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探讨——以泰州某高校新校区为例

2015-02-12冯春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廊管线规划

冯春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江苏泰州225300)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探讨
——以泰州某高校新校区为例

冯春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如“马路拉链”、“城市蜘蛛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指出综合管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政府倡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的可行性,并以泰州某高校新校区为例,提出建设的规划意见。

关键词:综合管廊;建设规划

综合管廊又称为综合管沟、共同沟,是指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原则,以达到集约化建设目的,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三种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造物[1]。管线包含给水、电力、通信、雨水、污水、天然气、供冷供热、再生水、垃圾废物收集管道等,综合管廊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推进节约型建设的重要途径。

泰州某高校新校区选址于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位于泰州大道以西,天星路以北,东与规划中的医药高新区别墅区相邻,北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相连,东西长度约970m,南北长度约730m,规划用地面积约1061亩,2015年启动第一期建设工程。目前项目正处于开始规划设计阶段,正是综合管廊建设的最佳时机,在这样的新建区域推进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各类管道在一个共同的工作面,相对干扰少,可以相互之间衔接、协调,缩短管线工程的工期,从而加快新校区建设的进度;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各类管道工程在建设初期的投资。

1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1.1集约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整体提升周边的环境品质

由于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与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相比,综合管廊只利用道路地下空间垂直投影面积的40%左右,能有效集约化地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资源;电力、通讯等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消除在地面竖立的根根线杆及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腾出大量宝贵的地面空间,避免路面的反复开挖,减少景观绿化的矛盾对立,保持周边环境的风格统一,做到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使环境更加整齐和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周边的环境品质[2]。

1.2保障基础设施的可靠安全,满足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

综合管廊的使用寿命为50~100年,而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只有15~20年,在检修、更换、扩容管线时,施工中经常发生管线被挖断的事件,轻者造成水电气和通讯中断等事故,重者引起气体泄露和燃气爆炸等灾难。而综合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管线不直接与土壤、地下水、道路结构层的酸碱物质接触,管线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在遇到地震、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时,可以避免由于线杆折断、倾倒,导致线缆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有力保障了基础设施的可靠安全,有效增强了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管廊内按规划要求预留各专业管道发展增容空间,管线增设、更新、扩容较方便,减少“马路拉链”、“城市蜘蛛网”带来的交通影响和环境破坏,管线可分阶段敷设,管线建设资金可分期投资,能够满足管线远期发展的需要[3]。

1.3利用先进智能的监测技术,实现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

综合管廊的监控管理,以固定监测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视为辅,全方位监测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运行状况,智能化监测能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及时上报管理人员,实现维护管理的高效率,将危险因素扼杀在初期阶段,增强管线的稳定性和管廊的安全性。同时制定相关的安全监测制度、营运管理标准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道使用、检修、更换提供必要的保障,为市政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2]。

2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

2.1技术可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在我国不少城市开工建设综合管廊,管线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管廊的结构功能不断变化,推动着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技术进步与发展。管廊技术的日趋成熟,也为今后更大范围的应用奠定基础,为加快发展综合管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例如,以往的综合管廊采用现浇混凝土,开挖道路面积较大,施工时间也长,而如今大多数采用采取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施工方案,工期比现浇施工提前,有效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实现质量好、进度快。

2012年10月颁布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102),标志着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进入正规化的阶段。2015年5月又进行了修订,新规范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同时颁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造价指标》(征求意见稿)。此外,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供技术支撑,使综合管廊建设迈向规范化、科学化。

2.2经济合理

市政管线建设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重建设、重地上、重审批、轻养护、轻地下、轻监管”的倾向,投资包括管线建设的直接投资、日常运行的维护费用、更换管道、道路开挖和环境修复的重复投资以及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水电气中断供应等带来的经济损失形成的间接投资等,难以计算一个具体的综合单价[4]。

如果建设一条综合管廊,需要的成本大约为4万元/m。而这些地下管线在使用过程中,每2~3年就要破路1次,那么在50年之内的总体成本就会远远超过建设综合管廊的成本。因此,在市政管网中建设综合管廊,虽然一次性投资较高,但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角度来看,与管线直埋方式相比,综合投资要节省约40%,这不仅仅是经济上合理,更重要的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3政府倡导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作为现阶段市政管线建设的先进模式,既能保障已有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管线安全,又能满足发展需要的扩容与升级改造,适应未来发展,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

