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基金在省级预防医学机构创新中的指导作用

2015-02-12田杰,张颖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鼠疫医学防控

摘 要:基金从形式上看,仅仅是一种专项资助活动,但从内涵和实质来说,它汇集包涵历史、经济、文化轮理和法律等与人类文明活动的方方面面的智慧,它通过和相关的管理办法,指导着探索自然、开发自然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成立60多年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上述结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15)05-0047-03

收稿日期:2015-09-06

作者简介:田 杰(1963-),男,云南大理人,本科,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生态学、情报调研发面研究。

0 前 言

基金(Founda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专门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资金 [1]。“科学基金”泛指各国各地设立的为鼓励科学创新与发展而设立的项目 [2],它指示着当前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目标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它以原始创新为核心,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领域中以取得独有的新的发现和发明为目的。

创新包括原始创新和继承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和发明。继承创新是运用现有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社会需求,提出有别于常规的见解,改进或更新理论、方法、技术、路径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艾滋病、埃博拉和疯牛病等新的、未知的传染性疾病的突然出现,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和结核等在“消失”或对人类危害较小很长时间后又突然爆发,并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些传染病出现于正在经历生态变化的人类生活区域。人类交往的扩大,交通的迅速发展,导致疾病迅速传播;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非生物源性疾病,如心理疾患,趋向复杂化。这使得预防医学工作者不仅受到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世界范围内病死率很高的新的和已知的疾病突然出现并迅速传播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用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其规律出现困难的挑战。因此,强化创新意识在预防医学领域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省级预防医学机构的基本特点

就我国预防医学体系结构而言,国家级预防医学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开展预防医学领域里的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 组织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制订和牵头进行重大卫生防病活动。显然它是以科学研究活动为主的管理和指导机构。

州(县)级预防医学机构主要承担大量的疾病防治和卫生监督监测的具体任务, 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前哨, 它们是卫生防病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主角。

省( 市) 级预防医学机构担负着辖区内的重要卫生防病责任,介乎国家级与州(县)级2个层次之间。来自州(县)级预防医学机构提出的问题在此机构内汇集、梳理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肩负科研和防治的两副重担。无论在机构性质和业务比重上, 还是人、财、物、技术、信息、管理等各方面都决定了这类机构既不是专职科研机构, 但又面临因具体的防治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亟待解决以及卫生防病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出现的新问题,因而工作中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科研对于这类机构来讲自是不可缺少的和责无旁贷的。而这个特点同时决定了其科研活动只能是服从和服务于所担负的疾病防治和卫生管理业务的需要, 科研活动的方向必须与本身机构的主要任务、实力和发展相一致,以达到不断提高防控疾病能力之目的。

目前,对这类机构科研活动的研讨主要在机构任务与研究方向的协同方面 [3,4],鲜有研讨基金在这类机构科研活动创新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以下简称地病所)60多年的防治科研历程,概述科学基金在省级预防医学机构创新中的指导作用。

2 以探查自然疫源地来指导立项

云南是地处横断山区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相邻的有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地形地貌与气候复杂,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微生物王国之称,但同时也是疾病的王国,存在着鼠疫、疟疾和血吸虫病等多种疾病的流行。它们不仅给云南也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不言而喻,探查云南自然疫源性疾病谱以及相关的医学动物昆虫区系组成与生态, 把握其流行规律,从而制订以监测为主的有效的防控方案就成为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的基础。

从1951年建所开始,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就把探查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谱作为研究基础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的阶段性目标。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所从单一的鼠疫防治工作,逐步向多学科过渡,形成了鼠疫、人畜共患病、虫媒病毒、立克次氏体病及相关医学动物、昆虫在内的综合性防治研究所。到九十年代,查清了云南是我国唯一的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与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共存的地区,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的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钩端螺旋体病和多种虫媒病毒病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为疾病的多样性防控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医学动物的区系、生态和控制等的调查研究及推广应用,为多种疾病的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获得了国家级成果一项,省部级成果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 700多篇。

