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兼论深化地方科技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5-02-12李建昌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科技

李建昌

(大理州科学技术局,云南 大理 671000)

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兼论深化地方科技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李建昌

(大理州科学技术局,云南 大理 671000)

以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谋划地方“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创新发展形势,并与深化地方科技改革相衔接,正确处理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推进地方创新发展、追求高精尖技术与促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奋进、规范管理与便民利民、激励万众创新与依靠专家支撑、组织项目策划申报与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的关系。

规划编制 ;地方科技;深化改革

0 引言

科技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推进程度,不仅对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且对于顺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被排在“五个发展理念”之首。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由此可见创新在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分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 科技创新规划,以明晰的改革目标导向促进科技改革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1 把握国内外创新发展形势,做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编制。就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编制而言,还要把握国内外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从“小局”到“大局”转变、科技创新依托力量从“小众”到“大众”转变、科技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到“大投入”转变。

1.1要把握中央关于新时期科技改革精神和要求

继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策之后,中央陆续对科技改革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安排,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文件,不仅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内容之广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所没有,而且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提供了顶层设计蓝图。各级“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理当围绕这些政策要求来进行科学编制。尤其要重点把握3个方面的新内容:一是科技改革发展要遵循科学研究规律的新理念,把握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积极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并着力推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二是科技改革发展要积极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和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三是科技改革发展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及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大力促进各类创新平台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科技中介机构与科研机构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重点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扩散,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

1.2要把握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新特点和新要求

地方科技创新规划只有同国家规划相衔接,体现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新特点和新要求,才能做到工作的上下协调统一。尤其要注意把握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较以往规划的三大变化:一是规划更具层面高度,规划名称改为“科技创新规划”,使规划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进而要求我们地方科技规划也应按全口径、全范围来系统规划,做到跳出部门抓创新、跳出区域抓创新,充分体现大科技、大创新、大合作的思想;二是规划更具针对性,规划涵盖的创新任务类规划主要围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进行设计;创新环境建设类规划主要围绕开发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行设计;区域创新示范类规划主要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进行设计,突出对重点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引导;其资金安排方式则重点进行PPP、联合基金、后补助等模式探索,以最大限度地撬动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推进产业化创新;三是规划更具操作性,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规划目标和任务既要科学论证,使之体现国家意志和各方诉求,又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部署等。

2 深化地方科技改革,为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提供动力源泉

2.1处理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推进地方创新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与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化地方科技改革,首先必须满足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满足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要求,自觉地将地方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但中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深化地方科技改革还必须在遵循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和推进地方创新发展的需要,在创造性推进和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中丰富国家科技改革的内容。

中央先后出台的系列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重要文件,不仅对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问题,从强化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的创新劳动与其利益收入对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而且对于深化我们地方科技改革,具有顶层设计的领航定向指导意义。我们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安排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二要时时处处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一刀切和唯书唯上。三要强化上下对接联系,防止各吹各打的自由盲动和不负责任的照搬照套,做到上下目标协同、工作协同和改革措施的协同互促。

2.2处理好追求高精尖技术与促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的关系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尤其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优化及发展动力结构的深刻转变,都必须靠科技创新来保障。站在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深化科技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有利于促进高精尖技术研究的持续突破与发展,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的脱颖而出及科学开发利用,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科技发展进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从地方发展需要考虑,我们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能有高精尖技术研究的持续突破与发展,固然是好事,但在多数情况都很不现实,应该将深化地方科技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放在如何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及推广普及应用上,放在如何在强化对外合作条件下借助外力促创新、促人才培养、促创新发展亮点的频显及科技进步的广泛惠民等方面。

2.3处理好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奋进的关系

地方科技改革,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改革目标定位。衡量这个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就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奋进的关系,能否做到开拓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不仅地方科技改革目标的确定要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因此伤害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地方科技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改革措施的确定更需要实事求是,否则既难以保障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还会助长抢功塞责、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作风的蔓延。另一方面,虽然改革是发展的自我完善,但由于任何改革都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没有推进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没有不惜断腕割指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勇气,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可能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开拓性是推进改革的集中体现,没有开拓性就没有改革可言;可行性是实事求是的集中表现,没有可行性的科技改革目标及其改革措施,不仅对深化科技改革无益,而且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形象,影响科技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求真务实的形象等。由此可见,深化地方科技改革,不论是改革目标的确定,还是改革措施的选择,都要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拓奋进的精神,做到时时刻刻坚持实事求是,事事处处寻求创新发展。

2.4处理好规范管理与便民利民的关系

实施规范管理服务,是贯彻科技依法行政的应有之意,也是提高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但规范管理只是推进发展的手段,其根本目的还在于促进科技管理服务的便民利民,在于促进科技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开、公平、公正及运用高效。

近年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规范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诸多的经验和成效。但总体上仍存在考虑便民利民,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创新与发展需要结合不够等问题。比如在科技计划项目的选择上,过分强调技术的领先性而兼顾技术支撑条件下对发展的带动性、影响力不够,处于科研人员及科技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结果孤芳自赏的状况,既难以引起各级领导的兴趣和重视,也难以为广大的干部群众所认可及主动参与运用等。还有推行网络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问题,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要借“互联网+”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但相关的措施及服务工作也必须跟上,否则非但不能达到便民利民和节俭的目的,相反还会加重项目申报者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

2.5 处理好激励万众创新与依靠专家支撑的关系

深化地方科技改革,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促进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紧扣创新支撑、科技惠民的目标。通过体制创新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进而带动大众创新创业发展。通过制度创新为科研人员尤其是各类专家松绑,进而使之可将主要精力用之于科研及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机制创新促科研人员的创新劳动与其利益收益挂钩。激励万众创新与依靠专家支撑发展,都涉及政策环境优化的问题。要通过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贯彻落实,通过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激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氛围。地方科技改革,既要调动全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区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和骨干带动作用,并在用好本地各类专家的同时,采取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有效方式,大力引进一批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的紧缺高端人才。

2.6处理好组织项目策划申报与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的关系

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策划申报,关键是要紧扣发展需要编制发布申报指南、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策划申报项目,尤其是要突出项目实施对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和影响力,突出技术产业培育发展重点,突出科技计划项目支撑的创新创业发展亮点。要用科学的思维和可靠的技术论证及产业化开发可行性审查,吸引和打动评审专家对申报项目的重视和认可,用规范的文本和良好的研发前景打动项目管理官员和吸引相关领导的眼球及兴趣。

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目的在于推动区域创新创业发展,而加强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对于促进项目实施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我们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重项目策划申报轻跟踪服务问效、重找关系立项轻找专家策划、重项目争取实施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深化地方科技改革,要有利于促使这些存在问题的解决。

今年经中央、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体现了国家在加强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坚强决心。此项改革不仅进一步明晰了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强调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项目,而是要进一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在国家层面上重构现有科技计划体系并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并将据此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此项改革措施,也必将触及相关方面的诸多利益调整,具有相当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要从强化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的需要考虑,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局出发,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监管,努力提高科技计划的投入产出率。一要真学,把握政策要求,做到学懂弄通。二要真用,把握精神实质,做到创造性贯彻应用。三要敢破,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简明扼要、科学适用、通俗易懂的科技改革措施。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完善制度方案,着力推进区域特色创新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创业发展,实现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突破。

F124

A

1004-1168(2015)06-0011-04

2015-11-4

李建昌(1963-),男,云南大理人,研究生,高级统计师,曾任巍山县副县长、大理州统计局副局长、大理州政府副秘书长等职,现任大理州科技局局长。

猜你喜欢

十三五规划科技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科技助我来看云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科技在线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