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5-02-10吕琪
吕琪
“生命关怀”已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家长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膨胀,学生的学习压力渐增,再加上中高考的压力,学生所要承受的负担是空前的,学生不但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心理诊断》统计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而且呈现随年级增高、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规定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相去甚远。面对这一形势,教师在当前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树立“不求人人上大学,力求人人都成人”的教育观,尽力把学生引导教育好。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立人”为中心,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为了有效实施心理引导,必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壤,让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效能,“在教材的编排上,特别切合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思辨、促进迁移研究”。那么,如何在实施语文教学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达到优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
诚然,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风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些方面常常会给学生以很深的心灵投影,留下长久的印象,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因此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塑造美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要把减轻学生心理负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作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
二、利用教材、榜样动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材的编订不是漫无目的的海选,而是重点的突破,因此,要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完善自己的人生。因为,有了坚强的性格,就能坚定未来的道路,就能有一个健全、美妙的人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把这些展示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意识,使之生命在进取中得到升华。语文的学习不是机械地当书奴,而是书本的延伸,把自己幻化成当中的人物,不断地在学习中拼凑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从伟人的影子变成自己的主人。
三、课堂活动、培养性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
1.课堂活动中的“鼓励”
各种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另一阵地。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就必须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取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逐渐解除心里的芥蒂。科学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能适应激烈的竞争,而研究也表明一个外向型的人的心理疾病远远低于内向型的人,所以课堂就是学生的转型地。
2.写作训练中的“赞赏”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个基础,也是很多学生的硬伤,可是现在的教育慢慢地强调了“写”的重要性。学生往往会在周记与作文中流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如,家庭不和的烦恼、考试的焦虑、与同学的紧张关系等,我都会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批语,及时抚平伤痛、澄清是非,告诉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往往联袂而行,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前途一定会是光明的!在作文训练时,我也会有意识地找一些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材料作话题。比如,有一个作文题目叫《门其实开着》,这个作文就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门有很多是半掩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不敢轻易尝试推开的,很多的学生不是不能成功,而是连成功路上所必需的勇气都缺乏了。
一个又一个学生生命事故的新闻冲击着我们的耳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了汗颜,我们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把学生逃避生命的勇气转化为成功的勇气,没能尽我们的力量挽救有着大好前景的学生。今天,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已经不是一个“空中楼阁”,而必须得到践行,而践行的前提就是先育心而后才能充分育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让学生享受到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的喜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与关注,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使学生的精神更丰富,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惟其如此,我们的优质教育才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张廷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11(23).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