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理论与策略研究

2015-02-12许军林

图书馆建设 2015年1期
关键词:变革转型图书馆

胡 瑛 许军林

(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四川 乐山 614004)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理论与策略研究

胡 瑛 许军林

(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四川 乐山 614004)

在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开发机构、用户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型。这种转型发展是组织体现自身社会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组织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图书馆学理论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理论根源。而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就应把握住转型发展原则,确立转型发展的定位,找准转型发展的方向。

高校图书馆 转型发展 转型理论 转型策略 知识服务

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环境,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变得越来越迷茫和捉摸不定。可以说,图书馆正经历着一场千百年来未曾遭遇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高校图书馆能否把握时代机遇、应对环境挑战、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图书馆人研究、实践、探索。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转型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其转型的理论基础,并提出转型发展的策略。

1 背 景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1]。高校图书馆转型是为应对当代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在发展理念、功能定位、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转变过程。高校图书馆转型的动因来自于外界的挑战和自身危机意识的双重作用,分析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环境、挑战和危机是转型研究的前提。

从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环境来看,进入21世纪,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尤其是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上网浏览、使用搜索引擎、在线购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信息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及人们获取信息途径的广泛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信息环境。

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挑战。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运营商,在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纸本图书数字化资源及原生数字资源;以百度为代表的百科类和资讯类服务取代了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2]。②社会信息机构的挑战。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书生之家等数据库商、软件商推出了大量数字化图书、期刊,并开设提供网上阅读服务的网站向用户开放。它们不仅与图书馆争夺用户,甚至垄断了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信息资源。③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挑战。在网络运营商和社会信息机构不断争夺图书馆用户的情况下,图书馆传统的思维定势没有或来不及改变,图书馆资源的数量、种类、专业化程度,乃至图书馆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无法形成竞争力而获得用户的支持。同时,用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文献产品,还需要有深度的知识产品。但是,图书馆却无法有效供给并满足变化了的用户需求。于是,图书馆传统的资源中心地位逐渐沦落,在用户眼里变得可有可无,他们不仅抛弃了图书馆,甚至质疑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梦黎所指出:“在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对大学形成巨大冲击的环境中,大学校园读者,尤其是研究型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及服务依赖程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价值与作用受到挑战,许多图书馆人越来越感觉到危机。”[3]

在危机和挑战面前,高校图书馆必须变革、转型,而这种变革和转型“绝不仅是传统功能与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是在新技术、新环境基础上自身模式与机制面临的颠覆性变革”[4]。

2 理论基础

如果说高校图书馆面临信息环境的变化、挑战和压力而推动转型,那么,这仅仅是外因;而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发展并获得社会的认同,这才是图书馆转型的内因,且图书馆学理论也证明了自身发展才是其转型的内在动力。因此,组织发展、社会认同、图书馆学理论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理论根源。

2.1 组织发展理论

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明确的功能和职责。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办学的重要基础设施和职能机构,具有特定的目标和功能,即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作为组织机构,高校图书馆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变革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沃伦·本尼斯(Warren G.Bennis)是美国当代著名组织理论研究者之一。他认为,解决内部协调和适应外部环境,是组织必须完成的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5]。科学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研究开发活动的增长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环境的结构和面貌,改变着组织发展的生存环境[5]。由于组织发展环境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处于稳定状态的大型组织被迫开始系统化地研究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进行“自省”和“自我控制”,以“适应性的组织结构”来适应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

组织发展理论表明,来自于外界环境的挑战,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5]。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面对来自于信息环境变化的挑战和图书馆用户的丧失,存在着可能被“抛弃”的危机。如果不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到自己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功能,那么被边缘化乃至被读者抛弃是完全可能的。然而,高校图书馆虽然属于高校的内设机构,但其变革并非来自于高校管理层的指令和要求,而一切变革是由图书馆馆长及那些处于领导地位的馆员参与执行的[6],这就证明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变革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一种组织发展的自适应能力。

2.2 社会认同理论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塔菲尔(Tajfel)等人在对社会群体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社会认同的概念内涵,即“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7]。社会认同体现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归属感”、“成就感”,其本质是一种“群体意识”或“群体知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内相对独立的机构和群体,要获得高校管理层的认同、读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从而在社会群体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否则,必然被社会所抛弃。

