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提问权交给学生

2015-02-10王莉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

王莉莉

摘 要:将提问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提问权;学生;主体地位;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民主氛围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越富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因为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反思我国的教育,虽然从未有人坦言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作为成功的标准,但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努力把学生教出“问题”来。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曾经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因为只有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此理解有所偏颇。“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往往要在教师连珠炮式的发问和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后才粉墨登场。“质疑”成了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的环节。学生的思维受到教师思维的抑制,他们成了教师思想的奴隶。如果把学生质疑这一环节放到教师讲解之前,情形就不一样了。这种做法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比的人。”阅读教学一直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但具体实施时,却贯彻得不够彻底。部分教师把“提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师生共同解答”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解为自主学习,每堂课都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殊不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所谓主体能动性就是不停地解题,而不会“质疑”。他们习惯于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照单全收”,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而不会批评地吸收。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是把钻研教材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要想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这样就促使学生形成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还需承担“答”的义务。在预习过程中,不仅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尽力解决其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其中较典型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思考,再由学生回答,教师只在其中起一种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你“问”我“答”的场面。因此,即使学生在阅读之初没有“问题”,但在他们深入、反复地阅读课文之后,将会出现一些“问题”,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归纳为:教师导读、学生阅读、学生质疑、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解疑、师生小结。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是“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教十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做过同一项民意测验:当问及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和“最不感兴趣的学科”这一问题时,竟有80%的学生表示最不感兴趣的学科是语文。这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爱看小说的学生却不爱看课本中的小说;平时十分健谈的学生到了课堂都变成了“哑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为此,许多教师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收效甚微。如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学生既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体应得到的尊重,又会因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产生“成就感”。这“成就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提问”和答题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也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很显然,这个提问如果来自教师的话,即使学生的回答多么天衣无缝,那么有价值的仍然是教师,而学生则毫无疑问沦为教师思想的奴隶。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反正教师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学生,只要专心答题就行了,何必多问?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禁锢,更别说进行创造性思维了。将“提问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同时,能自主地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创新,能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

我们现在都提倡“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间的公平对话。按照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依赖教参,罗列出一系列自认为有利于疏通课文的题目,并将它们全部抛给学生。教师用不经过自己思考的“问题”来要求学生思考,同时用教参提供的“答案”来衡量孰是孰非。这样,教师俨然以一个“智者”的身份居高临下,还谈什么民主平等。这样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提问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因为学生提的问题不具有“预见性”,因此在课前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翻阅大量的教学参考书,这样才能与学生作“公平”对话。长期坚持的话,课堂教学会出现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五、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提问权”交给学生,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处于从属地位。相反,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将“提问权”交给学生,教师如不加以引导,让学生放任自流,那课堂将会杂乱无章,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导”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导读”,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在阅读时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导疑”,指导学生会疑,能在有疑的地方发现疑问;第三,教师要“导思”,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做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稍加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要再次“导疑”,将学生没有能提出来的问题拿出来向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问”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义务,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代替的。并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就没有问的权利。教师的“问”应点缀在学生的“问”当中,起一种明标、启思的作用,使“两问”相得益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