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索
2015-02-10王艳
王艳
摘 要: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人文修养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和探索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教育更多的将重点放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质上。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和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及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提高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乃至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打好基础,重视美术鉴赏学习,并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由于学校没有提起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造成美术鉴赏教学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也逐渐轻视美术鉴赏学习。对此,学校和学生都应该逐渐改变观念,真正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和高中课程教学的进步做出努力。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该课程的师资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要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并能够在全身心的投入后获得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教师也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突破口。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眼界,丰富内涵,促使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学习兴趣,再到求知欲,真正获得美术鉴赏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鉴赏人物画时,要抓住重点让学生观察人物的手势、眼神、表情等,并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传达出的感情或者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人物画?你能从他们的眼神、表情等方面体会到什么情感?这一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且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日常积累,发挥才能,解决问题。
三、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不少高中学校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时,采用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针对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因而造成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脱节严重,起不到教育学生和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作用。对此,高中美术教师要不断革新观念和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丰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长久兴趣,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开展高效率的美术鉴赏教学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鉴赏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变幻的自然万象》时,就可以广泛搜集自然万象的图片、美术作品,并加上舒缓的音乐,将这些知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2.开展良好的互动式教学,给予学生展示和发挥的机会和平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和整个人生阶段中具有关键作用的阶段,这一时期应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发扬个性、完善人格。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将知识变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美术与自我、社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和教师、学生分享。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反馈,提出学生观点中需要更正的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客观公正和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个人修养的重任。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徐传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1(17):78-79.
[2]王振婧.培养审美的眼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34(18):69-70.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