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与眩晕
2015-02-12李咸龙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它涉及多个学科,是耳鼻喉科、内科、急诊就诊最多的疾患之一。有研究显示门诊就诊的18~65岁的患者中,4%的患者以持续头晕为主诉,其中3%形容为“严重影响能力”。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头晕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报道称头晕在老年人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0~40%。当天旋地转的感觉突然袭来,老百姓都会感到紧张,担心,甚至会有濒死的恐惧感,都会选择去看看“脑袋、心脏”有什么问题吗?殊不知,很多眩晕是因为耳朵的疾病引起的。在我国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经历过这种情况。
头晕与眩晕在医学上又称眩晕症。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感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感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
1 头晕和眩晕有哪些类型?
1.1 头昏
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或飘浮感等。高血压、脑缺血、低血压,低血糖,精神心理因素(如焦急)等常常引起头昏表现。头昏症候有时可能属生理过程即空间定位障碍或前庭机能障碍所致,不一定是病理机制,如睡眠不足、疲劳、长时间加夜班等,若适时调整可以纠正。
1.2 眩晕
患者主体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的症候,是一种明确的旋转感觉涉及整个身体或限于头部如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眩晕的感觉可被描述为眩转、眼花、歪斜、飘浮。它经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这种情况多为病理现象,提示有前庭功能紊乱,周围性的或是中枢性的,如梅尼埃病、前庭疾病、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脑干病变等。
1.3 晕厥前先兆
提示即将到来的意识丧失的感觉或昏厥。常伴随有面色苍白、冷汗、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如直立性调节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时,容易出现晕厥前状态。平卧时可恢复正常,这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有新陈代谢疾病。从心理物理学角度上看,它是感觉神经系统从感觉到知觉过程中不同机能状态的表现,如果为缓发作或平卧后仍持续存在,应考虑为脑部新陈代谢疾患如低血糖症,而不是心血管性晕厥。
1.4 平衡不稳
指在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表现为“摇摇晃晃”,没有眩晕,是一种姿势调节障碍,属于空间定位障碍,一般不出现眼震,它只在走路时发生。如步态运用不能,起立不能,帕金森病、共济失调症、周围神经病等常出现此表现。
2 常见的头晕与眩晕病会有哪些疾病
2.1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即耳石病)
发病率高,有人统计占眩晕病人70%。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
2.2 血管性眩晕(基底动脉血不足)
病人年龄多在30岁以上;眩晕发作前可能有暂时的意识障碍。有心血管病史;与体位或头位(扭颈)有关。每天可发作数次,能自行消失。
2.3 梅尼埃病
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4 前庭神经元炎
患者有感冒史,以平衡失调为主,无耳聋耳鸣,眩晕渐起渐缓解。
2.5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先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无明显眼震。患者步态可呈不稳,女性多,常有遗传性,并伴有精神因素。紧张劳累后易诱发。
2.6 内分泌性眩晕
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10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2.7 脑肿瘤性眩晕
常出现轻度眩晕,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2.8 老年性眩晕
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最常见于低血压、药物中毒,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3 发生头晕与眩晕怎么办
一旦发生眩晕,治疗并不困难。遗憾的是,大多数眩晕症或头晕的病人都不能及时地准确的诊断,耽误了医生采用药物、理疗或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的时机。
1)在眩晕发作期要卧床休息,避免头部活动和声光刺激,减少头位变化。
2)心理治疗告诉病人别紧张,本病不会影响生命是可以治愈的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充足。
3)药物治疗。首先用减轻眩晕发作的对症治疗药物,常用的有地芬尼多,其次是采用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如安定、异丙嗪。
4)病因治疗。例如若疑似心脑血管病患引起者可试用血管扩张药、如丹参、葛根素、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林等、若疑为内耳水肿可试用脱水消肿剂利尿减压药物、如醋酸磺胺等,若疑为前庭神经元炎可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若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用钙拮抗药或氟桂利嗪治疗;若疑因变态反应引起者可用扑尔敏、杞地氯雷它定。若疑为血液黏稠用可用克醛酶、蛇毒、银杏等。另外辅以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族。
5)物理治疗如视觉训练、体位控制训练、步态练习、超声等。
6)封闭。如星状神经节封闭。
7)中药。天麻钩藤饮等。
8)针灸。合谷、列缺、曲池、足三里。
9)在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4 怎样预防头晕与眩晕
1)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症发作和减轻发作次数十分重要。
3)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好。为预防内耳水肿,不要过多饮水。为预防过敏,要注意异体蛋白的摄入,如鱼、虾、蛋、蟹等。多食用素食,少食用刺激性饮食。
4)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甚为重要。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为眩晕证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在充足睡眠后,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5)眩晕症病人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有内耳病变,可因头位的改变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诱发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时,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使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
6)声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要暗淡。
7)脑血管性眩晕患者在夏冬季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