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
2015-02-10张娟
张娟
一、现象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在思想导向上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很多悲惨的事件发生后让人触目惊心,痛心不已,也引发人们的思考。
尤其在农村,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缺乏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与孩子也见不着几次面,交流太少,缺乏对孩子的关爱、照顾、监控,父母想管管不到;而家里又只剩下爷爷奶奶在家,他们年纪大,身体不太好,行动不方便,还要照顾家中的一切,他们想管又管不住。在家庭中,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无人管的状态,部分学生私自骑车上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遇事容易冲动,打架斗殴的现象屡禁不止;未经允许下河游泳,溺水死亡仍有发生;上学放学独自行走,遭绑架杀害的很多很多……当代学生的生命意识为什么如此淡薄?这不得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渗透生命意识的培养。
二、生命意识的概念及培养意义
生命即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大自然的伟力经过亿万年的不可重现的演化而产生的,这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最宝贵的东西。而生命意识就是提醒我们以最大的注意力关心这一自然赐予我们的最大礼物。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对生命运动规律的发觉。
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有健全的生命观念;能接受生命,并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的和偶然的;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三、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结合实例)
1.在讲课文中
从教学深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其中不乏很多教材内容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将生命意识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其中最基础并且最有效的方式即将这种意识在讲解课文中体现。例如,在《散步》这篇文章中便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教师的细致化讲解可以让学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另外这也是语文人文化的实际体现。又如,在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当中则充斥了一种深深的父爱与感恩,在此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在讲解前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并让他们带着问题“文中哪几处出现了背影,你觉得哪一次背影深入人心,为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之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各抒己见然后派出代表进行发言。之后教师再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并深入讲解,以父亲的背影引出作者内心的感触,让学生体会到潜于作者灵魂深处的父爱以及感激之情。通过上述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对生命的沉重以及生命所体现的爱认识得更加深刻,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认知生命、领悟生命并热爱生命。
2.在写作中
语文学习的精粹不单单体现在语言上,同时也体现在写作上,体现在文字上。写作是学生认知的升华,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的机会,并结合相关素材让学生参与写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便是很好的写作题材,以此题目作为素材让学生去思考如果他们只剩下三天光明,他们会怎么去利用这三天,会去思考什么,会去做什么。以这种虚拟化的导向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生命的伟大以及生命的珍贵,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珍惜生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3.在名著阅读中
语文教学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当中,课外阅读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因此将生命意识渗透到语文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让他们领略到名人的风采,体会到名人的精神力量。以《名人传》为例,教师便可推荐学生去进行阅读。《名人传》中分别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在他人的眼中他们是伟人、是文豪、是巨匠、是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们的生命却饱受折磨,他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这种抗争的意识和坚韧的品质无疑凸显了生命的力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受到那种力量的感染,继承那种坚忍不拔,让他们意识到尽管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用这些名人的人格精神魅力去影响学生来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4.在其他一些活动中
除了课本书籍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向生活学习,从生活当中感知到生命的美好。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来赞扬生命;开展演讲比赛来阐释生命;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电影去理解生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孔雪华.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渗透[J].语文学刊,2013(19).
[2]秦海兵.如何呼唤关爱生命意识的回归:浅谈语文教育中人文性教育问题[J].课外语文:初中,2012(12).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