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5-02-11

云南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总书记林业文明

□ 冷 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今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更是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智慧,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人类文明历史进程,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自然演化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秃岭、沃野变荒漠、生态被破坏而衰落或中心转移,甚至消亡;我国的楼兰古国、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无不印证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客观规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客观规律的系统论述,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建设森林云南、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解释,生产力是对所有自然的一切变化行为和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全部概括和总体规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198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云南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将生态环境纳入了生产力理论范畴,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完善与升华,对于指导全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的内在联系,作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精辟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鲁甸地震灾区考察花椒种植基地时,还特别强调:“1亩花椒能给农民带来4000多元的纯收入,真是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发展多样性农业,一定要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必须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四)深刻阐述了生态系统内部要素的有机联系,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的战略路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还多次强调:“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正是基于这种辩证的、系统论的观点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战略路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思想,提出了依靠制度和法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监管,加强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他还多次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切实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这些要求,是党中央依法治国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法治理念和底线思维,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六)深刻阐述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林业工作更加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他多次强调,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今年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中,生态是基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增加绿色植被面积,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合理匹配关系,使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他还特别指出:“云南目前还有25度以上陡坡耕地近1200万亩,水土流失严重,要加强对这部分土地的综合治理。”这些观点和论述,充分阐明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林业工作更加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二、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结合云南林业的实际来看,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最核心的就是要立足省情林情实际,深入贯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和殷切希望。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从林业的角度讲,就是要求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胸怀全局的战略意识,自觉树立全国一盘棋、全党一盘棋的思想,把握全局发展方向,将云南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上升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来考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借势发展的机遇意识,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准确把握国家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格局,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构筑开发开放新格局,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具体来说要着力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大局,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等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在政策标准、实施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二要主动融入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大局,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林下经济发展、林业生态旅游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扶持等工作,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三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局,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突出云南林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产业基地和生态文化传播窗口。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从林业的角度讲,就是要求全省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毅力,牢牢锁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个总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框框套套,丢掉坛坛罐罐,以新的思想引领发展,以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新的机制保障发展;要有同舟共济的干事理念,充分利用中央关怀支持云南发展的“天时”和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利”,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云南林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具体要把握好四个关键: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最终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努力“闯”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来;二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不动摇,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活动,不断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努力“闯”出一条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来;三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林的方略,完善林业法治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闯”出一条依靠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来;四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起覆盖林业产权交易、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市场流通、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努力“闯”出一条全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来。

“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宗旨意识不动摇,坚持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旗帜方向不走偏,坚持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根本任务不松懈,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森林云南”建设,为把云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而努力奋斗。具体讲,要切实在四个方面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一要在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上走前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动力源泉,紧紧抓住改善生态惠及民生的职责使命不放松,从解决影响长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全面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抓紧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加快完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生态效益补偿和林业综合保险机制,依靠改革推动林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激发林业发展的活力。要紧紧围绕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正确处理好加强管理与放开搞活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中的作用,研究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林业特点的现代林业管理体制,着力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最大限度释放林业发展的潜力。二要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作示范。生态文明,生态是基础和前提。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始终把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努力提升生态服务保障能力。要深入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国家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建设及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等工程项目上给予更多支持,继续抓好国家公园建设、极小种群保护、农村能源建设等我省特色生态工程项目,进一步探索生态修复、困难立地条件造林等新领域、新工程、新项目,努力在生态建设上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作出示范。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抓紧研究划定我省林地、森林、湿地、物种生态红线,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建立完善林业生态红线保护责任制,坚守林业发展的根基,确保林业生态红线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三要在加快生态产业发展上争上游。生态富民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离开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永续发展谈生态建设和保护,就没有任何意义。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严格依法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的关系,立足我省森林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流通体系、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高效林业持续快速发展。四要在繁荣森林生态文化上当先锋。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灵魂所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求我们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生态文明观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加快建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总书记林业文明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请文明演绎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