但是,从高校图书馆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学生到馆率、文献资源的借阅率及参考咨询业务的使用率都在下降,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不过是利用图书馆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自习。虽然高校图书馆通过不断改善环境、开展微笑服务、提升馆藏质量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但是缺乏有内涵、深度的服务使得图书馆终究还是远离学校教学科研的主战场[3]。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将自己的产出与高校、院系和学生活动的产出对应起来,证明自己在促进学生学习、推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体现自己在高校改革发展、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才能求得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实现社会的价值认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进行变革,实现转型发展。

2.3 图书馆学理论

图书馆学理论也证明了高校图书馆发展是一个有机体的生长过程。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将“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五法则表述为:图书馆是生长中的有机体[8]。图书馆这个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只有生长中的机体才能继续生存;机体通过缓慢而连续的变动,进化为新的形式。同时,图书馆机体显然和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有所不同,它不仅是生物有机体,而且还是社会有机体,同时也是开放的系统[9]。正如冯·贝塔朗菲所说:“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被定义为与环境交换物质的系统。”[10]生物系统与社会系统一样都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

这就告诉我们,高校图书馆与生物有机体一样,能够不断吐故纳新,吸取新事物,摒弃旧事物,为顺应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节自身的状态,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更新自身的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遵循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重新确立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发展战略,重新构建适应信息环境的图书馆发展模式,才能不断得到“生命”的进化,实现组织的发展。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变革、转型与超越,不仅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更是图书馆人和图书馆职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

总之,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图书馆变革与转型发展的动因不仅仅是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变化,还是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一个生长中的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自身价值体现和获得社会认同的必然选择。

3 策 略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大潮,在关乎事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头,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型,而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就应把握住图书馆变革转型的原则,确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定位,找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方向。

3.1 把握原则

原则就是准则或规范,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原则就是图书馆要依据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来实现转型发展。只有把握好发展的准则或规范,才能使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不致于迷失方向,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转型发展原则主要包括渐进、开放、内涵三个发展原则。

3.1.1 渐进发展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变革是一个过程,需要对图书馆学的深入研究和图书馆人的长期实践和探索。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是一场全面性的变革,但这种变革不是突变,而是渐变。图书馆的变革不是社会变革造成的,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生存环境,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图书馆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技术为适应信息环境和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而进行图书馆理念、信息和知识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改进。

3.1.2 开放发展原则

一个社会组织和社会有机体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且同社会环境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组织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组织向环境开放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11]。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从社会环境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源,包括政策、资金等的支持,就必须遵循开放发展原则,与社会环境发生良好的互动,在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中实现转型发展。

3.1.3 内涵发展原则

内涵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这就是说,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于信息环境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图书馆的自我发展需求,或者说是生存的需要,这是高校图书馆转型的内因。而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更新图书馆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所以,内涵发展原则要求高校图书馆增强图书馆的创新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

3.2 确立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目标。传统的以文献或资源为中心的定位在信息环境的挑战、信息机构的竞争、读者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多功能机构,其未来的战略定位应该是成为高校的学习中心、知识中心。

3.2.1 学习中心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理应成为大学师生的学习中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构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高校图书馆应将数字技术、现代化设备及各种信息资源相融合,使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意性自主学习空间。例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IC,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服务。②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师配合,将与学科相关的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进度、实习作业、习题指南等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③嵌入教学过程。学科馆员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学和评价,与任课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大纲,分析教学案例,分别讲授相关知识。例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全程跟踪了古代文学专业先秦两汉文学方向的多门研究生专业课程,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的需求特点,采用信息推送和讲座培训的方式,逐级提供专业课嵌入式讲座和与专业课配套的信息推送服务[12]。

3.2.2 知识中心

S.R.Siriginidi指出,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将经历范式转变,包括发展方向与基本功能的转变,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信息为中心,最后到以知识为中心[13]。知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知识管理,其内容包括:知识库建构、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挖掘、知识开发、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超越,其主要特点表现在:①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侧重于对隐性知识的管理;②知识管理更加关注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能有效地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并在转化中创新;③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人,人既是显性知识的管理者,也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在知识管理下,图书馆员将成为“知识导航员”、“知识组织者”、“知识管理员”等。所以,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未来发展将影响着图书馆知识化转型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社会的定位、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只有朝这个方向去转型,才能完成其从旧使命到新使命的转变[14]。

