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

2015-02-10陈如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农业局广西隆安532799

养殖与饲料 2015年4期
关键词:海因病鱼主要症状

陈如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农业局,广西隆安532799

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

陈如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农业局,广西隆安532799

陈如梅,女,1977年生,助理水产工程师。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现的各种流行疾病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笔者从事鱼病防治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重点分析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中较为流行的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 草鱼出血病

1.1病因

该病主要由水生呼肠孤病毒引起。

1.2流行情况

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6- 9月份,主要危害2.5~15.0 cm草鱼种和1龄青鱼,水温在27℃以上较为流行。

1.3主要症状

病鱼各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现象,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及鳍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掉鱼的皮肤,可见病鱼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鳃丝失血苍白,肠壁充血发炎。

1.4防治方法

1)注射草鱼冻干疫苗进行预防。

2)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视情况每隔15 d或20 d消毒1次;平时用大蒜捣碎或直接用大蒜素拌饵料投喂进行预防。

3)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进行消毒,1次/d,连用2~3次,同时内服三黄粉,连用6 d左右,可视鱼病的轻重减少或增加用药次数。

2 细菌性烂鳃病

2.1病因

该病主要由鱼害粘球菌引起,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2.2流行情况

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 11月、6- 9月,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鳜、鳗鲡、鲤、鲫、加州鲈等多种淡水鱼,从种鱼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常引起大量死亡,夏季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28~35℃为该病的流行水温。

2.3主要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的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所以俗称“乌头瘟”。仔细检查,可见病鱼鳃盖内表皮出现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掀开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黏液增多,有的粘有污泥,鳃丝肿胀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小片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黄色附着物。

2.4防治方法

1)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

2)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全池泼洒消毒,20 d左右1次;主养草鱼或鱼鸭套养的池塘水库要施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有条件的经常加注新水,提高水的透明度及溶氧量。

3)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消毒,1次/d,连用2~3次;同时用鱼必康或茵必治拌饵投喂,连用3~6 d。

3 肠炎病

3.1病因

该病主要由点状气单孢菌引起。

3.2流行情况

本病在水温18℃以上就可流行,25~30℃为本病的流行高峰;主要危害青、草鱼,也可感染鲤、鳙;8- 9月为当年草鱼流行季节,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发病严重时死亡率达到90%,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3.3主要症状

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和后肠呈红色,严重的整条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内充满淡黄色黏液;病鱼无食欲,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不久即死亡。

3.4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致病菌;

2)内服。用肠炎灵或鱼必康拌饵料投喂。

4 细菌性败血症

4.1病因

此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营养失调以及由于近亲繁殖导致鱼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的。患病鱼的鳃部常有寄生虫寄生。

4.2流行情况

流行水温9~36℃,水温持续在28℃以上和高温季节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更为严重,每年的5- 9月份为该病暴发的高峰期。此病主要危害鲫、鲢、鳙、鲤、鳊、鲮。此病是鱼类暴发性流行病中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疾病,一旦暴发流行,3~5 d内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4.3主要症状

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有淡黄色、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在水中行动迟缓或离群狂游。

4.4防治方法

1)严禁近亲繁殖,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选择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2)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3)此病可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 mg/kg剂量进行杀虫,第2天再用氟本尼考拌饵料投喂2~6 d,同时用二溴海因全池泼洒3~5 d。

5 小瓜虫病

5.1病因

小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淡水小瓜虫病主要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

5.2流行情况

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小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水温在15~25℃是本病的流行高峰;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一般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5.3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因此也叫白点病。病鱼体表黏液增多,严重时体表像是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游动缓慢,或与固体物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5.4防治方法

1)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虫体及虫卵。

2)小瓜虫不耐高温,有条件的将水温调到30℃以上,再用1%的盐水浸泡病鱼15 min,1次/d,连用3~5 d左右。

3)按照每666.67 m2、1 m深的水面用250~500 g的干辣椒煮烂兑水全池泼洒,视情况连用2~3 d左右。

6 水霉病

6.1病因

此病是由真菌寄生的,病原体主要为水霉菌和绵霉菌,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引起的。

6.2流行情况

本病的适宜水温为10~22℃,早春和晚冬为本病的流行高峰。

6.3主要症状

感染部位有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因此也称为“白毛病”。

6.4防治方法

1)越冬鱼养殖应减少养殖密度,尽量减少鱼体受伤。

2)病鱼可用福尔马林或食盐浸洗,或全池泼洒强氯精(浓度为0.2 mg/kg左右)进行消毒。

3)鱼卵可用4%的福尔马林浸洗,时间约为2~3 min。

总之,鱼病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保护好水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关键。同时做好鱼种放养前的消毒工作,以及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饵料的消毒,投喂要做到“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平时加强日常巡逻,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某些养殖场发病时既有由寄生虫引起的,又有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用药原则是先杀虫,后消毒,对症下药才有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2015- 03- 20

猜你喜欢

海因病鱼主要症状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膦海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裂唇鱼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麦海因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麦海因水库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