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破冰之旅
2015-02-10赵丽娟
赵丽娟
师生之间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一位好的教师除了过硬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现代人文教育的迫切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要深刻理解最新的教育管理思想,不能因循守旧,固守所谓师道尊严,和学生保持着冷如冰霜的师生关系,而应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一场温暖的破冰之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融入学生中,可怎样才能融入学生中去呢?老师与学生是两个“对立”的阵营,怎样才能突破隔在其间的厚重障壁呢?这里有三条经验之谈。
一、献丑消顾虑
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很强调师道尊严。老师在学生面前一向是不苟言笑、绝对权威的威严面孔。让学生见到的必然是自己有着出众、高明、优秀,甚至是不可企及的本领的一面。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殊不知这恰恰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师就是师,生就是生,泾渭分明。但本质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平等、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人。所以,要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创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就要老师放下“架子”,要敢于“献丑”。
教学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们老师在一些文艺活动中想让学生到前面表演节目非常难,甚至有时弄得很冷场。可是一次军训中,我们班教官几乎能把每一位学生都请到前面去表演。我很惊讶,暗中打探得知了教官的秘密武器就是“献丑”。原来,教官唱歌五音不全,再加上训练喊口号嗓子也有些沙哑,但是他总是“有求必应”。用军人的那种认真、不做作的态度表演给学生。这样就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而这种真诚的“献丑”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融入。
可能老师还会有些顾虑,这样做是不是太丢脸了,学生会不会因此而不尊重我们呢?若想不丢脸,关键在于不要计较,用单纯、真诚的心赢得学生的融入,若能换来些许喜爱当然更好。这是对学生“爱”得质朴。
二、弄巧不成拙
现在流行量化,强调实效性、达成率。班级管理中的“常规考核制度”“班级公约”等应该是很集中的体现。这确实能很简洁有效地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但是这样也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简单的监管关系,师生之间会很机械甚至会有敌对情绪。所以,要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创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老师少点“功利”,愿意“弄巧”。“弄巧”就是把本来可以用一个规定就简单解决的问题,想办法用其他形式让学生领悟到。这个过程需要智慧,但更需要耐性。因为这个领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空间。
一次早读课,看见教室的垃圾桶旁有纸屑,为了不让学生分心,我就去整理,结果发现了一张小小纸条,出现了“b f”(男朋友)字样,一看就是女生之间的八卦。因为是理科班,班里只有七个女生,目标范围很小。我直接把七个女生一起叫到走廊“对簿”。从花露水到蚊子到b f,几个女孩子一个个洗脱了嫌疑,就剩下两个无言以对的。然后再仔细了解得知,字条是晚自修写的,由于蚊虫多引起话题,直到b f话题,这张字条只是冰山一角,是大意疏忽遗漏在垃圾桶旁的。最后确认谁有b f,重点突破。由于这是个敏感话题,一般学生都是回避否认的,我就和这个女生说:“我理解你这个所谓的bf,就是个男闺蜜,对吧。”她就笑着点头了,说他们就是周末放假偶尔聚在一起喝喝饮料,解决学业疑点。我说如果仅此而已,实属正常交往,就不必以b f冠之了。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这“男闺蜜”的定位,不仅化解了师生间的敏感话题,也给了这个女生一个合理的台阶,b f如果是真,现今成为男闺蜜;b f如果只是炫耀,也大可放心。
对于一些容易激化矛盾的事件,弄巧若不想成拙,关键在于不是为了卖弄,而是用一颗聪慧、纤巧的心赢得学生亲近,若能换来些许赞赏当然更好。这是对学生“爱”得精美。
三、炫技不张扬
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严慈并济对老师来说是个很大的矛盾和挑战。司马迁赞李广大将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就是无形的感染。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达到什么标准,而自己却没有表率,是不可以的。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往往会对学生期望增高,比如一份需要创意的语文作业,根据一段描写丰子恺先生的话,画一幅有丰子恺风格的漫画;根据“结草”的书下白话注释改写成文言文……老师一定希望在这样的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意外惊喜,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够自己尝试这些作业呢?如果水平有限就当献丑抛砖引玉,如果水平一般至少表明用行动示范,如果水平超凡就炫技作为引领,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如果老师的炫技能激发学生的更多想象和创意,当然是好的,不过一定要记得不能太张扬,否则喧宾夺主,我们不是演员,而是陪跑者,陪同激励学生远行,首先自己有远行的能力,其次能有较高水平以引领。
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牵动学生,用自己的行践引领学生,同在路上行走,一路欢笑,一路播洒,这是对学生“爱”得深沉。
攻破内心中由于固执世俗的冰雪壁垒,用爱才能融化极寒的冰雪世界,师生关系就是一场从隔膜到信任、从冰冷到温暖的人生之旅。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