3.3 找准方向

在新信息环境下,网络及各种传播媒介为用户提供了便捷、丰富的文献与信息,文献与信息不再是图书馆的专有,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在于为用户提供基于知识的服务。因此,知识服务必然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方向。

知识服务的过程就是知识开发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组织、知识挖掘、知识咨询。①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性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以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知识或信息[15]。知识组织的实质是对知识的无序化状态所实施的一系列有序化组织活动。知识组织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把知识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揭示出来,以便于人们认识、理解和接受[16]。知识组织的工具包括分类法、叙词表等传统工具,以及本体、主题图、网格、分众分类法、语义Web等新型工具。知识组织的目的是实现以知识元为基础的知识序化、知识发现、知识导航、知识评价等服务功能。②知识挖掘作为知识开发的重要工具,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7]。随着全球范围内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数据和文献信息的查询,而是希望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较高层次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关于数据总体特征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所以,知识挖掘是知识服务的重要手段。③知识咨询是图书馆针对用户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所提供的一种专业化知识服务。咨询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特点的智力劳动。如果说知识服务侧重于知识的组织、开发、生产、创造,那么咨询服务则侧重于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解决用户的问题。图书馆知识咨询不再局限于向用户提供简单的数据、信息或知识线索,而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直接利用馆员的智力劳动解决用户遇到的难题。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以所在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以专题咨询、热点产业投资咨询、项目论证可行性报告等为内容的情报服务。所以,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知识利用者之间的桥梁,更重要的是提供知识咨询,成为大学和社会的咨询中心。

总之,知识服务是利用图书馆知识管理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和能力,在知识序化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知识咨询服务。因此,知识服务不仅贯穿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的全过程,且体现出服务过程的智慧性特征,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

4 结 语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不仅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而且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在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开发机构、用户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变革、转型,这种转型是组织体现自身社会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要求,是一种服务范式的根本转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高校图书馆应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保持迎接挑战和变革的心态,把握住图书馆变革转型的原则,确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找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方向,以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1]转型[EB/OL]. [2014-09-26]. http://wiki.mbalib.com/wiki/%E8%BD%AC%E5%9E%8B.

[2]初景利, 杨志刚.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 2012,56(11):6-11.

[3]陈 骁, 刘金涛, 谭丹丹, 等. 巨变中的大学图书馆:现状思考与学科化服务发展趋势:2010年“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综述[EB/OL]. [2013-07-26]. http://www.lib.shufe. edu.cn/dotnet/news/newcontent.aspx?ID=1110.

[4]张晓林. 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9): 4-11.

[5]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EB/OL]. [2014-09-26]. http://baike. baidu.com/view/1508731.htm?fr=aladdin.

[6]Holloway K. The Significance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ies[J]. Library Trends,2004,53(1):5-16.

[7]社会认同[EB/OL]. [2013-07-26]. http://baike.baidu.com/view/ 1146065.htm.

[8]阮冈纳赞. 图书馆学五定律[M]. 夏 云, 杨起全, 王先林, 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308.

[9]周文骏. 从图书馆是有机体说起[J]. 图书馆论坛, 2007,28(6):1-2.

[10]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 林康义, 魏宏森,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30.

[11]组织[EB/OL]. [2014-07-28]. http://wiki.mbalib.com/wiki/ %E7%BB%84%E7%BB%87.

[12]马继刚, 姜 晓, 张 宸. 高校图书馆职能与作用的再认识[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3):2-5.

[13]柯 平.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9):5-8,13.

[14]初景利, 吴冬曼. 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4):3-8.

[15]杨京晶, 刘钰蕾. 学术期刊的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23):146-147.

[16]蒋永福. 论知识组织[J]. 图书情报工作, 2000(6):5-10.

[17]史忠植. 知识发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1-12.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rge change of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replying some challenges of network search engines, digit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and the changed user dem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as to make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the demand of manifesting their own social values and obtaining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heories of th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social identity and the library science are theoretical bas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hold principl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establis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find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ccurate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theory;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Knowledge service

G250

B

2014-09-12 ]

胡 瑛 女,现工作于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15篇。

许军林 男,现工作于乐山师范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猜你喜欢

变革转型图书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图书馆
转型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去图书馆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