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夏帕变形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影响评价
2015-02-11刘思丁肖华波魏星灿
刘思丁,肖华波,魏星灿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嘎夏帕变形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影响评价
刘思丁,肖华波,魏星灿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嘎夏帕变形体位于楞古水电站坝址上游右岸,距坝址距离约0.5 km,估计方量约18.8万m3。如果变形体产生失稳破坏,产生的涌浪将对大坝及相关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威胁。本文在对变形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天然、暴雨、地震三种工况下变形体的稳定性,然后,根据水利水电边坡控制安全系数标准,分别就变形体在各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其失稳破坏后的工程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
嘎夏帕变形体;工程地质特征;极限平衡理论;稳定性评价;工程影响
0 引 言
嘎夏帕变形体位于楞古水电站坝址上游右岸,与坝址距离约0.5 km。嘎夏帕变形体前缘高程2 490 m,后缘高程2 600 m,顺河宽50~80 m,垂直厚度20~30 m,方量约18.8万m3(见图1)。由于方量大,且潜在滑体重心比蓄水后库水位高约80 m,存在失稳可能,如果嘎夏帕变形体失稳破坏,产生的涌浪将对大坝及相关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威胁。
图1 嘎夏帕变形体全貌
1 地质概况
嘎夏帕变形体前部、左侧和右侧三面临空,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T3zh)中厚层变质砂岩,并穿插有印支—燕山期花岗伟晶岩脉。依据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模式,可以将变形体大致分为三个亚区(见图2)。
Ⅰ区由变质砂岩及花岗伟晶岩脉组成,其中,变质砂岩位于前缘,层面反倾坡内,因遭受多期地质构造作用及风化卸荷作用影响,岩体较破碎。
Ⅰ区花岗岩体变形模式为典型的压致拉裂,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N10°E/SE∠35°;②N80°W/NE∠84°。其中,第②组裂隙构成变形体的侧裂面,使变形体两侧面临空,第①组相对较缓的结构面为变形体的潜在滑面,控制岩体的滑动,变形体结构面赤平投影见图3。
在Ⅰ区花岗岩体中共发育三条第①组结构面,岩体有沿这三条结构面滑动的趋势,由于结构面上存在锁固段,阻止岩体下滑,因此,在锁固段处发育竖向拉裂缝,进一步将岩体切割成独立于母体的变形体。在岩脉的顶部,竖向裂隙已经贯通,形成了变形体;在中下部,竖向裂缝在逐渐扩大,有贯通的趋势。
Ⅱ区主要为砂岩,层面反倾坡内,倾角较陡,岩体完整性较好,在其中发育有Ⅰ区延伸过来并逐渐消失的3条第①组缓节理和层理。虽然受到结构面切割,但是结构面处于闭合、紧密接触状态,且岩体并没有明显变形,稳定性较好。
Ⅲ区岩体由4条花岗岩脉与砂岩组成,由于岩脉侵入时的挤压作用,后缘砂岩破碎,为碎裂状岩体,呈堆石状,且由于变形体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的角度达到45°以上,因此,Ⅲ区岩体稳定性差,主要靠Ⅰ区及Ⅱ区阻滑。
图2 嘎夏帕变形体剖面示意
图3 结构面赤平投影
图4 稳定性计算模型
图5 稳定性计算模型条分图
2 工程地质分析
根据嘎夏帕变形体工程地质条件宏观判断,Ⅰ区前部砂岩目前稳定性差,随时可能发生崩塌破坏;Ⅰ区花岗岩体变形较大,顶部拉裂缝已经贯通,中下部拉裂缝正在发展扩大,在大坝建设和运行期间,受地震及降雨的影响,极有可能失稳发生滑移式崩塌;Ⅱ区砂岩完整性较好,目前未有明显变形;Ⅲ区砂岩为碎裂状岩体,岩体破碎。目前Ⅰ区和Ⅱ区岩体对Ⅲ区碎裂状岩体起阻滑作用,维持整个嘎夏帕变形体的稳定。但是在Ⅰ区失稳破坏的情况下,Ⅱ区砂岩对Ⅲ区岩体阻滑作用有限,可能发生整体溃决式破坏。
3 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3.1 计算剖面与滑面选取
选取纵1-1剖面作为变形体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简图见图4,条分图见图5。
3.2 计算方法与工况
依据《水利水电边坡工程设计规范》DL/T5353 -2006,结合变形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摩根斯顿-普赖斯法和剩余推力法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
边坡稳定性计算主要考虑自重、蓄水、地震和降雨等四种工况以及它们的组合工况下变形体的稳定性。由于蓄水后最高水位2 477 m低于变形体前缘高程2 490 m,因此蓄水后的工况无需计算。地震工况按坝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选取,即水平加速度峰值取0.143 6 g。计算工况如下:
工况1 (自重):天然状态下水位为2 399 m,仅考虑斜坡岩土体的自重。
工况2 (自重+暴雨):在工况1的基础上,考虑暴雨作用。
工况3 (自重+地震):在工况1的基础上,考虑地震引起的水平推力。水平地震加速度取0.143 6 g。
3.3 边坡等级与安全标准
本次研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中的滑坡稳定状态划分标准(见表1),对斜坡稳定性做出评价。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 -2006),嘎夏帕变形体为A类枢纽工程区边坡中的II级边坡。工况1、4、7为持久状况,工况2、5、8为短暂工况,工况3、6为偶然工况。因此,在1、4、7工况下稳定性系数达到1.15~1.25即为安全;在2、5、8工况下稳定性系数达到1.05~1.15即为安全;在3、6工况下稳定性系数达到1.05即为安全。
3.4 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本次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综合研究,包括工程地质类比与经验取值、反
