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沙,想起了张纯如
2015-02-11肖凤
肖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新闻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华沙,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起义纪念碑”的台阶上下跪,向死难者忏悔。
今天,在二战终结了六十九年之后,我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华沙,站在了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的台阶下,我仰望着高高耸立的纪念碑,思绪万千。
1939年9月,希特勒用“闪电”战术侵占了波兰。之后,就开始大批杀害波兰的知识分子和犹太人。他们在华沙专门设立了犹太人隔离区,有约五十万名犹太人被驱赶到了这个隔离区内。隔离区就在“华沙起义纪念碑”的不远处,七十五年之后,我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正在这个隔离区内步行。当年隔离带的标志就刻在地上,现在仍然依稀可见。我低头望着地上的隔离带标志,徘徊良久。七十五年前,被强迫赶入这个隔离区内的犹太人,衣服上必须带着身份标志,不许他们走出隔离区一步,如果有人胆敢越出界限,一律枪杀。结果,关在隔离区内的五十万名无辜的犹太人,因为饥饿、疾病、被强迫做苦工等陆续地死亡了。纳粹的暴行让波兰的犹太人忍无可忍,他们终于在1943年发动了“波兰犹太人起义”。这次起义遭到了纳粹的血腥镇压,参加这次起义的人全都牺牲了。耸立在我面前的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就是为了悼念参加这次起义的烈士们而修建的。
今天,当我从平坦的马路上走进纪念碑前的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勃兰特下跪的纪念碑台阶上面的碑座旁边摆放着的许多簇鲜花。二战结束至今已经六十九年了,在这座纪念碑的碑座旁边或台阶上,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向这些在最残酷的时刻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们敬献鲜花。全世界遭受过战争苦难的人们,会永远铭记着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又一代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也会永远铭记着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石头,原本是纳粹当年准备“赢得”战争后建一座胜利纪念碑的。结果,侵略者失败了。战后,波兰人民用这些纳粹购买的石头建立了这座“华沙起义纪念碑”,这是曾经被欺压的国家和人民对来犯者最好的嘲笑。
没有人会忘记自己本民族被侵略、被杀戮的历史。二战期间,全欧洲有约七百万犹太人被杀死。在华沙的市中心,距离“华沙起义纪念碑”不远的地方,刚刚建成了一座“犹太纪念馆”,气势恢宏,占地面积很大,不久后即将揭幕,向全球的参观者开放。阳光洒在它光亮的屋顶上,流光溢彩。我望着它,不禁想起了华裔美籍学者张纯如和她的不朽名著《南京大屠杀》。这位美丽善良的年轻女性,用强烈的正义感、辛勤的劳作、顽强的意志写出来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是对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侵略军野蛮屠杀的同胞们的永久纪念。这本书辑录的真相永远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无论任何奸诈的政客用任何无耻的谎言都无法遮掩。
我又想起了我国的上海市。二战期间,上海的同胞曾经慷慨地接纳并保护了成千上万的犹太民众,这种真诚的情谊,一直保留至现在。几年前,一些侥幸逃至上海、躲过了希特勒迫害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裔,再次造访上海市,找寻他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和帮助过他们的上海人。他们和上海朋友会面的情景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令所有看过的人感动。
同样是人类,为什么有的人善良正直、仗义救人;而有的人却禽兽不如,肆无忌惮地杀人越货、残杀同类呢?
【原载2015年1月28日《中华读书报·家园》本刊有删节】
插图 / 战争中的难民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