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探讨

2015-02-11闫鹏

铁路技术创新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维码运维施工现场

■ 闫鹏

BIM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探讨

■ 闫鹏

结合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从施工现场管理、日常维护与资产管理、应急管理与模拟培训等方面对BIM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模式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标准现状、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融合应用可能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BIM;物联网;技术融合;综合应用

0 引言

BIM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理念,可把BIM形象比喻为建设项目的DNA。根据美国国家BIM标准委员会的资料,一个建筑物生命周期75%的成本发生在运维阶段(使用阶段),建设阶段(设计、施工)的成本占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的25%[1],而在建设阶段,施工建造环节成本也大大高于设计。

然而在目前的BIM应用中,往往以设计作为BIM应用的主导方,只关注BIM模型本身,应用多为管线综合、碰撞检测、算量、模拟计算等模式,并没有把BIM技术置于建造与运营管理阶段去综合考虑、拓展或延伸它的综合应用模式。建造施工与运维相较于设计,其生命周期更长,任务更多更复杂,可以预见,如果BIM技术能在建造与运营管理阶段得到广泛应用,将产生更大的价值。

1 BIM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分析

BIM是建筑物的数字化信息模型,是虚拟的建筑,是现实建筑的真实再现。BIM建模的过程是将建筑设施数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碰撞检测、模拟计算等应用,实现设计各参与方的信息交互,即协同设计,而各信息交互的媒介或基础,即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这一媒介也将贯穿建筑工程项目BIM应用的整个全生命周期。

而在全生命周期的施工建造及运维阶段,其各参与方的行为有着高度的分散性、移动性、机动性等特点[2],对BIM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现场性、移动性、实时性等新要求。与设计阶段基于办公室、人(设计师)及PC终端的BIM应用不同,在施工建造及运维阶段,其参与方为现场(环境)、人、移动终端及全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实体——物(即建筑、设备、设施等物体本身)。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IFC这一媒介无法满足信息交互的需求,因为在施工建造及运维阶段,各参与方之间出现了信息传递的孤岛——物。

因此,需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将“物”这一关键实体与BIM模型、人进行有效连接,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便可成为完成连接的桥梁。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标签、二维码、智能传感器、视频前端、定位装置等感知层设备,将现实环境、人、物与BIM模型中的信息关联起来。可以说,BIM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打通现实与虚拟、实体与数据间的接口,实现对施工建造及运维阶段的行为监控、数据采集,结合BIM模型数据完成数据交互,实现有效的现场管理及操作行为。BIM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将延伸和拓展出丰富的综合应用模式与价值。BIM与物联网融合应用结构见图1。

BIM与物联网技术在融合应用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BIM实现信息传递和交互共享并形成中心基础数据库,物联网将采集、传输与接收来的信息与BIM数据库中的实体相连接。

2 应用展望与价值分析

2.1 施工现场管理

2.1.1 安全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可通过RFID技术进行辅助监测,并将监测反馈数据与BIM基础数据联动,统一汇集到加载了BIM模型的监控平台中,既直观显示了预警信息,又便于施工现场的统一化管理。

(1)人员位置监控。在施工现场重要区域(如搅拌站、塔吊危险区域等)安装RFID读取设备,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帽或标识牌进行识别,实现施工现场重要区域的人员定位、跟踪及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3]。

(2)重要资产区域监控。对于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多,施工作业人员流动大、出入频繁,时有盗窃事件发生等问题,可对一些重要设备、设施及施工材料等附上RFID识别标签、定位装置或在视频前端设备进行在线监控,当这些物品超出监控区域时,可进行定位预警。

2.1.2 进度与质量管理

(1)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见图2)。针对施工进度,可通过视频前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并结合BIM基础数据中的构件、物料等数据进行施工进度的远程指挥和调度。此外,采用视频监控后,职工考勤、现场劳动力在现场的分布等情况一目了然。对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区域,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设备安装过程等,也可通过前端视频监控的方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记录,并与BIM基础数据中的构件等结合,对人员、时间、施工点进行查询和问题回溯,实现质量检查和监督。

(2)物料跟踪。对一些构件化的施工物料,在生产阶段可以通过RFID标签或二维码与BIM基础数据结合,物料的运送、入场、领料、盘点等环节可通过感知前端与BIM数据相结合进行跟踪和监控。也相当于对施工物料建立了有效的质量可追溯机制和责任机制,物料可实现按需生产,减少仓储成本,且避免施工构件订单延误。

2.2 日常维护与资产管理

单纯BIM模型本身,在建筑、设备、设施的日常运维方面,可直观反映其结构、组成、位置及相应设计参数、施工工艺、维护维修内容(如养护、测试、维修流程及操作工艺、需要的工具及材料)等参数化信息。

BIM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在设施与设备现场为每个设施设备分配一个指定的RFID标签或二维码。在进行运维检修、定位查看时,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获取现场设施设备对应的电子标签并与BIM模型数据进行数据交换,在可视化环境下显示对应的BIM模型,还可查询相应设备的属性、状态及运维信息,进而更加有效地制定维护计划,避免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质量[4]。维护阶段设备扫描查看的应用界面见图3。

2.3 应急管理与模拟培训

三维可视化是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基于BIM的应急管理将减少盲区,提高突发事件的响应及救援能力,为应急处理提供更为明确、清晰的信息。在基于BIM模型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应急管理平台上,将省去大量重复的找图纸、对图纸工作,而是利用RFID标签或二维码进行快速定位查询。基于此平台,运维人员可快速查阅设备的详细状态,定位故障设备的前后关联信息,进而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在模拟培训方面(见图4),现场施工或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设施设备的RFID标签及二维码入口,进入BIM模拟操作数据平台,不仅可提取设备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查阅包括操作规程、培训资料等的设备设施知识库,现场人员可根据需要在遇到难题时快速查找和学习。

3 应用障碍

尽管BIM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将扩展出丰富的综合应用模式,但目前其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可能的障碍有待研究和解决。

3.1 BIM方面

(1)标准层面。相关国内应用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其相对应的行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也需同步完善;

(2)技术层面。现有多个BIM应用软件之间数据的兼容性、交互性对IFC的支持还有待验证及完善。

3.2 物联网方面

(1)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中,除二维码标签成本较低外,RFID标签、定位装置或前端视频等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产生一大笔传统模式没有的附加成本。因此,BIM与物联网融合应用的适用场景、项目特征及其相应的投入产出比还需进一步研究[5]。

(2)RFID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相当给每个设施设备赋予了进入BIM基础数据的入口,数据传输的安全及隐私保护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3)RFID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在施工或运维现场复杂、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4)RFID标签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2种,有源标签应用的工作时长及功耗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4 结束语

目前,BIM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综合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深度挖掘BIM与物流网技术融合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与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必将带动工程建设行业在质量、安全、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1] 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4):110-117.

[2] 贾晓平.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BIM的现在及未来[N].建筑时报,2014-02-12.

[3] 裴卓非.BIM技术与物联网在施工阶段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1):60-62.

[4] 胡振中,陈祥祥,王亮,等.基于BIM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1):17-21.

[5] Ali Motamedi,Amin Hammad.RFID-assisted lifecycl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components using BIM data[C]//2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IAARC 2009).Austin,Texas,U.S.,2009.

闫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陕西 西安,710043

责任编辑 高红义

TP39

A

1672-061X(2015)06-0045-03

猜你喜欢

二维码运维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