演,最后根据变形体和堆积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取值(见表2)。
表1 斜坡稳定性评价标准
表2 变形体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3.5 稳定性计算成果及评价
嘎夏帕变形体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评价嘎夏帕变形体的稳定性,《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2006评价嘎夏帕变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综合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嘎夏帕变形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而三种工况下均不能达到《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2006的安全标准。
表3 变形体稳定性计算成果
表4 变形体稳定性、安全性综合评价
4 工程影响评价
嘎夏帕变形体离坝址仅0.5km,如失稳以后发生堵江或涌浪,将对大坝及相关水力设施产生影响,因此,这里对其进行堵江和涌浪定量计算。
4.1 滑坡堵江计算及评价
滑坡进入河床完全堵塞河床需要有一定的体积。构成完全堵江的最小入江土石方量Vmin可通过计算获得(柴贺军、张倬元,1996)。
根据嘎夏帕变形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变形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中处于欠稳定状态,存在整体滑动的可能性,估计失稳方量约为18.8万m3。表5为最小堵江体积计算结果,由此可以判定,变形体如果发生整体滑动,将不会形成堵江。
4.2 滑坡涌浪计算及评价
滑坡涌浪的计算包括滑坡激起的初始浪高的计算及涌浪在河道中的传播计算,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模型试验方法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工程上的滑坡涌浪计算以经验公式为主。本文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的公式进行涌浪计算。
根据蓄水后滑坡堆积体基本参数、剖面图形态及水深确定具体计算参数。具体计算参数见表6。
根据表6的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嘎夏帕变形体涌浪预测的平均速度(根据嘎夏帕变形体刚体极限平衡分析,建议采取地震工况进行预测,即堆积体滑动时平均速度为12.59m/s。)、首浪预测值、对岸岸坡前浪高及坝址区涌浪预测高度,见表7。
滑动产生的初始涌浪高度为29.78m,对岸岸坡浪高21.6m。考虑雅砻江江水流速的影响,传播浪浪高计算中进行一定的修正。根据河道地形条件,建议上游采用0.7、下游采用1.2的修正系数,涌浪传递至坝址区时预测浪高为14.44m,将对坝体和相关建筑物有影响。
5 结 语
(1)嘎夏帕变形体目前正经历严重的变形,在暴雨和地震因素作用下,整体失稳破坏的可能性较高。
(2)嘎夏帕变形体整体入江将在坝址处产生14.4m高的涌浪,对大坝及相关水力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
(3)Ⅰ区花岗岩脉和砂岩是嘎夏帕变形体整体稳定的关键块体,建议对Ⅰ区花岗岩体采取锚固措施,阻止Ⅱ区和Ⅲ区岩体下滑,保证变形体的整体稳定性;或对嘎夏帕变形体采取整体清方措施,保证楞古水电站建设和运行期的安全。
表5 最小堵江体积计算
表6 涌浪计算参数
表7 涌浪计算结果
[1]孙胜利,赵洪岭,潘家铨,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 386-2007[S].2007.
[2]徐国强,张亚宾,刘兵,等.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J].金属矿山.2010(1).
[3]陈昌凯,阮永芬,熊恩来.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的动力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7.
图8 B区稳定性计算模型
(3)A区若出现变形失稳,对B区稳定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稳定性计算表明,B区整体在A区下滑后在各种工况下仍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地段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将会产生失稳。
(4)在库水升降作用下滑坡体存在A区下滑的可能。当A区滑动破坏后,后缘B区由于失去支撑易发生局部牵引式滑动破坏,因此,A区稳定是控制滑坡稳定的关键,应对坡体A区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冬林,任光明,聂德新,等.库水位变化对水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3):6-9.
[2]吴琼,唐辉明,林志红,等.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库岸边坡中的浸润线研究[J].岩土力学,2009,30(10):3025-3031.
[3]廖红建,盛谦,高石夯,等.库水位下降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9):3454-3458.
[4]董金玉,杨继红,孙文怀,等.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大型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预测[J].岩土力学,2005,32(6):1774-1780.
[5]陈红旗,黄润秋,林峰.大型堆积体边坡的空间工程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23-328.
[6]刘新荣,傅晏,王永新,等.水-岩相互作用对库岸边坡稳定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9.
TV221.1
B
1003-9805(2015)04-0048-04
2015-06-09
刘思丁(1981-),男,山西运城人,工程师,从事水电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