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活动的组织
2015-02-10杨小莉
杨小莉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组织学生寻找、发现、利用和搜集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创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活动;学习;组织;探究
一、组织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师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因而组织学生发现、利用学习资源开展数学活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把“日出、日落”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回想“日出”时的景象,再结合微机大屏幕(动画)演示“日出”过程,让学生画出“日出”时的图画,学生踊跃尝试,有的还拿出了彩笔……结果,一会儿两种画就产生了,有的学生画的是美术图画,有的画的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的简笔画。表扬了学生的绘画才能以后,我再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数学价值,让学生看到了自然现象中的数学。最后,引导学生把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再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了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同“日出”一样有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如“通话费用,货物运输,商品降价,铺设地面,劳力分配”等,只要做有心人,则可组织学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学习资源。
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
“数学活动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是教师作为组织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在平时的数学中,我常常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等组织形式。
在教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先设计了四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任选两个用配方法求解,看谁解得又对又快。想以此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并激发学生热情。由于配方法学生已学过,加上学生都有好胜心,所以学生很快动手解答。不到5分钟,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完成,并力图全部解答。个别学生在老师和同桌帮助下也举起了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组织学生交流解答思路与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用配方法解方程的思路和步骤是相同的。于是,我启发学生能否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般表达式,这样以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方便得多了。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先组织学生独立推导,重点指导学困生。接着,又分组合作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还请大家选一名代表把推导过程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共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又通过大家讨论突破只有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的难点。这一过程大约用了近20分钟,这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探索新知。最后,通过例题解方程,让学生共同总结归纳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营造积极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
对数学教师来说,能否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而,在教学中,经常采用适当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交流得出了关于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显得非常高兴。于是,我趁机启发学生:“大家能用学过的公理、定理证明你的结论正确吗?”学生热情很高,很快进入探索证明之中。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班上那个平时不和别人多说话、较胆怯的女孩显得没精打采,还没有动笔,而且碰到老师的目光就避开。我立刻意识到她可能不知道如何着手,于是便走近她,摸摸她的头,小声问:“你暂时还没有思路吗?”当她点头后,我就安慰她:“不要紧,慢慢想。”然后启发引导她从何处着手思考,并鼓励她请教其他同学。接着,我让她的同桌与她交流想法,她的同桌便主动与她交流起来。看到很多学生举起了手,我就组织学生交流证明思路。交流中,我发现学生用了两种方法证明。当我询问“哪位学生愿意上台把自己的证明过程演示给大家,让大家来点评”时,只见刚才那位女生也慢慢举起了手。我立即请她上台板。结果她是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证明的,除个别步骤欠妥以外,思路简洁、清晰。我夸奖了她,并让学生以掌声祝贺。
总之,数学活动是以发展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编辑 薄跃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