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利用小组学习
2015-02-10祁克燕
祁克燕
“小组学习”是现如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说实话,我一直对“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未置可否,我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可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适度难以把握,而且平时用了却未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效果。直到那天……那天是《祝福》的第二课时,按照预先的备课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是谁将朴实、善良、勤劳的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问题刚落,下面的学生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鲁四老爷,有的说是祥林嫂的婆婆,等等。我给了学生三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五分钟小组讨论。我则在教室里转悠着,监督某些学生借机聊天。为了让大家的认识更深入,我接着启发:“祥林嫂的死是由于鲁四老爷的无情和四周人们的残酷。事实固然如此,但这究竟是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呢?比如说鲁四老爷和四周人们的这些行为,我们今天看是麻木、冷酷,但在当时呢?”这一提示,聪明的孩子会意地笑了,一男生忙站起来:“说祥林嫂的死是由于鲁四老爷的无情和四周人们的残酷,那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是吃人的封建制度。比如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小叔子、大伯,虽然和鲁四老爷不同,他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也是被人吃的。”
正当我想总结慷慨陈词一番时,有位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觉得祥林嫂自己也有责任。”我一惊,备课时可没想到这一点,其他的一些学生有的说“怎么可能呢?”有的睁着一双迷惑的眼睛,有的也颇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有的则陷入了思考。我示意他继续往下说。“比如祥林嫂被迫再嫁时又哭又骂后来又撞破额头,这种表现不是说‘我不喜欢眼前这个男人而不愿嫁的反抗,而是‘烈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思想在她身上的反映。她是为了维护‘贞洁才又哭又嚎又撞香案角的。”我带头为这个孩子鼓了掌,随即其他组也有人站起来:“老师,文中还有例子证明。柳妈说祥林嫂死后,两个丈夫争夺她,阎王会把她锯开,祥林嫂不但不因为它迷信、不科学、非理性而不相信它,相反她却因它而痛苦,因它而摧残了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可以说祥林嫂死于愚昧。”“老师,我想,刚才他们所举的例子不也是说明了祥林嫂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也深刻地说明了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又一个学生说。
这时,我恰好想到了鲁迅先生在《论第三种人》一文中曾这样说过:生在阶级社会里,要想做一个超阶级的人,这样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恰如一个人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生在封建社会中的祥林嫂是不可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园囿的,她正是被封建社会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扼杀致死的。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段话,并解释说:“当时整个中国,人们头脑都被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束缚了,若只是束缚了一小群人,那还不要紧,重要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都被束缚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畸形的社会。广大群众思想麻木,在牺牲的弱女子的悲剧面前,居然没有一个人,包括和她同命运的柳妈以及一般群众(如冲茶的短工)表示同情,更没有任何一个人对如此荒谬的封建礼教表示愤怒,有的只是冷漠,甚至是冷嘲。祥林嫂自己呢,也是深陷在那束缚里的一员。她也麻木,虽曾反抗,但无非只是想将自己重新融入那个畸形的社会中。当然,这背后最本质的原因,那就是封建礼教对群众的麻醉。这种迷信和麻木,虽然不是病,但是和病一样是可以杀人的。祥林嫂一个没有任何病症的人,就是这样被杀死的。正因为这样,鲁迅才放弃了学医,把改造中国人的灵魂放在第一位。因为如果思想上迷信不改变,多健康的身体也会走向死亡。前几年有一个年轻的研究生,写文章说,鲁迅弃医从文,因为他感到有一种比细菌更为可怕的东西,就是传统的思想,是可以杀人的。祥林嫂无辜地被杀了。这是一场悲剧,其特点是没有凶手的。我思想的闸门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这其中的很多话并不是我预设好的。
上完课后,我终于感受到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22条》中的一条“小组学习决定成败”,若没有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对于这篇课文的解读,我的学生包括我,肯定不会如此深刻。一种久违了的快感,因为从“小组学习”这一模式中,我尝到了甜头。
编辑 王团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