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负压吸引无声调节压力装置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2015-02-08袁飞骏熊莉娟
袁飞骏,熊莉娟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1]目前在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如吸痰、吸引引流等。目前各大医院都是采用医院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所有的负压系统给予的负压都是大致恒定的。由于中心负压系统在管道的传递过程中会不断的衰减,所以一般给予的压力比较大,各个科室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它主要通过中心泵站形成负压,通过密闭的吸引管道连接至全院各病房床单位,24 h保持恒定的负压。当需要使用时,只需接上吸引器,开启压力调节开关,调节负压大小即可进行吸引,操作十分方便。我院中心负压系统压力大约维持在50 k Pa~70 k Pa。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广泛应用,VSD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2]。裘法祖教授评价,负压封闭引流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它所采用的负压源是病房床头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或专用负压吸引机,5 d~7 d拆除或更换。目前在各大医院一般都是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极少医院采用专用负压吸引机。专用负压吸引机是间断性吸引,吸引压力可控,吸引效果较好,但是成本较高,不作为常规吸引源。在我科室主要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作为持续负压源。局部负压吸引可扩张毛细血管,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增生,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3],所以保持持续有效负压是治疗的基础。负压过小则引流不充分,负压过大影响肉芽组织的正常生长或导致创面出血[4]。由于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所给予的压力较高,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对压力进行泄压处理,使压力控制在20 k Pa~50 kPa,以保证吸引有效性。负压封闭引流由于分泌物较多结痂易引起引流管堵塞[5],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持续过高的负压吸引更容易导致VSD过早堵管和引起病人疼痛。目前临床所用的压力调节装置可以泄压,但是泄压后的部分压力从阀门侧面一小孔排出,吸入空气,由于孔道较小,所以泄压时会产生很强的噪音,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的休息及睡眠。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白天病房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控制在35 d B~40 dB,若超过50 dB~60 d B时则比较吵闹[6]。于是孔道往往被病人及家属堵住,这样就达不到泄压的目的,从而影响吸引效果。为了保证吸引效果,避免噪音,我科研究设计了一种带有消音装置的无声调节压力装置投入临床使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应用VSD病人100例,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23岁~67岁,平均42岁;上肢外伤34例,下肢外伤66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负压吸引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调节压力装置,入院刚开始进行1次泄压调节,将压力至40 k Pa,测量吸引时噪音。测量后还原压力至调节压力装置最大值,对病人进行持续吸引7 d观察堵管时间。观察组采用无声调节压力装置,将压力调节至40 k Pa,对病人进行持续性吸引7 d。比较观察两组装置产生噪音强弱及病人堵管情况。
1.2.1 材料 武汉市欣宏泰科技应用有限公司生产的STY负压吸引器1套,广东尼尔森气动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PSL-01塑料颗粒消声器(1/8螺纹口径),密封胶带。
1.2.2 设计 取负压吸引器的压力调节装置,将原有的泄压小孔车成1/8口径螺丝。将密封胶带缠绕消声器螺口,然后将消声器顺螺纹拧紧安装于压力调节装置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装置噪声测量数据及7 d内堵管情况比较
3 讨论
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临床实践证明,该技术疗效明显可靠、安全、应用简便,对治疗各种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7]。保证吸引的有效性是护理的重点。面对临床上遇到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如何保证吸引效果,降低医院噪音,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值得去思考研究的。通过对自行设计的中心负压无声调节压力装置临床使用效果对比,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同时应不断地改进装置,让其更好得应用于临床。
[1] 张书芳.医用中心吸引系统设计[J].医疗装备,1995(8):12-14.
[2]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3] 白明,曾昂,张海林,等.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修复术前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481-1483.
[4] 夏冬云.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26-28.
[5] 慎柳,赵龙桃,李宏.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期间导管冲洗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2):28-29.
[6] 张新平,郑风莉.基础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15.
[7] 刘三风,刘志豪,戴志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