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还是雕塑

2015-02-09陈云岗

雕塑 2014年5期
关键词:门类面貌样式

陈云岗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已在山西太原拉开帷幕。由于场地高大宽阔,入选本届的展品数量也创历届之最。这一方面是当下中国雕塑专业队伍日渐庞大, 也是五年一届的展期时间内,全国范围内雕塑艺术创作能量需要施放的缘故。

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美协在近几届全国美展工作中, 致力于改革参展路径的突破:将雕塑由原来的须经地方美协初选后再送京,改变成为由作者直送展区的方式!这大大地拓宽了各层级雕塑作者们积极参展的渠道,也调动了更高的参展热情。

与此同时,中国造型艺术领域的跨门类、跨专业、跨学科现象日益显著,多元并存、日趋综合的艺术尝试正成为当下艺术创作中的新趋势。基于此,本届全国美展也适应时风,特辟“实验”“综合”等种类展区,从而使曾经已被多种类嫁接的艺术门类(例如雕塑、版画等)趋于向其原有的艺术本体的理性回归。

这便是“雕塑还是雕塑”话题的来由。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具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属性与社会属性。它不会同质于日益多样的其他主办主体的任何形式的展览。全国美展就是全国美展。它对展品的各项要求具体而严格,其中既有内容的宏观要求又有具体的技术性规范。

就雕塑而言,它就是一个以室内空间为主的中小型尺度、体量的架上雕塑展。尤其是因分流出了影像、实验等类型的作品后,更是如此。

总体而言,就全部入选参展的作品看,形式多样,手法丰富,塑造技巧精湛,材料运用广泛……这都是本届展览作品的基本面貌。应该说是一届艺术质量比较高的展览,基本代表了5年来中国当代架上雕塑的创作水平。

就本届展览作品而言,其特征之一是反映现实生活与题材占绝大多数。这一方面是展览宗旨所具有的潜在性要求所致;另方面也是雕塑家们确实地在积极地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表达作为了创作的重要源泉与对象。

其二是手法的多样性。虽然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了作者们的“主动性”,但必须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数十年来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在手法上、造型理念上大大丰富起来。这反映出,在雕塑家们回到雕塑本身时,在已有的无限丰厚的“成就障碍”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此做出了不少突破性的努力。有时尽管只是一点点的突破,但已是艰难的进步了。

其三,写实手法居多。众所周知,所谓写实,也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貌的。写实样式自古即是主流样式,但每个时代的面貌却大相径庭。即便在中国的一百余年的现代雕塑发展过程中,写实样式从未消失。非但如此,且迸发出了在“写实”大框架下的丰富多姿的面貌。而本届雕塑展中的写实手法的多样化运用,正是反映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语言回归纯粹化、精致化、本体化的趋势。本人不认为这是向传统手法的撤退与固守,而是维护一个门类应有的尊严的表现。它似乎在证明雕塑还是雕塑,还是要雕、或者塑,才能获得它应有的语言张力与艺术质地。

其四,语言边际化探索。虽然获得进入展览的作品是应征作品中的少数,但最终进入展览的作品中,还是吸纳了一些对雕塑语言边际化进行探索性的作品。概言之,即是以雕塑形态为主,间以“类装置”因素为辅,并且在“形体中心型”与“集合型”之间,在材料的不可变与可变之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的作品。此类作品虽非具有微言大义的辐射力,也似乎并未进行宏大叙事的铺陈,但就其构思与制作而言,却不乏创造出了令人新奇的艺术效果。

当然,仍须指出,入选了本届展览的数百件作品中,还是有着个别不尽如人意的。主要表现在:构思平庸、手法单调、加工粗糙、审美旨趣怪异,或者是作者雕塑能力力不从心等等。虽然在所难免,希望将来有所提高与改进。

猜你喜欢

门类面貌样式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千奇百怪的动物
图表
新·面貌
今非昔比
追光逐影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
百年尽头:中国雕塑的末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