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实施路径探析
2015-02-12傅珊珊
傅珊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530)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实施路径探析
傅珊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530)
本文从供需角度分析了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提出现阶段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几点问题,即学校的办学方向需明确,运作模式需调整,师资力量需提高,教学特点需鲜明,重点探析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即明确地方建立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理清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为就业教育,体现地方特色。
高职教育;区域经济;依存关系;实施路径
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一种以直接服务经济建设,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具备教育定向性及实用针对性的特点,其发展需要与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相吻合,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段高速的蓬勃发展期,尤其是国家级示范校的建立,更是为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为企业培训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范本。目前,高职院校不仅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也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就要不断的发展自身,苦练内功,以由规模扩张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进行转变,以适应区域内经济产业链的调整要求,并与长期的发展规划相吻合。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及选择具体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一、从供需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
(一)从需求角度来分析
1.高职教育的规模由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直接决定了对其区域内教育投资的总量。其规模的大小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决定:首先,所属区域的物质丰富程度;其次,有意愿接受高职教育的人群数量;再次,可用于脑力活动的时间的多少。学生的就业情况也由所属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而定。依照专业机构调查所得,对于那些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职毕业生而言,在相对经济发达的地区需求量较大。反之,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其就业岗位少,导致区域内毕业生就业、择业困难度大大增加。
2.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由所属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决定
不同地区因受其周边环境的限制,其相关的产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产业特点对其区域内的劳动力结构类型是有着不同要求的。比如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的主要类型为农民及手工业工人。而以钢铁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必然是有关钢铁开采、冶炼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不同区域依照其不同的地方特色。设定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这些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其实就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该地区高职院校人才需培养方向的指针。
3.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由所属区域的经济技术结构决定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受区域内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所影响,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及速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已经接近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同行业的水平,而同时也有一些技术水平非常落后的地区,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远低于国内的平均水准。我国东高西低,东强西弱的现状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是多层次的。以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中西部地区,因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仍旧以原始手工或简单机械化为主,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主要需求为要求不高的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主要的发展对象还停留在专科水平。而在北京,广东等相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因其技术水平高,发展迅速,岗位技术扩展幅度需求增加,技术水平向高端转移,所以对人才的需求及水平要求就以精细化、学习型为导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已不是仅仅本科就能满足的。研究生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正在逐渐上位。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加多,所需要的水平也会逐步提升,劳动内涵也会更加丰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二)从供给角度来分析
1.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人力支持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特别是要针对所处区域的产业特点,依据发展的需要及今后的趋势,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电子通讯,纳米材料等已成为现今发展的主力军,传统的农业也由手工生产为主向现代化、机械化农业进行转变。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让路,这就导致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由初级劳动型人才向中高级技术型人才转变,而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就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提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这种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就必须依靠高职院校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即以高职院校为主,同时辅以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
2.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提供场所支持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必将取而代之,这就产生了具备中初级技术水平工人的大量下岗和高新技术岗位大量缺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很多人无工可做,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无人可召。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而他们又需要掌握企业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变化,这一切就将通过职业培训来实现。同时,为赶超世界水平,达到领先,企业会不断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这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素质,不断的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以上这些都是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培训场所的。
3.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高职院校不仅为职业教育提供培训场地,其自身也拥有一定的科研力量和实验设备,具备一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能更好的将实际生产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并将之运用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中来。这样既可以推进科研成果,先进工艺进入市场,产生效益,也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研究方向,以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的满足实际生产活动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让优秀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之中,在互相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学校和企业人才的相互渗透,既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增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力,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更好的献言献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现阶段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几点问题
(一)学校的办学方向需明确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以所处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学校办学,需要考虑其毕业生可以为所处区域提供技术型人才支撑,为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服务。部分高职院校仍在如何和企业形成有效对接的问题上未形成有效方案,对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当地的建设目标仍不清晰。这就导致了其教育方向上的模糊,他们做的是面向全民的,普及式的教育,而不是倾向于职业教育,进行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学校的运作模式需调整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院,就必须采取校企合作,工学联合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盲目追求热销专业,忽视了所处地区的市场需求,过于关注办学成本及招生热点,设置过多的通用性专业,直接导致部分专业“人才荒”、部分专业“人才过剩”的供需矛盾。
(三)学校的师资力量需提高
