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辉映农耕文明
2015-02-07白锋哲
文 白锋哲
美丽乡村辉映农耕文明
文 白锋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因为这里是我们生命最初的发源地,是我们记忆中的故乡。
从社会建设角度而言,现代如画田园该是什么样子?
千百年来传统的农耕生活肯定不是。虽然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后人描绘了一幅美好清新的农村画卷,虽然至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令无数城市文人心动,甚至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农村原版,然而这只是被文人诗意化了的农村图景,是被城里人美化过的田园生活。事实上的农耕劳作历来都不是轻松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粒粒种子的收获都和着汗水、老茧和艰辛。“两手耘田,匍匐禾间,膝行而前,日曝于上,泥浸于下”是古代种田人耕耘更为客观的写照。回不去的才是乡愁,石碾、耕牛、稻麦场的确只能从博物馆里去寻找。
如今有些被污染包裹的村庄、只剩老人孩子的空壳村或者是农民“被上楼”的村子肯定也不是。如画田园除了要有最根本的特点“农气”,还得有能让人畅快呼吸的“空气”,要有“人气”、得接“地气”。这“空气”包括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洁净没被污染的乡村环境;这“人气”是指家园要有男女主角,老辈人说,家里没有女人就不是家了,没有男人这家就没人了。当小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得不到父母的拥抱,当老人生病了只能自己倒水、在外打工的子女无法身边尽孝,这样的村子楼房再漂亮,也是没有生气灵魂的空壳;这“地气”就是村庄和土地浑然一体,闻得到泥土芳香,听得到麦苗拔节的声音。那种不符合农民意愿、强行切断与土地连结的建设最终只能离如画田园越来越远。
一言蔽之,现代的如画田园肯定是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和人文美的合一。它更具现代特质,有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深刻涵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对于美丽农村是什么、不是什么、怎样建的内涵与外延也作了透彻诠释。接下来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把梦想变为行动力。
有一天,当农业生产更加现代、经营更有效益,农村充满勃勃生机,我们才能说,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体面的职业;未来,当城乡公共服务完全走向一体化、均等化,我们才能说,农村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里的家园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