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5-02-12王兆辉闫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33

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大后方抗战

王兆辉闫 峰(.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33)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王兆辉1闫 峰2
(1.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2.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摘 要〕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是重庆市实施抗战历史文化城市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重庆图书馆界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提出了建立抗战文献的全市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构建抗战文献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系统,搭建海内外抗战文献的交流合作机制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抗战文献 重庆图书馆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

〔编者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屈辱到自尊、由失败到胜利、由孱弱到强大的一段厚重历史,是值得国人永远铭记和纪念的重大事件。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文献记录承载历史。抗战文献记录了抗战期间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军事、经济到军民社会生活及烽火岁月中百态的人生;展示了四万万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的风雨历程,更是诠释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和斗争精神。

湖南图书馆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一直关注抗战文献及研究。本期《图书馆》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为契机,推出抗战文献专题:王兆辉、闫峰以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为例,探索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提出建立抗战文献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等设想。扶小兰、唐伯友从海外抗战文献着眼,从分布区域、典藏机构、现存规模、语言种类、载体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出海外现存抗战文献的三大特征。王华则重点关注华侨抗战文献,对其类型梳理,总结出华侨抗战文献分布上有海内海外的广泛分布、地域分布的相对集中性的特点。王广义、张宽通过《调查东北移民日记初稿》还原上世纪早期的东北移民的生活及抗战前夕东北的政治经济环境,为研究东北抗联提供外围资料与文献。

1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简述

重庆图书馆是国内馆藏抗战文献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图书馆。抗战文献既是重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也是重庆市最具优势的近现代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且,抗战文献不仅是民国时期历史文献资源的核心构成,还是图书馆历史文献资源中历史与现实联系密切、颇具生命力的有机部分。[1]可以说,重庆抗战文献资源作为全国抗战文献资源的主要组成,重庆抗战文献资源的实践探索不仅对重庆地方抗战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全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深化拓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以下简称“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是2008年5月重庆市委规划实施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重庆抗战文化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2010年8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正式挂牌。[2]按照重庆市制订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纲要》的实施精神,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是以重庆图书馆的前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遗址为载体,以重庆图书馆为核心,联合重庆市各区县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室、博物馆以及科研院所、企事业图书资料室等单位[3],建立的覆盖重庆全市各界有关抗战文献的保藏中心。据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对全市抗战文献的初步普查统计,重庆市共收藏抗战文献约47939种,17.7万余册,涵盖图书、期刊、报纸、文件、地图等各种文献载体。其中,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图书27710种,60041册(件),抗战期刊2839种,抗战报纸213种,抗战报刊缩微胶卷860种,其数量并在持续增长中。

可以说,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是以罗斯福图书馆(重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藏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体系共同搭建而成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4]目前,重庆抗战文献中心也是全国图书馆界唯一的由政府指导成立的抗战专题历史文献资源保障机构。随着2012年国家图书馆启动“民国时期历史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全国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今后,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势必将在全国民国时期历史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2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凝结了对中国抗战历史文献资源长远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具有“图书馆发展战略实施上的指导性、统筹性、创新性和鲜明个性特征”[5]。近年来,重庆图书馆暨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关于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战文献的搜集整理。重庆图书馆不仅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台湾地区等相关机构购买或搜集到大量抗战文献资料,也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海外购买或搜集抗战文献资料。其中,2009年底,从台湾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等机构购回了65箱约1.5吨重的抗战文献;2012年,从英国大英档案馆购买了一批尚未公开的档案胶卷;并持续不断地从国家图书馆购买了数百种抗战缩微胶卷。此外,2012年10月,重庆图书馆有关人员赴美国国会图书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等搜集到一批国内罕见,兼具重庆特色的抗战文献。如蒋介石与罗斯福的通信文件、《中国人民对美国致敬书》、“重庆大轰炸”照片等。