这些成果的取得虽然没有冠之某某基金资助,有很强的行政规划色彩,但正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发挥了以发展战略来指导立项和分步实施的基金的导向作用,是科学基金指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3 以探索疾病流行规律来指导立项

以上的成果都是存在的实体发现式的,指导理论和方法较为单一。更进一步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对自然疫源地的性质、疾病流行的规律的探索和防控方案的提出,就需要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由于预防医学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传统的以完成指令性计划任务为主的预防医学体系是纵向联系较多,横向联系较少,科研交流和管理以纵向为主,鲜有其他学科参与其中。这一领域的工作者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较少,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薄弱。对“非典”的过度反应正是这种薄弱的表现。带有很强的行业色彩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作用的局限性也凸现出来。

预防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它不仅仅是生物医学本身,还包含心理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国家安全等相关问题。因此,多学科的协调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是预防医学领域立项的客观要求。专业学者对其从事的学科分支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立项的判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多个学科的综合平衡、宏观决策, 用发展战略来指导立项和分步实施却力不从心。而基金却不可替代的能够汇集各个方面的智慧,通过基金指南以发展战略来指导立项和分步实施,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随着人们对自然疫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相关宏观管理政策的完善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诞生,条块分割的局限得以打破。特别是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不仅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注入了以汇集智慧为特征的新的活力。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新的理念打破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实践应用之间的屏障 [4-6]。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所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以及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申报并完成了《云南横断山区蚤类和宿主动物区系及多样性分布规律的研究》、《鼠疫快速诊断体系的研究》、《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虫媒病毒调查和研究》、《云南家鼠鼠疫防控关键技术支撑与应用》等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同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修订了相关疾病的监测方案、联防方案和应急预案等。

4 以提高防控能力来指导立项

科学成果的取得和科技发展往往不是由一个或几个杰出的人物去实现,而必须依靠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探索、积累、再探索。任何一个单位,其人员都是由老中青组成的,如何把青年的热情、中年的干练、老年的智慧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而且是一个单位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否取得不断进步的核心问题。

地病所从建所开始直到今天的每一代工作者,在自己的疾病预防控制和科研生涯中,始终遵循着“善学笃行,盛德日新”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理念。潜心于疾病的防治研究实践,力图真正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做到内外兼修、厚积薄发,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通过历史传统教育使得年轻人知道研究的价值在哪,应该从什么方向研究,哪个方面的突破至关重要。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中, 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坚持辩证的看待学历与能力的关系,摒弃学历等于能力的错误思想,既抵制庸碌无为,更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行为。始终把人才定位在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实际贡献的人的基点上,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来保障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世纪八十年代,面临着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国家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在经费还不充裕的情况下,果断地设立青年科学基金。科学基金不断致力于完善人才资助体系,建立了目前中国类型最多、适应人才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人才资助链条。

基于此契机,我们组织申报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鼠疫防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省创新团队》和《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强化了人才建设,使得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进而我们又申报了《云南横断山区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多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滇西鼠传疾病与宿主丰盛度、多度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和《云南玉龙鼠疫菌与毗邻疫源地菌株遗传关系的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科学基金,获得了资助。由此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更新了相关疾病的监测技术和防控预案。这样做不仅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疾病防控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5 结 语

上医治未病。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疾病预防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引导人们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增加,以及病源的不断变异,致使探查、发现、预防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疾病绝非区域性的力量能够实现。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探寻研究的方向、信息的交换、科研环境的改善、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科等进行交流与多边合作,使不同学科、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学术思想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产生思想碰撞,产生查明病因和怎样预防控制疾病的多种不同方法,进而形成资源共享的合作生态,正是基金的使命所在。

纵观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60多年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历程,基金从形式看仅是一种专项资助活动。但从内涵和实质来说,她汇集了包涵历史、经济、文化、伦理和法律等与人类文明活动的方方面面的智慧。她通过指南和相关的管理办法指导着探索自然、开发自然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猜你喜欢

鼠疫医学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医学的进步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