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2015-02-11陈惠瑶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陈惠瑶(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陈惠瑶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报道[1]显示ICU中约有70%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50%的患者经历了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由于ICU病情加重,在监护器的明显噪音刺激下,变得焦虑、恐惧、易激惹,失去自我的有效控制情绪能力及明显的心理障碍,导致治疗护理无法有效配合,不利于后续的治疗,且加大了ICU意外风险[2]。因而对ICU患者进行持续性镇痛镇静十分必要。本文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非机械通气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镇痛镇静处理。结果:镇静处理后,1级镇静水平1例,2级2例,3级镇静12例,4级镇静13例,5级镇痛1例,6级镇静1例,镇静3~4级25例,镇静满意度8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ICU意外,如殴打医护人员、自行拔管、坠床。结论:正确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加强呼吸系统支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程度,降低ICU意外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非机械通气;持续镇痛镇静;护理
报道[1]显示ICU中约有70%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50%的患者经历了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由于ICU病情加重,在监护器的明显噪音刺激下,变得焦虑、恐惧、易激惹,失去自我的有效控制情绪能力及明显的心理障碍,导致治疗护理无法有效配合,不利于后续的治疗,且加大了ICU意外风险[2]。因而对ICU患者进行持续性镇痛镇静十分必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对非机械通气ICU患者实施持续性镇痛镇静获得的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镇静镇痛ICU患者共30例,均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6±15.9岁,原发性疾病:重症胰腺炎2例,复合伤17例,颅脑损伤7例,重症肺炎4例。
1.2镇痛镇静药物
镇静药物采用舒芬太尼50μg+艾贝宁8μg+生理盐水至50mL,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后,首先采用丙泊酚3~5mg缓慢静脉推注进行诱导,后将配合的混合溶液以2μg/h剂量缓慢微泵注入,后根据镇静评分情况调整泵入速度,老年患者泵入镇痛镇静药物时采用小剂量持续性泵入。
1.3镇痛镇静状态评估
采用镇静镇痛Ramsay[3]评分客观性评价镇痛镇静水平,Ramsay评价体系中共分为7级,具体如下1级:清醒;2级:清醒、患者合作、定向力良好或安静;3级:清醒,患者仅对命令有反应;4级:睡眠,患者对轻叩眉间或强声刺激反应敏捷;5级:睡眠,患者对轻叩眉间或者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级:睡眠,患者对轻叩眉间或者强声刺激无任何反应。
2 结果
镇静处理后,1级镇静水平1例,2级2例,3级镇静12例,4级镇静13例,5级镇痛1例,6级镇静1例,镇静3~4级25例,镇静满意度8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ICU意外,如殴打医护人员、自行拔管、坠床。
3 护理
3.1病情严密监控
镇痛镇静的理想水平为Ramsay评分的3~4级,镇静过度可能引发患者无法唤醒,精神状态较差,不利于其意识功能的恢复,可能引发认知功能障碍,镇静不足可能造成过度的疼痛,激惹,不利于对患者的保护,因而合理将镇痛镇静控制在合理范围十分必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镇痛镇静处理后,原则上每2h需评估患者的镇痛镇静水平,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若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患者中有5例为老年人群患者,在为患者实施镇痛镇静时,应采用最小计量的药物维持其镇静状态,保持初始泵入速度为2mg/h,再根据镇静深度增加至3~4mg/h,缓慢的实施镇痛镇静过程。艾贝宁可引起患者心率减慢,镇静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禁止快速静脉注射。
3.2神经系统镇痛镇静
镇痛镇静后患者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出现持续性的睡眠状态,影响其精神及意识判断,因而在每日对患者实施唤醒计划十分必要,唤醒时首先暂停药物泵入速率,唤醒患者后提出简单的问题3~4个,患者若可全部回答正确表明患者镇痛镇静后意识状态较好,后可按照原镇痛镇静药物水平的一半速率输注,半个小时后恢复至原药物浓度。
3.3呼吸系统支持
需进行镇痛镇静的患者需准备简易的呼吸气囊于床旁,检查呼吸机的功能状态,处于备用状态,加强镇痛镇静患者的安全系数,由于镇静药物的使用可能抑制呼吸,在快速进行静脉滴注时尤易发生,在首先滴注药物时保持药物滴注速率应尽可能缓慢,尽可能控制在2~5min内推注完成,患者若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需立即给予简易呼吸气囊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定时进行吸痰、雾化、拍背及翻身治疗,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
3.4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供给是ICU患者治疗的常见项目,多发性损伤、大手术、严重性感染均可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水平,此时患者的分解代谢增强,机体营养不良加重,若不能有效补充患者恢复期所必须的蛋白质、糖分及脂肪、水分等可影响患者的恢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采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形式维持患者正常营养的充足供给。
3.5心理护理
镇痛镇静患者通常较为烦躁,部分患者由于交通事故入院后,由于对医疗费用存在担忧,对家庭成员存在愧疚,内心存在焦虑与痛苦,镇静后患者多数时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护理人员利用每日晨间唤醒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对其的关心状况,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放松患者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 高伟,杨敏,李玉,等.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5-1027.
[2] 冯洁惠,高春华,徐建宁,等.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599-602.
[3] 刘坤彬,王东浩,马赟,等.瑞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3):167-170.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09-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