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考察与当代新发展

2015-02-07李成林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创造 2015年9期
关键词:底线作风从严治党

文/李成林(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考察与当代新发展

文/李成林(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从严治党的历史,从严治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必将引领党的建设走向新常态。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考察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严治党”是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把从严治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保证了党始终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同志特别注意从思想上建党。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就提出,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政治化,科学化,这是我党从严治党的最早要求。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特别注意从思想上建党,指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但是,毛泽东同志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并不是说党的建设其它方面不重要。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 “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在作风建设上,毛泽东同志认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党执政后,党的任务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还在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从严治党的新坐标、新指针,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厉措施。从严治党主要是查思想、查作风,克服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倾向,反对蜕化、腐朽思想。

从“文化大革命”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的组织陷于瘫痪,党的建设处于无序和杂乱状态,从严治党无从谈起。

(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对党自身建设的深刻认识。经历了拨乱反正,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认识到,制度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他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就是制定了也可能贯彻不下去。

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核心和先决条件是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路线问题。党的十三大还就从严治党提出了三项要求,即必须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必须清除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必须对党员经常地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严治党的历史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牢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充分肯定了从严治党方针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味着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更加完善、开放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大势,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保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从严治党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建设工程的新设计、新谋划。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从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直到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对从严治党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这八点要求,立足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落实“三严三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

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在组织建设方面,突出强调要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条例》与党章一起,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培养选拔干部,从严管理和监督干部的依据。

抓作风、改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作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实施“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整治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禁止领导干部出入私人高档会所,狠刹“舌尖上的浪费”,禁止修建奢华楼堂馆所,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具体化、有针对性的要求,使党的作风建设有的放矢,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没有制度建设,其他建设因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而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细化了“从严治党”的法律法规,使“从严治党”有法可依,为“从严治党”扎紧了制度的笼子。而严以用权的要求,本质上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以律己,就是要使领导干部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做到政治清明,为政清廉。通过以零容忍态度的惩治腐败,彰显了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树立了党的形象和权威,赢得了群众信任,使全党全社会人民感到了党风的好转、看到了希望。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规划,体现了党的执政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辩证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科学、民主、依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政治保证不是纸上谈兵,党只有把自己管好、治好,才能有资格去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才能有力量、有智慧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顶层设计与改革落地的结合。从目前看,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对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作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对不适应的制度进行改进,缺位的制度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制度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制度坚决革除;另一方面是要使改革措施落地,推动问题解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底线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当前,党的整体是好的,但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在某些党组织中依然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不懂规矩、不讲诚信、不守纪律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成为一种自觉,守住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让规矩更严格、纪律更严明、做人更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任务的艰巨繁重,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是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是一种具有自身规律和特征的新状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论形势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不论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多大胜利、事业取得了多大的进步,都要始终清醒地把“管党”“治党”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

猜你喜欢

底线作风从严治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真相与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