综合管廊因投资大、管理难,在我国尚未大面积推广。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表示,将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用3年左右的时间启动综合管廊试点工程。2015年5月13日财政部称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未来综合管廊建设将是大势所趋,必定得到大力发展。

3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建议

新区建设管线敷设涉及面大、专业管线多、应用范围广。研究表明,综合管廊结合新区开发、地铁建设、道路拓宽等工程建设时成本相对较低[2]。面临新校区整合建设的时机,一旦错过,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会大幅上升,违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新区的原则。

3.1总体原则

以校园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分区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各阶段,同步进行综合管廊规划,合理确定设置区域,便于集中管理,节省投资;其次设计时需先对入廊管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注意管线间距合理、紧凑,体现经济合理,占用空间最小[5];此外,道路与综合管廊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按照“沟”先“路”后的原则,先建地下综合管廊,再建道路。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Municipal Tunnels

——Taking a New Campus of a College in Taizhou as an Example FENG Chun-Hong(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3.2入廊管线

新校区建设包含给水、排水、消防、燃气、信息、电力照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综合布线、安全防范、能源管理等系统,管线种类繁多。雨、污水管道属于重力流,需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埋深,管径大,污水管会散发出有害气体,入廊将会增加造价,经济上不合理,因此,雨、污水管不宜入廊;燃气基于自身易燃易爆特性、安全消防、监控监测、后期管养成本、与其他仓室相互干扰、造价等原因也不宜纳入,如要纳入需慎重;经过分析论证,结合校区总投资和使用要求情况,建议给水、电力、通信纳入管廊。

3.3布置位置

根据新校区总体规划,管线集中区为主干道环路,因此选择管线集中的主干道环路管网设置综合管廊,总长度约3000m。从安全、经济角度尽可能选用路中布设,建议布置在主路的中央隔离带下,中心与道路中心重合,应尽可能减小埋深,覆土控制在1.0~1.5米,统筹协调各类管线间在竖向和平面位置上的布置;为避免高程冲突,雨水、污水管道均双排布置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考虑把雨水留下,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减轻排水压力,避免逢雨“必涝”、“看海”状况。

3.4断面形式

由于综合管廊属于地下工程,再扩建、改建难度较大,根据管线的敷设要求、作业空间和维护通道,以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形式,并考虑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状况以及排水管道等其他地下埋设物等沿线状况,通过比较单沟单室断面和双沟单室断面,建议采用经济合理的单舱矩形断面形式,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施工方案,断面设计要符合管线的布置及敷设要求、维修空间及安全运行、扩容空间的需求,以备今后发展需要[5]。

3.5注意事宜

综合管廊建设受建设资金问题困扰,投资费用比传统的管线直埋要高,对本项目而言,且不可能分期建设。在目前基础上,要做好规划工作,做深、做精、做优方案,综合考虑平面布置、建筑衔接、标高布置、附属设施、施工便利等因素,完善各类管线的进入口位置、容量。

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制定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管廊办法,入廊管线单位签订入廊协议,缴纳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建成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全部纳入,不另外安排其他位置,促进管廊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4 结语

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智慧校园的角度出发,推进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使原来分开敷设的给水、电力、通讯等各类管道(管线),集中敷设在综合管廊内,便于监控维护、集中管理,对校园的交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大力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符合“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建设要求。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协调和控制规划、管理等各个方面,保证设计科学、修建合理、运营安全、管理统一,发挥出其综合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GB50838-210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5.

[2]杨帆.浅议江苏省市政管廊规划建设应用前景[J].江苏城市规划,2012,(3):24-28.

[3]任继英.浅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14,(17):63.

[4]孙元慧,薛松,孙琳,等.青岛某高新区综合管沟工程规划实例[J].市政技术,2014,(2):109-112.

[5]陈永刚.城市市政综合管沟应用规划探讨——以西安沣渭新区为例[J].城乡建设,2010,(7):38-39.

(责任编辑刘红)

(下转第68页)

作者简介:冯春红(1981- ),男,江苏泰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管理.

文章编号:1671-0142(2015)03-006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U94+1

猜你喜欢

管廊管线规划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建好地下综合管廊成就城市美好未来
基于Android的移动GIS管线应用设计与实现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