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铁矿山企业“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

2015-02-11王威肖琳

科技资讯 2014年29期

王威+肖琳

摘 要:鞍钢矿业集团弓长岭露天铁矿(简称露天铁矿)是国内著名的特大型铁矿山企业,始建于1989年,矿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境内,主要产品为铁矿石。自2011年起,露天铁矿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推行“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深入挖掘铁矿石资源潜能、生产设备潜能和人力资源潜能,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具备年产1000万吨以上铁矿石能力。截止到2013年底,露天铁矿已累计生产、输出铁矿石2亿多吨,为鞍钢与共和国钢铁工业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被人力资源部及国资委、鞍钢集团、鞍山市、辽阳市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关键词:铁矿山企业 三项潜能 开发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27-02

“十一五”以来,鞍钢矿业公司突破了制约中国冶金矿山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提铁降硅(杂)的黑色风暴,走出了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战略转型之路,并由此成为我国冶金矿山行业全面领先的龙头企业,并且在致力打造世界级铁矿山企业。本论文主要分析分铁矿山企业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做法、实践成果。

1 铁矿山企业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的实施背景

1.1 保障我国钢铁行业铁矿石原料安全的需要

从业界来看,2013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3%,严重影响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原料安全和健康发展,深度挖掘铁矿石资源开发潜能已经成为国家及铁矿山企业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从露天铁矿内部来看,铁矿石原设计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矿业公司及鞍钢集团对原矿的需求,挖掘矿石生产潜能势在必行。

1.2 有效发挥铁矿山企业设备运行潜能的需要

设备运行能力是决定生产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铁矿山企业都有几十年的开采历史,受员工素质、所处地域、传统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备管理及设备运行水平还不尽如人意,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挖掘设备运行潜能存在较大的空间。

1.3 有效发挥铁矿山企业人力资源潜能的需要

受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业特点、企业所处地域环境、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国有矿山企业大多存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员工缺乏流动性等特点,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高全员劳动效率成了当前鞍钢集团上下及大多数国有矿山企业最迫切的难题之一。

2 铁矿山企业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做法

2.1 深入挖掘铁矿石资源潜能,增强“三个回收”能力,实现铁矿石生产能力最大化

(1)优化采区设计,提升采场残矿回收能力。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境界模型,对原设计开采境界进行重新圈定并进行系统优化,形成了采区开采最优方案。通过对采区进行全面优化,新增境界内地质矿量1845万吨,延长采区开采服务年限4.5年(按设计能力400万吨/年计算)。

(2)建立“三级标准”,提升采场高混岩矿石回收能力。为有效回收采场高混岩矿石,露天铁矿通过对采场高混岩矿石年产出量、含矿比例、处理成本、干选矿石品位及销售价格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高混岩矿石选别模型,根据选别模型,确立了采场干选原料入选“三级标准”:经综合各方面因素测算,将含矿比例31.6%确定为一级入选标准(处理3.16吨原料可得到1吨矿石产品),亦是干选原料最佳标准;考虑到露天铁矿选出产品中一般含有10%左右的岩石,将原料含矿比例降低到21.6%,作为二级标准,也就是露天铁矿干选原料的指导标准;综合选矿工艺需求、综合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露天铁矿最终将采场干选货源标准确定为含矿15%,并将其作为三级标准,也就是可进入采场干选系统回收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现有条件下采场高混岩矿石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标准。

(3)加强排土场矿石回收实践,提升排土场矿石回收能力。受计划经济年代及铁矿价格低迷时期的影响,露天铁矿将部分低品位、高混岩的含矿岩石翻卸到了排土场。为了使排土场矿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露天铁矿于2008年在排土场建立了一条年处理量300万吨、回收矿石30万吨的干选系统,对排土场矿石资源进行实践性回收,截止到2013年末已回收磁铁矿石155万吨。

2.2 深入挖掘生产设备潜能,推行“四个质量”管理,实现生产设备经济高效运行

为深度挖掘设备潜能,满足迅猛增长的总量生产的需求,露天铁矿引进了“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理念,并于2012年成功进入“TnPM”管理二阶单位。与此同时,露天铁矿还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管理服务质量、操作维护质量、检维修质量、备品备件质量“四个质量”管理。