(2)抗战文献的研究开发。2010年来,重庆图书馆申报并承担了“在重庆建立国家级抗战文献中心可行性研究”、“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历史价值研究”、“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构建的战略研究”、“多维视域下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研究”等多个重庆市社科研究项目,陆续出版了《抗战大后方歌谣汇编》、《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图片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等多部专著,发表抗战文献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奖数十项。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可以说,重庆图书馆在抗战文献整理研究领域已经初见成果,在全国图书馆界独树一帜。

(3)抗战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早在2008年3月,重庆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民国文献全文检索系统”,实现了民国时期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成为国内第一家为社会提供抗战文献数字化资源服务的公共图书馆。2011年以来,重庆图书馆自建了“重庆抗战史迹·渝中篇”、“重庆抗战史迹·南岸篇”等重庆抗战特色专题数据库,并购买或合办了“重庆中国抗战数字图书馆”(抗战专题文献资料)、“重庆图书馆·民国时期特色资源库”(民国抗战视频资源库)、“民国特色库”、“民国抗战专题库”等抗战相关的数字资源。2014年9月,重庆图书馆推出的“中国抗战大后方3D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国内首家抗战文献3D数字图书馆。

(4)抗战文献的交流合作。2012年11月,重庆图书馆协同西南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签署协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历史文献整理研究领域展开合作。2013年1月,重庆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社签订协议,以合作推广抗战文献整理开发的相关成果。2014年9月,重庆图书馆与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签订备忘录,以加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历史文献的交流合作。2015年5月,重庆图书馆与澳大利亚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了“重庆公使馆——抗战时期澳大利亚驻华外交机构展览”。2015年8-9月间,重庆图书馆将与重庆美术馆、俄罗斯叶利钦图书馆分别举办“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版画运动展览”、“共同记忆:中苏战时图文展”等。这些展览活动还将走进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重庆高校图书馆,乃至在其他省市公共图书馆进行巡回展出。

3 重庆中国抗战文献中心的定位分析

吴慰慈指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注重战略上的分析和选择,进行资源建设、组织建设和系统建设。”“各文献收藏单位要构建特色馆藏,通过联合建库,协同开发等方式,共同组建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6]重庆抗战文献中心作为重庆市实施抗战历史文化城市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建设一个具有重庆特色、中国视野的区域性与专题性的抗战文献保障体系。这不仅是满足重庆抗战文化工程的需要,也是符合国家关于抗战历史文化政策的要求;既有利于满足现实社会公众的需求,也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目标定位为:

(1)在重庆抗战文化工程的统筹指导下,发挥重庆在全国抗战历史文献资源建设中的旗帜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服务于重庆的文化发展,服务于祖国的和平统一。[7]

(2)立足于重庆抗战历史文化优势资源,广泛搜集国内外抗战历史文化遗产,建立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国内外各种载体形式的有关抗战历史文化的收藏保障中心;研究制订抗战文献在搜集整理、采访编目、加工存储、共建共享、检索传递等各个环节的科学标准与管理规范,完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体系。

(3)借助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开展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建立科学技术在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应用中的示范基地,确保中心在抗战文献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发展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资源库建设,强化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网络信息服务,建立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服务平台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高效优质服务。

(4)以抗战文献为基础,开展抗战历史文化情报与决策参考咨询活动,培养高层次的抗战历史文化专业人才,发挥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学术研究,打造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发掘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民族动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正能量,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

(5)以抗战文献为纽带,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搭建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有关抗战历史文化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文化保藏机构的交流窗口;适应人类历史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世界反法西斯历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

4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发展研究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构,有利于优化和整合分散的抗战文献资源,使抗战文献各保藏单位不受传统的隶属关系左右,有效推进不同系统抗战文献的协调合作与共建共享,逐步建立统一规划、相互衔接、上下贯通、共建共享的抗战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对于全国抗战文献的评估定级、分级保护、逐层开发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亦具有借鉴意义。[9]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不仅体现了重庆推进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探索,有利于打破我国现行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行政管理模式;也体现了重庆图书馆界对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的创新,更是图书馆界推进历史文献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

