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
2015-02-09白彦满都拉
青 梅,白彦满都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
青 梅,白彦满都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肠粘连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难题,目前尚无减少腹腔粘连的有效药物。对术后肠粘连的发病机制、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防治术后肠粘连的蒙医药新药提供参考依据。
蒙医;术后肠粘连;综述
肠粘连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难题,也是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文献[1]报道,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达 79~90%,由肠粘连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达40%,总死亡率为8~13%,危害严重。腹腔粘连主要由腹腔内创伤、出血炎症、感染、异物刺激等因素造成,是伴机体组织愈合机制的必然过程。手术为腹腔创伤最常见原因,小肠、大网膜和腹壁切口的粘连最为常见[2]。术中和术后可采用多种手段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避免。目前,预防肠粘连主要有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术后防止肠壁和腹膜损伤、术中使用生物屏障物质等因素。药物预防主要采用抗生素、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纤维蛋白沉积、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笔者对蒙医药防治肠粘连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具体报道如下。
1 术后肠粘连发病机制
正常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蛋白酶原的释放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存在着平衡关系,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化酶和抑制酶相互作用,若腹腔内脏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化学性刺激,包括手术缝合刺激等,会造成局部缺血、腹腔内积血、渗出液、脓汁等所致感染源及异物存留,肠管长时间暴露引起的温热及干燥刺激,导致纤维蛋白原释放增加,大量纤维蛋白沉积或纤维蛋白溶解障碍造成粘连的形成,产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剂抑制因子,导致间皮的纤溶活性丧失。
腹膜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由巨噬细胞分泌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将腹膜间皮细胞释放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而启动的。若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受到限制,不能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也不能启动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导致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在脏器表面形成网状结构,随着纤维细胞不断侵入和增殖,可使纤维蛋白组织粘连形成永久性的纤维粘连[3]。
临床上,西医预防术后肠粘连主要措施包括:一般预防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应操作准确、严格无菌、避免感染,进入腹腔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手套的滑石粉,避免肠管在腹腔外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干燥,止血,避免大块组织结扎,清除腹腔内的积血、积液、脓苔、纤维素、线头等异物,关腹前尽量按解剖位置排列肠管,将大网膜铺覆盖在切口下面;改进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微创技术减少组织损伤,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不盲目扩大手术范围,严密缝合组织,避免组织结扎过多或缝合过密等;浆膜表面隔离:透明质酸钠具有物理阻隔、抑制炎症和促进浆膜面修复等作用,将组织隔开并润滑,抑制出血和炎性物质渗出,抑制白细胞游出和纤维蛋白渗出,避免肉芽形成,刺激浆膜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创伤浆膜生理性修复,从而抑制粘连带的产生[4];术后预防:主要采用抗生素、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纤维蛋白沉积、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鼓励患者早下床、早运动,使肠管处于运动状态。
2 蒙医预防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
吴福林等[5]实验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蒙药组、蒙西医结合组、西药组、对照组,各10只。全部大鼠进行制模手术,蒙药组与蒙西医结合组制模前3天和制模后第1天给予加味给喜古纳-3汤灌胃,西药组与蒙西医结合组制模前关腹采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抹损伤处和腹膜,对照组与西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制模后,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2周后将大鼠全部处死,观察各组小鼠的肠粘连程度。结果显示:蒙药组与蒙西医结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蒙西医结治疗可明显减轻肠粘连程度,粘连程度肉眼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西药组、蒙药组(P均<0.05)。
青巴图等[6]对200例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治疗,治疗组采用蒙药六味安消散5g,水煎100mL,每日4次,经胃管注,蒙药六味安消散6g,水煎20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低压灌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及抗感染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6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包乌云毕力格[7]采取蒙药给喜古纳-3汤口服治疗腹部手术患者120例,3~5g,作为术前肠道准备,术后8~ 36h内煎熬口服或胃管鼻饲蒙药给喜古纳-3汤,3~5g。结果显示:蒙药组患者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蒙药给喜古纳-3汤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明显。
宝森格[8]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前1天服用阿木日-6散剂3g。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减轻、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且患者饥饿感、进食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提示阿木日-6散可较好促进胃肠蠕动及功能恢复,并有效防治肠管粘连。
白尼格木图等[9]选用40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蒙药组、蒙西医结合组、西药组、对照组各10只。全部大鼠行制模手术,蒙药组与蒙西医结合组制模前3天和制模后第1天给予加味给喜古纳-3汤灌胃,西药组与蒙西医结合组制模前关腹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抹损伤处和腹膜,对照组与西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的肠粘连程度及胃动素浓度变化,结果显示:蒙药加味给喜古纳-3汤对SD大鼠术后具有促进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等作用,提示加味给喜古纳-3汤可有效防治术后肠粘连。
3 讨论
肠粘连属于蒙医“肠阻症”范畴,主要由外伤或手术引起血热与希拉热盛旺并入肠道,热势炽盛,热盛则伤津,不能润滑肠道,导致下清赫依衰败而传导力下降而发病[10]。肠粘连治疗原则为清血、希拉热、润燥结、通肠道,蒙医防治肠粘连效果明显。蒙医采取内服药物联合外治法防治肠粘连,在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等方面均有优势。加味给喜古纳-3汤、六味安消散防治术后肠粘连效果显著,具有清血、希拉热、清除内毒素、加强下清赫依传导力且毒副作用小等功能。实验研究发现,加味给喜古纳-3汤、六味安消散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炎性渗出、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从而减少肠与肠或肠与腹膜间静止接触时间,预防肠粘连。因此, 合理采用蒙药治疗方法能提高肠粘连临床疗效。蒙医药治疗肠粘连研究机制不多,传统治疗方药及方法确切疗效并不确定。
目前,蒙医药预防术后肠粘连临床研究广泛。随着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开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术后肠粘连防治药物较为关键。由于术后肠粘连为多因素疾病,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诸如提高手术技巧、局部物理屏障、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纤维蛋白沉积等治疗,临床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发挥蒙医药特色,使用蒙医药复方多方位、多靶点特点及优势,防治术后粘连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1] 张恒.枝朴方中空栓防治术后肠粘连机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5):1.
[2] 蔡晓军,张军.肠粘连的诊断现状[J].武警医学,2008,19(4):356-358.
[3] 孙鸿斌.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病因及预防[J].吉林医学,2000,21( 6) : 323.
[4] 尹杰.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9):18.
[5] 吴福林,白彦满都拉.蒙药加味给喜古纳-3汤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7):28-29.
[6] 青巴图,鲍路明. 蒙药治疗黏连性小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 1(1): 1-2.
[7] 包乌云毕力格.蒙西医结合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12.
[8] 宝森格.蒙药阿木日-6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6):19.
[9] 白尼格木图. 加味给喜古纳-3汤对SD大鼠术后胃动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3.
[10] 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 汉)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2-04
青梅(1988-),女,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蒙医外科学。
白彦满都拉(1956-),男,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蒙医外科学。E-mail:bymdl1975@126.com
R269
A
1673-2197(2015)08-0016-02
10.11954/ytctyy.2015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