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合作 海上联通是大商机
2015-02-07陈丽冰
□ 文/陈丽冰
海洋合作 海上联通是大商机
□ 文/陈丽冰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步入新世纪后,世界各国更是掀起经略海洋的热潮。中国与东盟各国拥有同一片海域,天然的相连性需要邻海各国建立良好的海上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11月13日,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建议将2015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 在海洋经济、海上联通、海洋环境、海上安全等方面深化海洋合作。其中,海上联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中国与东盟的海洋合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此,不少专家认为,未来的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或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大商机。
推动海上联通,时势之必然
事实上,早在2007年11月,中国—东盟就共同签署了有利于双方海上合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政府海上运输协定》,旨在为缔约方的海上运输活动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缔约方各国在客运和货运等海上事务的合作,以加强双边的经贸交往。随着中国—东盟国家合作的不断加深与拓展,双方在海上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海上联通也提出更高要求。但由于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双方在管理机制、海运标准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给海上联通造成了无形的的壁垒,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方的海上合作。
如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如要以海洋为纽带,在经济、科技、信息等方面展开更加密切的交流,则首先需要实现海上联通。
海上联通包括海上运输、航道开辟,以及港口建设等,推动中国—东盟海上联通意味着通过加快海上运输、港口城市合作等途径,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临海港口城市串联起来,互通有无。这不仅有利于深化中国—东盟互利关系,而且还将有助于打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血脉经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面表现在油气开采、海洋运输、港口基建等领域有了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人员和货物往来也更加便利化,从而为各国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开山劈路。
“海上丝绸之路给整个沿海地区航运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指出,中国企业要和国际企业进一步融合,扩大经贸往来,扩大投资,都需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来取得新的成果。
国际港口联合是重点
“安全畅通绿色的海上运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柱。港口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港口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是未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方向。”中国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任为民如是表示。
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与东盟中的大多数国家隔海相望,双方在海上联通的港口多达150多个,双边贸易中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因此,将推动国际间港口联合、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作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重点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西南、中南腹地与东盟国家的海陆互联互通,引领区域海洋合作新模式;另一方面,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转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而且,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建立港口城市合作机制的条件也日益成熟,并初现成果。
2014年7月,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柬埔寨钢铁矿业集团合作建设的柬埔寨沙密港开始动工兴建,将为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开启一扇新的大门;2014年9月16日,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分别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航运、码头及物流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全力打造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
而这些只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在进行港口合作的成功缩影。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往来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港口物流企业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港口相互开通集装箱、散货航运班线并缔结友好港口。国际港口联合正逐渐成为中国与港口国家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海上贸易以及能源通道安全的需求逐渐增加,港口合作正是中国根据现在的需求开辟的一种新型的‘双赢’的全球化方式。同时这些建设好的港口也可以为所在国和国际社会提供便利,中国未来必然还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港口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
2014年7月,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柬埔寨钢铁矿业集团合作建设的柬埔寨沙密港开始动工兴建,将为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开启一扇新的大门;2014年9月16日,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分别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航运、码头及物流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全力打造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
资金融资为海上联通“造血”
资金是中国与东盟展开一切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中国—东盟的海上联通也需要相适应的资金支持。然而,一直以来,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掣肘了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的联通建设。不过,今后这一情况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2011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设立30亿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海洋科研与环保、互联互通、以及航行安全等领域,服务中国—东盟的海上合作;2014年10月和11月,中国又先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为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建设“造血”。
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将为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丝路基金的初期规模则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约合163亿美元),且其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说,这两大融资项目将会为中国—东盟今后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率先提出的这几大融资项目都得到东盟国家的支持和响应,并表示愿意参与其中以破解区域的互联互通资金瓶颈。2014年11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出席“2014对话中新经济发展”活动时表示,新加坡即使不是发达国家,也同样会支持亚投行,“因为我们考虑它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做一些积极贡献”。
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缅甸总统吴登盛则表示,缅甸能够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中受益,同时也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