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养“静能量”
2015-02-07马俊
马俊
领导干部要善养“静能量”
马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教人守静”的理念。老子的“至虚极,守静笃”;庄子及其后又提出了“心斋,坐忘”等理论;《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人生在世要善养“静气”。“静”也是一种“能量”。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有没有“静能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领导干部多一些“静能量”,才能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多一些“静能量”,才能头脑清醒,正气在身,无欲则静,心态平静,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领导干部多一些“静能量”,才能胸怀广阔,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一句话,拥有“静能量”者胜出。
然而,在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却有着一股与平心静气相反的浮躁之气:有的为了早出政绩,急功近利,心烦意乱,魂不守舍,着急上火;有的在落实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时,遇变惊慌,遇事心急,沉不住气,牢骚满腹;还有的在涉及个人名利得失的选择时,杂念丛生,心急气躁,你攀我比,心态失衡。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谈到,“领导干部做事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善养“静能量”是多么重要。那么,“静能量”从哪里来?
从学习中来。古往今来,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头脑冷静。可以说,读书学习既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宁心安神、涵养静气的良药。因此,领导干部无论多忙,都要学会忙里偷“闲”,挤出时间,闹中取“静”,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心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以清静之态明鉴万物,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
从实干中来。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把职责使命看得重些再重些,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些再淡些,静心谋事,静心干事,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清热泄火”、“明目开窍”,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静心去躁,集聚“静能量”,才能无怨无悔地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
从清廉中来。“无念则静,静则通神。”领导干部如果脑子里装满了私心杂念,没有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意识,就会心神不宁,妄念丛生。“静能量”要靠正气来涵养,要靠清廉来支撑。因此,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精神镇静,心态平静,讲规矩,守纪律,懂敬畏,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俗事所扰,如此方能燥气自去,静气自来。
(作者:河南省内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