4.1 建立抗战文献的全市一体化管理模式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在实施推广中应该采取“集中——分散——多元的战略控制综合模式”,即“中心集中管理的职能组织体系,同时保持各单位彼此独立,保持分工合作与协调关系。”[10]使抗战文献资源能够在全市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建立和完善重庆抗战文献资源信息保障体系。

(1)在管理体制上,由重庆市委指导,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组织成立理事会及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设立综合办公室,负责全市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日常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与管理。设立专家委员会,对全市抗战文献有关业务工作编制实施方案、提供咨询指导。设立评估工作组,对全市抗战文献各项建设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组织验收、发现问题及制订改进措施。

(2)在运行机制上,从顶层设计入手,采取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联合上网、共建共享的方针,建立全市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总分馆建设模式和一卡通服务模式,由各成员馆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对抗战文献进行分散加工与分布服务,并最终将数据纳入全市统一的抗战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3)在收藏模式上,采取整体建设、分散收藏的共建共享模式,将重庆图书馆设为全市抗战文献资源的管理收藏中心,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文献保护水平。同时,保持各成员馆的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确保全市各成员馆关系的平等性与灵活性,实现全市抗战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共建共享。

(4)在经费投入上,设立全市统一的抗战文献财政专项经费管理平台,集中财政经费,优化资源配置,避免经费重复投入与资源的浪费。同时,充分利用中心各成员单位的人员和资源,既降低采购编目成本,又保证抗战文献的全面完整性。

4.2 完善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

(1)建设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与咨询的服务中心。充分利用重庆抗战文献信息资源优势,进行抗战历史文化知识信息的组织和挖掘,深入开展抗战文献资源信息的研究、咨询和开发,积极提升抗战文献的各项增值服务。一方面,加强对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普查整理,通过学术研究、编辑出版丛书、工具书等方式,深化抗战文献的开发,以便更好地实施深层次的用户信息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开展一般抗战资料的参考咨询服务和专业课题的深度咨询服务,实行免费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咨询服务方式,积极推广向国家各有关单位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抗战文献信息服务,并针对某一专业领域提供用户需要的专业资料、详细分析以及对策建议服务。同时,积极拓展支持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的能力,将文献中心资源、服务与其他机构的检索、传递及信息咨询等服务进行有机链接,支持第三方机构对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资源与服务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度定制集成,形成新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11]

(2)组建抗战文献信息资源传递与开发的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由重庆图书馆具体管理,集成建立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实行注册用户的管理方式,用户必须在系统中注册开户才能查询及获得服务。在这样的服务平台下,整合一个抗战文献资源信息的检索平台,建立集中式联合查询目录,以便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用户查询成本,缩短用户时间,降低抗战文献的传递成本,最终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积极推进抗战文献信息建设理念的拓展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的深度化,平台的智能化,管理的人性化,服务的专业化,逐步确立“交互——增值”、“平台——自助”、“用户——吸引”、“内容——承包”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12],建立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服务网络。

(3)实现抗战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随着图书馆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抗战历史知识服务亦成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服务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此,重庆抗战文献中心要积极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抗战文献知识服务模式,与相关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培养抗战文献知识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有计划开展抗战文献的深度整理开发,进而拓展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推送等服务领域,建设基于抗战信息深度揭示与关联的抗战知识库体系,为用户提供抗战信息发现、知识揭示、知识融合、知识聚类等各项服务。此外,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塑造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知识服务品牌,吸引国内外用户使用中心的知识产品和服务。

4.3 构建抗战文献的信息资源标准化系统

(1)建立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技术标准化系统。重庆抗战文献中心要采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整合抗战文献的数字资源与纸质抗战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由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具体制订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标准规范,指导抗战文献的数据加工,建设标准化的抗战文献数据库,并负责对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器的维护等。建立重庆市抗战文献的联合编目数据平台,制订抗战文献的评估定级标准,建设抗战文献的普查登记平台,实施抗战文献的修复技术方案[13],推行抗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尽快建立抗战文献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为用户提供规范化的信息服务。