2.2.1 实施“三问、三会”制度,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拓展管理职能的内涵,将管理部门单纯的管理职能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双重职能。其主要做法是:将制度作为规范设备管理的标准和基础,进行持续规范,形成了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的25项核心制度,进而以“用制度规范一切,实现一切规范”和解决影响设备运行的根源性问题为目标,实施了“三问、三会”制度,一是问需于矿山生产,以保障矿山完成月度生产计划需求为核心,每月召开一次设备例会,统筹安排月度设备工作,确保矿山按月完成各项产量计划;二是问需于基层作业区,每周召开2次检修平衡会,根据跟踪作业区设备总体状况和生产实际需求,在合理的时段内动态调整设备检修计划,确保实现设备生产与检修两不误;三是问需于生产机台,每日召开1次设备运行日平衡会,责成部门人员每日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一线机台,指导、帮助机台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解决问题事不过夜,确保各机台正常运行。endprint

2.2.2 实施机台“双化”管理,提升操作维护质量

实施机台“双化”管理就是充分发挥机台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机台操作标准化和机台维护常态化,最大限度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操作标准化就是由企业规范各个岗位操作标准,组织职工学习本岗位操作标准,按照作业标准强化对职工日常作业行为的检查考核,持续规范职工操作行为,直至杜绝野蛮操作和习惯作业行为。机台维护常态化就是明确机台人员点检维护责任,鼓励机台职工加强对机台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以有效延长机台使用寿命,始终保持机台的良好状态。为此,露天铁矿一方面大力提升操作质量,通过持续修订和完善岗位操作标准,形成了307个《作业指导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机台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强化对违章违规操作行为曝光与处罚力度,利用每周调度会进行通报。另一方面着力提升设备维护质量,制定了《以机台长为核心的机台自主维护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机台人员的设备点检、维护责任;以正激励为主要手段,量化机台产量、设备维护状况、成本消耗等指标,按月进行“红旗机台”考核评比,促动设备维护工作良性发展。

2.2.3 推行内部检修工时双向考核和外委检修单程跟踪与淘汰机制,提升检维修质量

在依据设备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制定设备定修和日常检修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检维修分外部专业厂家维修和矿山内部维修的实际状况,确立了内部检修工时双向考核管理机制和外委(委托外部专业厂家)检修单程跟踪与淘汰机制。推行内部检修工时双向考核管理机制,其核心内容是:依据设备状况确定出不同生产设备每月检修时间上限,超出检修时间上限,被视作机台人员操作维护不利,对机台及所属作业区进行经济考核;依据需要检修设备的状况确定出检修时限,检修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按质量要求完成检修作业任务,否则按照相关标准对检修人员及所在的检修作业区进行考核。推行外委检修单程跟踪与淘汰机制,坚持外委工程必须由专业厂家维修,矿山指派专业部门对设备检修过程、使用效果、使用周期等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对综合评价结果达不到矿山维修标准的厂家实行一票否决,不给检修不合格厂家走回头路的机会。建立内部检修工时双向考核管理机制和外委检修单程跟踪与淘汰机制以来,露天铁矿设备检修计划执行率和合格率两项指标均达到了99%以上,确保了矿山生产与设备检修维护两不误。

3 铁矿山企业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成果

推行铁矿山企业以实现产能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以来,露天铁矿矿石产能实现了大幅增长,一举跨入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万吨级铁矿山企业行列,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大力提升采场残矿回收、采场高混岩矿石回收和排土场废弃铁矿石回收“三个回收”能力,露天铁矿2013年共回收采场、排土场矿石147.56万吨,铁矿石产量由2012年的880万吨提高到了2013年的959万吨,增产幅度达到了8.98%,有效满足了矿业公司对原矿产品的需求。

(2)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节能减排意义重大。2013年回收铁矿石销售收入近亿元,创造利润2000余万元。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近100m3,可为露天铁矿未来的发展节约大量的征地排土费用。

(3)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三项潜能”开发与管理的推行,一方面有效减缓了露天铁矿内部缺员压力,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2009年至2013年5年间,露天铁矿职工总数由1534人减少至124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9987吨/年提高到58065吨/年。另一方面,还有效增加了矿区职工子女就业机会。根据2014年初统计数据,干选生产线建成以来,就已为当地创造了105个就业岗位。

4 结语

鞍钢矿业公司以支撑鞍钢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确保我国钢铁工业原料供给的战略安全为使命,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用市场的标准作为工作的尺度,运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谋划自身发展,系统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开创了鞍钢矿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万昌林,刘亮明,蔡爱良.矿床工业指标优化及其对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紫金山金矿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0(2):285-290.

[2] 范超群.武钢灵乡铁矿清洁生产实证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