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6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2015-02-11丁晓美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艾塞那胰岛胰岛素

丁晓美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病区药房,江苏 泰兴 225411

探究6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丁晓美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病区药房,江苏 泰兴 225411

目的 探讨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应用艾塞那肽,对比两组血糖、BMI以及胰岛β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PG、2 hPG与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7.73±6.17)kg/m2明显低于对照组(31.73±4.53)kg/m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CP、2 hPCP、HOMA-I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CP为(1.09±0.34)μg/L,2 hPCP为(3.71±1.05)μg/L,HOMA-IR为(2.96±0.57),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且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肥胖;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越多越多人体重超标,肥胖人群在不断扩大。2型糖尿病密切关联于肥胖,使得其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长,诱因可能关联于环境变化与遗传因素。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因此易出现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等合并症,且出现系统性炎症,为低滴度,因此有较大可能出现大血管并发症。且患者逐渐失去胰岛β细胞功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也易出现微血管病变。临床经研究得知[1-2],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其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作用等同于内源性GLP-1,结合于特异性受体后将其激活,促使葡萄糖依赖胰岛素分泌增加,还可对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抑制,减少肝糖输出量;将胃排空时间延缓,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避免摄入过多食物,进而控制体重,促使血糖降低。为探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的临床资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②应用降糖药物或二甲双胍时间不低于3个月;③BMI(体重指数)不低于28 kg/m2,④自愿参与该研究;⑤无高血压合并症,且妇女不处于妊娠期,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应用艾塞那肽。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1,年龄为45~68岁,平均(56.2±11.7)岁;病程为1~16年,平均(8.2± 2.3)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5,年龄为47~67岁,平均(55.7±11.2)岁;病程为2~17年,平均(8.9±2.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基于此加用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于早晚进餐前5 min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8 U为起始剂量,而后结合血糖控制情况对剂量予以适当调整,但调整次数应控制在2次/周。观察组使用艾塞那肽,于早晚进餐前30 min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5 μg为前4周剂量,若血糖仍未控制到理想水平则添加剂量至10 μg。两组疗程均为16周,期间仍采用调脂与降压方案,合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

1.3 检测方法

检测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与2 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FCP(空腹C肽)以及2 hPCP(餐后2 hC肽)。开展生化检查,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叮嘱患者标本采集前需禁食10 h,上肢静脉为采血部位,而后行离心处理,3000 rpm,于低温状态下持续10 min,将血清分离于无菌EP管中放置,在-80℃下冻存并备用。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FPG与2hPG予以检测,主要使用仪器为全自动生化仪;应用化学发光法对C肽FCP与2 hPCP予以检测,使用仪器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配套试剂;应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法对HbA1c予以检测,主要使用仪器为血红蛋白检测仪;依据FCP与FBG对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予以计算。

1.4 统计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MI与血糖对比

两组治疗前BMI与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MI与血糖对比(±s)

注:代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代表与该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BMI(kg/m2)FPG(mmol/L)2 hPG(mmol/L)HbA1c(%)对照组(n=32)观察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2.15±5.28 31.73±4.53 31.42±5.17 (27.73±6.17)*#10.15±2.06 (6.91±1.73)#9.89±2.03 (7.21±2.16)#13.53±3.27 (7.93±2.14)#13.42±3.52 (8.26±2.75)#9.38±2.17 (7.27±1.53)#9.41±2.37 (7.12±1.47)#

2.2 两组治疗前后C肽与HOMA-IR对比

两组治疗前胰岛β细胞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对比(±s)

注:代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代表与该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FCP(μg/L)2 hPCP(μg/L)HOMA-IR对照组(n=32)观察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2±0.31 1.03±0.32 1.01±0.28 (1.09±0.34)*#2.17±0.68 (2.71±0.85)#2.19±0.69 (3.71±1.05)*#4.37±1.21 (4.93±1.29)#4.40±1.22 (2.96±0.57)*#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全球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属于代谢性疾病,且会损害多个系统,导致组织器官比如血管、神经、眼、心脏以及肾等出现功能减退或病变。据调查我国发病率为9.7%[3],全球最高。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调整,摄取过多热量,导致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生率在23%以上,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80%为肥胖或者超重。因此一定要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统疗法为饮食、运动与降糖联合疗法,血糖控制较差时应用胰岛素,但是会增加患者体重,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与增加心血管发病风险。且传统降糖药物难以对胰岛功能衰退予以缓解,在控制血糖时又会导致低血糖。因此临床逐渐研发出GLP-1类似物,其属于肠促腺素,分泌来自肠道L细胞,对胰岛B细胞产生刺激时表现出葡萄糖依赖性进而将胰岛素分泌出来,且可抗高血糖。

艾塞那肽为拟肠降血糖素药,属于胰岛素多肽,主要组成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与GLP-1[4]。其氨基酸序列部分重叠于机体GLP-1,可将已知受体活化,经由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增加胰岛素合成与分泌量。当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艾塞那肽可对B细胞产生刺激释放更多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艾塞那肽可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浓度,进而对血糖控制予以改善。作用机制如下:①胰岛B细胞应答葡萄糖时艾塞那肽存在急性效应,升高葡萄糖浓度时才会释放胰岛素,血糖浓度与正常水平相接近时会降低胰岛素分泌量;②相较于生理盐水艾塞那肽课明显增加患者第一相胰岛素反应;③艾塞那肽可促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分泌胰高血糖量减少,促使胰高血糖浓度降低,降低肝葡萄糖输出量,对胰岛素需求予以减少;④艾塞那肽可将胃排空速度减慢,抑制小肠蠕动,进而将循环中食物葡萄糖进入速度减慢[5],促使餐后血糖下降;⑤艾塞那肽可对机体食物摄取量予以减少,进而对体重予以缓解,同时还可对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予以改善。

该组两组治疗前后FPG、2 hPG与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7.73±6.17)kg/m2明显低于对照组(31.73±4.53)kg/m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CP、2hPCP、HOMA-I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CP为(1.09± 0.34)μg/L,2 hPCP为(3.71±1.05)μg/L,HOMA-IR为(2.96± 0.57),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相近[6-7]。

综上所述,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对胰岛功能予以改善,减轻体重,且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然而艾塞那肽主要缺陷在于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低,且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未来还需开展长期研究以证实其疗效性与安全性,积累更多临床经验。

[1]刘敏,白桦,荆丹清,等.艾塞那肽与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刊,2012,47(2):42-46.

[2]张一鸣,胡朝晖,刘加和,等.艾塞那肽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19例报告[J].中国医刊,2014,49(3):57-58.

[3]徐小宇,何小华.艾塞那肽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32例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4(9):1289-1291.

[4]杨娟,张木勋.艾塞那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2):131-132.

[5]朱燕,刘培清.艾塞那肽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z1):149-150.

[6]李显丽,李奕平,王晓苓,等.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4):125-127,144.

[7]徐静,宋晓燕,付裕,等.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7):619-621.

>R45

2015-05-28)

丁晓美(1978.5-),女,江苏泰兴人,本科,主管药师,从事病区病房工作。

猜你喜欢

艾塞那胰岛胰岛素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艾塞那肽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艾塞那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