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50—高性价比的选择
2015-02-10病例提供李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
病例提供:李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
门冬胰岛素50—高性价比的选择
病例提供:李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女性,60岁。
主诉
乏力、体重下降10年,头晕5天。
现病史
患者10年前因“乏力、体重下降”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口服“消渴丸”降糖治疗。4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调整治疗方案为人胰岛素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目前用量为早22U、晚18U。患者5天前出现头晕,今就诊。
既往史
否认其他疾病病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身高156cm,体重68kg,BMI 27.9kg/m2;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较弱。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10.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 9.7%,糖化白蛋白23.09%,血糖监测示空腹1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7~21.7mmol/L;总胆固醇3.86mmol/L,甘油三脂6.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7mmol/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1mmol/L;尿常规示葡萄糖3+,酮体+;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103.34mg/g。
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Ⅲ期
糖尿病酮症
高脂血症
病例特点
●老年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已应用人胰岛素30R治疗4年,但血糖控制欠佳。
●患者不愿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故入院后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
治疗经过
考虑患者已应用人胰岛素30R治疗,但血糖仍控制欠佳,入院后建议患者应用基础胰岛素加每日三次餐时胰岛素降糖治疗,但患者不愿每日注射四次胰岛素,故入院后予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并应用4种口服药物,分别为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口服,阿卡波糖50mg日三次随餐嚼服,吡格列酮15mg日一次口服,格列美脲2mg日一次早餐前口服。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地特胰岛素逐渐加量,入院第10天,地特胰岛素用量为42单位,患者空腹血糖 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9~19.3mmol/L。考虑到患者目前长效胰岛素用量较大,且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但餐后血糖仍然较高,继续应用此方案患者经济负担较大且血糖控制仍未达标,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调整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50早24U、晚20U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并保留2种口服药物,二甲双胍加量为0.5g日四次口服、吡格列酮30mg日一次口服。5天后患者出院,出院前一天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7.8~8.6mmol/L,门冬胰岛素50用量为早26U、晚22U餐前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无低血糖发生。门冬胰岛素50总量较入院前人胰岛素30R总量仅增加8U,但血糖控制更理想。
治疗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内分泌科医生每天的主要工作。门冬胰岛素50自2012年在中国面市以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门冬胰岛素50的主要优势在于:1)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2)注射更灵活、方便;3)价格适中。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出现较早、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明显,表现为胰岛素用量大、餐后血糖高。本病例中患者上述表现极为典型,在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降糖后,血糖控制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仍然欠佳,因此我们选择了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的门冬胰岛素50。在换用门冬胰岛素50后,胰岛素应用总量较前无明显增加,但血糖控制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应用门冬胰岛素50前。
门冬胰岛素50由50%的门冬胰岛素和50%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构成,较预混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注射后无需等待即可用餐,使患者在应用上更加方便;门冬胰岛素50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比例高而中效比例小,可进行每日三次餐前注射同时减少低血糖风险,在应用上更加灵活。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其他疾病,每个月被大量的医药费用拖到苦不堪言,常常有人因此放弃治疗。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不仅仅要考虑到患者疾病的特点,同时应该兼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该患者应用多种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经济负担重且餐后血糖仍控制不良,因此更换为预混胰岛素每日二次皮下注射方案,减少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降低治疗成本,简化治疗方案,可使患者更容易长期坚持治疗。相对而言,门冬胰岛素50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适中,使用方便,患者的依从性高,能够坚持治疗,使血糖长期全面达标。
综上,门冬胰岛素50是适合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