技术的思想对现代图书馆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经典的图书馆管理研究成果,是我们认识图书馆管理实践、从事图书馆实践的指南,很多现代图书馆发展理念都是以这些经典管理思想为基础的,都是对这些经典管理理念的深化、延续和发展。

2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2.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

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当前的研究现状,似乎打破了这种平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

2.2忽视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相对不足,理论借鉴较为生硬。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研究脱离实践,忽视实践活动研究,为研究而研究的倾向。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因为相对滞后的实践活动无法跟上先进的理论研究的步伐,将会失去理论研究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但在与图书馆管理研究自身所具备的主体和基础相结合时缺乏足够的适用性研究,在应用层面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移;同时,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缺少实践研究的支撑和反馈,使得这种借鉴显得过于“生硬”。

2.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研究内容相对滞后,法治化、制度化研究不足。很多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对当前图书馆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反应敏锐,但这种反应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被动的反应,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积极主动性。无论是关于图书馆业务管理、知识管理的研究,还是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可以说,图书馆管理研究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时,所做出的反应在某些时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有少量的研究已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图书馆危机管理、图书馆战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警示。虽然关于图书馆管理法治化或制度化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非常罕见,千篇一律的理性描述,让人如同雾里看花。一部图书馆法研究了多年,千呼万唤,难见真容。这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相悖,与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不相匹配。管理的有效化和精细化必然伴随着管理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只有法规和制度相对完善,图书馆管理才会规范有序,才会科学、合理、高效,图书馆繁荣发展才会有所保障。

3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3.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统

图书馆管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图书馆管理实践的影响。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尽管在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方法,但在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却受到传统思想方法的影响,以经验管理为主,使得管理相对滞后。因而提高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能力,并积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提高图书馆管理能力的新要求、新思想,是弥补以上研究不足的主要举措。随着实践需求的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丰富,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3.2理论脱离实际

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图书馆管理研究虽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的态势,但真正与图书馆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并不多。例如,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并逐渐完善,但除了海南大学等少数图书馆外,真正应用的图书馆寥寥无几。图书馆知识管理在2010年已经在学术界形成热潮,但国内仅有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等少数几家图书馆做了尝试。同样,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等也呈现出“研究热、应用冷”的现象。总体看来,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仍然不够。

3.3馆员的参与度不够

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主体,馆员的实践活动对于图书馆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馆员自发参与图书馆管理研究,从中获取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且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也会较强。从目前研究来看,虽然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多数成果缺乏立足实践的深入调研,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说较多,可为实践参考借鉴的观点或案例鲜见。很多研究成果选题重复,观点雷同,价值不大。其原因应归结为研究者的态度问题。很多馆员开展学术研究不是立足于实际工作需要,而是为了达到评职晋升的目的。浮躁的心态造就了学术繁荣的假象,不端的学术倾向难以产生具有创见的理论成果。图书馆管理实践缺乏馆员的深入研究,图书馆管理研究难以为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营养成分。

3.4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乏力

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关注,但往往是只闻雷声,不见雨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多年来并没有大的改观,一成不变的管理实践让管理研究创新成为空中楼阁,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因而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首先是三大系统图书馆各自为政,管理体制与主体各不相同,管理权责不明。其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相对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导致目前国内图书馆事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对明确的定位。最后,由于缺乏一部统一的图书馆法作为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障,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亦步亦趋,难见成效。

4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审视图书馆管理实践,笔者认为,图书馆管理研究应该高度关注以下几个领域。

4.1管理理念人本化

图书馆管理理念逐渐在向人本化方向发展,即以人的管理为核心,重视对图书馆员的管理,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4]。衡量一个图书馆员的工作好坏、业务能力大小将主要依据图书馆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其学术研究成果。确定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将由原来的以藏书量、馆舍大小、阅览室面积、座位数等硬件的评价转变为对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效果,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内容将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新的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将继续成为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在这一核心因素的影响下,知识共享、知识服务、隐性知识、知识创新等研究主题将陆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将成为新一轮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4.2管理方式现代化

图书馆管理工作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图书馆管理的客观实际需要为目的,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文献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传递使用的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使读者(用户)服务工作更加经济、高效、及时、准确。一方面,建立起能够综合地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的文献信息渠道和网络,并能够定性与定量地去评估上述过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因特网来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与共享,实现网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借助于信息网络,可以消除自身馆藏和地域的局限来获取网上信息资源,并以网络化信息资源作为现代化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坚强后盾,从而实现即时服务。理清当代图书馆管理发展的这些趋势,并努力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4.3关注图书馆管理实践的新课题

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正面临着不断革新的契机和危机,围绕这些主题所开展的研究,将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研究提出新的课题。馆员的自我管理研究、用户心理研究、用户行为管理研究、当前各种创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以及基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研究都是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同样,图书馆的一些传统的职能、结构都将基于网络环境和用户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图书馆管理变迁所衍生的一些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模式也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基于读者(用户)管理的相关领域将产生更多的研究生长点,如知识管理中的读者管理、网络环境下的读者管理等。

5图书馆管理实践创新的方向

5.1从封闭到开放

变化的环境、开放的观念需要图书馆吐故纳新,转变观念,进行开放管理。开放意味着打破藏书壁垒、布局壁垒、规章与时间壁垒、部门和条块壁垒,最大限度地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物理距离,建立大的“读者服务”概念,有效进行动态内外循环。

5.2积极实践资源共享

图书馆长期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致使相应发展大为受阻,经费短缺、读者需求满意度低下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接踵而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应在共建共享的理念指导下,实现联合发展、协同发展,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实力,进行合理布局,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5.3加强全方面发展

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展,从以前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单一功能向着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文化娱乐等多功能全方位发展。诸多功能扩展中,文化娱乐功能近年来尤为值得关注。图书馆的文化娱乐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平等理念,能使来馆休闲的读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生价值观。

5.4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传统图书馆的手工管理费时费力,自动化管理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图书馆工作走上了信息化道路。随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席卷全球,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进一步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虚拟交流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将给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带来活力[5]。

参考文献:

[1] Pierce Butler. An 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cienc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3.

[2]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3]杰西·H·谢拉.图书馆学引论[M].张沙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4]陈庆梅.试论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J].图书馆界,2005(3):21-23.

[5]李东来,郑章飞,韩继章.图书馆管理思想三人谈(一)[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12-18.

王芳女,1977年生,馆员。

庞德盛男,196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域外采风·

收稿日期:(2015-01-21;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馆员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南开大学成功举办“图书馆学实证研究·2014”博士生学术会议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