(2)建设抗战文献数字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平台。重庆抗战文献中心要充分利用国家推广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的良好契机,加快抗战文献的数据库建设与抗战文献的数字化研究开发,构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信息导航、身份识别、智能检索、全文镜像、专题推送等抗战文献的信息服务技术系统。同时,广泛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开发抗战文献的信息服务的创新业态,进一步拓展抗战文献专题检索、全文提供、专题调研及咨询服务、专题动态、热点追踪等各项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不同用户对抗战文献信息的各种需求。此外,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抗战文献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储存、开发和利用,促进资源的整合检索和服务的集中揭示,促进文献信息机构在更大范围的合作与共享。[14]

4.4 搭建海内外抗战文献的交流合作机制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桂林图书馆、台湾“国史馆”及各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国内抗战文献馆藏丰富单位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要主动拓展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海外有关抗战文献馆藏机构的交流合作。同时,为了促进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可以与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抗战文献的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1)业务工作的通报机制。编制抗战文献的信息通讯,加强抗战文献信息的相互交流,促进各项工作经验的学习借鉴,实现抗战文献业务工作的多方联动与共同提高。

(2)文献资源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行抗战文献资源的双方交换、购买、复制,实现抗战文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乃至资源共享。

(3)人才交流的培养机制。启动人才的互派培训与交流挂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4)主题活动的长效机制。定期举办抗战文献的学术研讨会,定期举办抗战联合展览活动,推行联动巡回展览等。

抗战文献作为重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记录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主要载体,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抗战史文献中心在规划上既体现了“重庆”的地域性,更具有“中国”的国别特征,其对抗战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与保护利用亦应该具有世界视野。因此,重庆抗战文献中心应与海内外相关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深化交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同谋共赢发展。

(来稿时间:2015年4月)

参考文献:

1.王兆辉.重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SWOT分析.现代情报,2013(10):139-142

2.黄晓东.便将万管玲珑笔 新绘全民抗战篇——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回顾与展望.红岩春秋,2010(5):11-14

3.重庆市委.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渝委发[2010]28号

4.王兆辉.构建抗战遗址及抗战文献利用的立体形态研究.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52-55

5.吴建中.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05

6.吴慰慈.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88

7.王兆辉,闫峰.构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探索与思考.抗战文化研究,2014(8):243-249

8.王兆辉,王祝康.重庆抗战文献整理开发的价值探讨.大理学院学报,2014(1):71-74

9.王兆辉.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构建的战略价值.河北科技图苑,2013(5):8-10

10.胡昌平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6:380

11.曾建勋,邓胜利.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资源建设与服务发展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0-35

12.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24-132

13.王兆辉,王祝康.抗战文献中心构建的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晋图学刊,2013(5):1-3

14.张晓林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效用形式及其评价.图书情报工作,2008(3):62-65

〔分类号〕G25

〔作者简介〕王兆辉(1982-),男,硕士,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国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已发表论文80余篇;闫峰(1981-),女,硕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已发表论文20余篇。

*本文系重庆市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研究”(编号:15DH013)、重庆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多维视域下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研究”(编号:2014QNCB21)、重庆市“青年文化优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4QNWHYC06)研究成果之一。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Center of the Rear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Chongqing of China

Wang zhaohui Yan Feng ( 1.Chongqing Library; 2.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Center of the Rear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Chongqing of China is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brand management of Anti-Japanese Wa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ongqing city. It reflects innovativ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of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resources of Chongqing libraries,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of the whole city, improves the network service system of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uctur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and builds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of 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Anti-Japanese War document Chongqing Library Historical Document Center of the Rear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Chongqing of China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大后方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幕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抗战音画
纪实的力量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一卷)补校
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