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双师型教师的多少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既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要具备优异的讲授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大多数中国高职院校都是从普通初级职业学校晋升而成,原有师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他们或缺乏生产实践的经验,或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无法推进技术产业的实践化,无法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聘请了一些企业中的技能型人才,但这仍然是不够的。在现阶段,“学术型”、“工程型”只能是二者取一,却无法共存于一人。
(四)学校的教学特点需鲜明
高职院校要想生存,必需具备一定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针对所属区域的“本地性”和“专业性”两方面。“本地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必须紧密配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需要,“专业性”是指人才的培养在某一方面必须具备别人所没有的实践技能和相应技巧。但现在,往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普遍性、通用性为基调,缺乏与区域内企业的业务联系,创新性和实用性不强。
三、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地方建立高职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1.要明确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建立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其既是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在教育层次上,其与以科研为主的本科院校有着一定差距,但是其建立的目的恰恰是与本科院校形成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在保持一定的研究力的基础上,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若非如此,现今社会中学术性人才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进一步扩大,失业率及社会矛盾也将进一步凸显。
2.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关系
不同地区都会依据其所属地域的不同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地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同,导致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目标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高职院校不仅要了解当地既往的经济特点和所拥有的传统优势,还要保持与时俱进,密切注意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把握职业培训的基本方向,以调整院校的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定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与当地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所契合,同时可以高素质的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吻合于所属区域当前的发展动态,并以适应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岗位要求为主要方向。
(二)理清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办学水平
作为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院校,要走的是一条“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双结合之路。这是高职院校运营、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还需寻找符合本区域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最终以提升办学水平,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的提升与创新,增强自身的育人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是目前高职教育界的共识。
1.进行发展远景的规划
要想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双结合之路,并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色,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从区域经济的实际状况和企业需要出发,从市场和供需关系的本源出发,提高职业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尤其要重视区域经济的远景规划,辅以基础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力量,并引进具备一定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以增加自己的活力和竞争力。
2.保证合理有效的具体措施的落实
学校应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专业和课程进行设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实力偏弱,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偏软,再加上企业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所学内容与所用内容不符,部分专业人员过剩而另一部分专业人员紧缺,以及企业岗位虚席以待,但并无合适用工以召的现实矛盾。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导向,并结合学校自身的现实状况,予以贯彻落实。在学校内部设立实训基地,增加软硬件等配套设施,走进企业引进兼职讲师,更好的将工作经验和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可用性。同时帮助企业进行不定期的员工培训,将企业遇到的生产难题作为学院项目予以调研。总之,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主动为企业服务,主动贴近区域经济,并将各项具体措施落实从而真正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要有“三个一致”,“三个承接”和“四项坚持”。 “三个一致”,即学校的培养理念和企业的需求理念保持一致,教学实训条件与实际生产环境保持一致,教学考核标准与企业量衡标准保持一致;三个承接”,即专业设置可与市场需求相承接,实训内容可与工作岗位相承接,学生素质可与用人标准相承接;“四项坚持”即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为社会服务为目的,坚持以为学生提供岗位为宗旨,坚持以为学校发展为目标。
2.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必须打破“理论知识包打天下”的传统思维,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统一。积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与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而一些挂靠在大型企业中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往往做得很好。
3.建立贴近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我国高职教育刚刚起步,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不高,不愿意给予资金投入也是现今面临的一个困境,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差,没有相应的实训基地,无法形成有效的训练系统,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空有满脑子的理论知识,但无法付诸于动手实践,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异。长期如此,必将导致高技术人才短缺,人才培养遭遇尴尬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将企业与院校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需有所供,供有所长的良性循环。
(四)以职业教育为就业教育,体现地方特色
1.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 “为了提高技能而学习,为了就业而学习”
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就业质量,企业用人质量和社会的满意度为衡量依据。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做好在校学生的职涯规划及应用指导,以全面提升其就业质量,增加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2.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其地方特色
高职院校必须密切关注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调控。在坚持原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更多关注新知识、新技能的开发和应用,坚持优化与创新相结合,在院校内建立一批明确为社会所需,为企业所用的专业,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从而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1]颜莉芝,朱双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J].职教论坛,2008,(01).
[2]王尧.乘势而上,突出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J].宁夏教育,2008,(07).
[3]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b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 Shan-shan
(TianjinSino-Germa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Tianjin, 30053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It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which exist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b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mely, clarifying the school-running directions, adjusting operational patterns, enhancing teachers’ qualities and distinguishing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t focuses on exploring and choosing the approach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b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mely, defining the fundamental purposes of establis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ocal areas; raveling out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hance school-running quality; innov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tak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reflec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2014-11-10
傅珊珊(1982-),女,天津人,经济学硕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科科长,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研究。
G718.5
A
1673-582X(2015)01-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