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用B超基本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措施的分析
2015-02-10陈煜
陈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临床工程科,浙江杭州310016)
关于医用B超基本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措施的分析
陈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临床工程科,浙江杭州310016)
医用B超在现代化医院正常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在医疗诊断和救治中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为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提供了巨大助力。然而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B超一起自身因其结构复杂,型号众多,常常发生使用故障。本文将在简单介绍B超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几种常见的B超故障情况,并分析其故障维修措施,以资借鉴。
医用B超;工作原理;故障维修
当前我国医用B超仪器因为技术限制、科技水平等因素大多依靠进口来获取,这种方式加剧了我国医院对B超仪器的阻隔性,加之B超仪器本身结构复杂,组织精密,如果没有对之没有良好的认知和深刻的研究,一旦B超仪器发生故障,其故障排除和维修工作常常令人手足无措。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B超仪器的故障维修应该建立在对其工作原理的深刻认识之上。
1 简析医用B超的基本工作原理
医用B超仪器工作原理的核心质素是超声波在人体中的折射和散射,B超仪器通过能够发出超声波的转换器发送超声波进入人体,借助超声波自身在人体器官中的散射、折射等物理规律专门设置接收器,并通过相关的部件原作将接收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转换成图像形式,进而完成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探查和工作,为相关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作为诊断依据。
在研究医用B超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需要注意B超自身作为一套精密的现代化医用设备,其工作过程中带有很多的不稳定行因素,比如仪器所发出的超声波的脉冲宽度、脉冲高峰、超声波在人体散射和折射中所可能产生的损伤以及控制超声波的穿透力与超声波的运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等。另外,B超仪器室如果太靠近其他类似CT机、脑电图机等医疗器械时也会受到其超声波的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
2 分析医用B超故障维修和排除措施
医用B超的故障维修和排除措施需要对B超仪器进行长时间的关注和分析,对其工作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B超仪器的具体故障形态进行基本的诊断和进一步的维修和排除。具体来说,医用B超的故障维修和排除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故障形态,定位故障发生部位。
B超仪器因为自身组织精密,结构复杂,故障频发且规章形态十分多元。因此,B超仪器的故障维修需要首先确定故障发生的可能部位,缩小搜索范围。B超仪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分为超生探测头、监视器和主机三个。在确定故障发生部位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实现故障地位。比如,在确定仪器故障是否是发生探测头部位时,可以通过将发生故障的B超仪器的探测头安装到运作正常的B超仪器上,看其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确定故障部位是否是监视器或者主机的方法也是如此。一般来说,B超仪器的主机部位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主机的内部构造更加复杂,运作原理更为高端,线路更加容易发生故障。
(2)精细化故障分析方法概述。
确定医用B超故障发生部位只是故障分析和排除的第一步。还需要对故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精细化的分析来获取对B超仪器故障的排除方法。这种精细化故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观察法。所谓的观察法是指医护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来获得B超仪器故障。长时期的B超仪器的使用必然积累了丰硕的经验,对其运作原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对B超正常工作状态有自己的把握。因此,借助观察法,通过对仪器故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仪器故障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和解决。比如,电流不稳定会导致仪器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造成仪器机身的抖动,而仪器线路的烧毁很可能散发出烧焦味道,B超图像不清晰则可能是因为超声波探测头的声波发出频率不够或者显示器出现故障,这些故障的维修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来实现。
②模拟法。所谓的模拟法其实就是模拟B超仪器的正常运行原理和状态,将这种模拟状态与当前B超仪器的实际情形相比较,藉此实现对故障的分析和维修。通过模拟B超仪器的正常运行,可发分析当前故障发生的线路原因、硬件原因或者是脉冲发射原因等。比如,如果B超仪器的故障在模拟中发现是动力原因,那么很可能就是动力转换器发生故障。
③线路分级法。B超仪器的线路十分复杂,要想解决线路故障需要针对故障发生区域进行分级探测和研究。借助线路分级方法可以实现对线路的精细化分析,将发生的故障精确定位,然后进行维修。一般来说,主机的线路十分复杂,且容易产生连带影响。因此,主机的线路是故障检查和维修的重点。
3 结语
故障维修方法还有信号探测法、对比分析法、换插法等可以借鉴和使用。每种方式和方法都有自己所针对的故障现象和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由于B超仪器造价高昂,对其故障维修工作应该十分谨慎。在故障排除之后应该注意进行一次模拟工作,防止隐形故障的发生和可能带来的机器损伤。
[1]方舟正.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系统的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
[2]关立勋,雷纪胜.超声诊断仪原理与维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张臣舜.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研究[M].生物医疗仪器与设备,2007.
TH776
B
1002-2376(2015)03-0099-02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