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兰:我是他们至亲的婶娘
2015-02-11罗小芹
罗小芹
1.
她40岁出头,身材清瘦,不善言辞,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笑,一双不大却粗糙的手流淌着她的辛苦。她只是一名平凡的农村妇女,20年来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与丈夫一起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使耄耋之年的婆婆得以安享晚年,使4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健康成长。她就是甘肃省临洮县中铺镇红柳村妇女裴新兰。
裴新兰与丈夫龚大明是中学同学。随着时光的推移,心与心的碰撞交织出了爱的火花,1991年元月,二人喜结连理。
憧憬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当年她义无反顾走进的是一个并不富裕的9口之家,上有年已花甲的婆婆,下有丈夫因病早逝的大哥留下的年仅15岁的侄儿龚成龙,还有二哥、二嫂以及他们的3个孩子。来不及细细体味做新娘的羞涩与喜悦,她便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婚后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却也甜蜜,1992年11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2.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94年,丈夫年仅30岁的二哥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婆婆当即昏死过去。强忍悲痛,裴新兰与丈夫一起安排了二哥的后事。
往日的欢笑与热闹不再,家里变得沉闷而冷清。婆婆食难下咽,卧床不起,消瘦得不成样子。二嫂也不时地垂泪或发呆。不久,二嫂竟然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面对还不满10岁的侄儿、侄女无助的哭泣,裴新兰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家。亲戚朋友为裴新兰鸣不平,有人还劝她分家,可裴新兰说:“人不能做坏良心的事。”于是,裴新兰和丈夫一起撑起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
3.
家里少了两个壮劳力,两双手要养活8口人,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已上高中的大侄子龚成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执意退学参军。丈夫龚大明也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家里的活计全落在了裴新兰一个人身上。
家里共有24亩地,耕种季节,天刚蒙蒙亮,裴新兰就已经喂好羊和鸡,带上一块饼子、提着一壶水下地干活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然后,她又要用最快的速度给一家人做好晚饭,这才能歇上一歇。为了给孩子们准备口粮,她每隔三四天就要烙上一次大饼。为了赶在孩子们上学之前做好,她便半夜起床,让每一个孩子都不会挨饿。
在别人休养生息的农闲时节,裴新兰依然是忙碌的,她必须要为孩子们织毛衣,还要做够一年穿的布鞋。男孩子穿鞋尤其费,裴新兰一年要做好几十双。孩子们的个子长得快,裴新兰经常要帮他们修改衣服,还总是从拮据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给孩子们添置新衣。
裴新兰有时也会去娘家转转,但每次都是早去早回,从不在娘家过夜,因为她知道,这个家里离不开她。她对自己的吃穿从不讲究,也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几个姐姐实在看不过去,埋怨她不考虑自己,可她却笑着说:“谁让我是他们的婶娘啊!”
那些年,裴新兰所在的村镇还没有安上自来水,必须从井里挑水用,而挑一担水来回得20多分钟。家里人多,用水也多,裴新兰就一担一担地挑水,从无怨言。
但裴新兰也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侄儿龚永利和龚胜利偷吃了别人家的籽瓜,被人家找上门来。裴新兰又羞又气,一面向人家赔礼道歉,一面将哥俩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从此,小哥俩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1999年元月,裴新兰的儿子龚琰降生了,一个新的希望冉冉升起。
4.
回首这些年的生活,裴新兰是欣慰的。6个孩子如一母同胞,互亲互爱,从未吵过嘴,打过架。她和丈夫于2004年申请到了第一块宅基地,花费6万多元,为大侄子龚成龙盖起了7间平房,2006年又花费5万多元为他娶了妻子。2009年,他们花费10万多元翻修了12间新房,2011年又花费8万多元,为龚永利娶妻。2009、2010年先后花费2万余元,让龚永利和龚胜利学习车辆驾驶技术。2012年,他们又申请到第二块宅基地,正在为龚永利和龚胜利修建新房14间……为了这一切,龚大明的足迹遍布内蒙、宁夏、新疆、西藏、四川、湖北、河南等10余省(区),只要打听到挣钱多的活计,不管多苦多累,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一串数字,浸透了裴新兰和丈夫的心血与汗水。龚成龙感激地说:“三婶并没有抚养我们的义务,但她对我们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
如今,侄女龚成玲已经出嫁,生活得很幸福。龚胜利也到了娶妻的年纪,裴新兰正在留心撮合。两个最小的孩子还在读书,她对他们要求很严格。虽说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媳妇过门,但裴新兰仍然和以前一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连婆婆的衣物都还是她一手换洗。亲戚们都赞许地说:“新兰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或许裴新兰并不明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含义,可她却用行动诠释了这一人间大爱,令人震撼。2014年,裴新兰的家庭获得甘肃省“最美家庭”称号。
(责编 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