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

2015-02-06陈霞

户外探险 2015年1期
关键词:布鲁姆三脚架雪山

陈霞

先说书的分量,它是一部将梦想写成文字又转化为图像的史诗巨著。至少在我读过的当代中国原创户外类图书中,《因为山在那里》是能够居于前三的。地球上的第三极—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是人类能力极限难及的一片区域,14座8000米雪山—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里峰、南迦帕尔巴特峰、安纳普尔娜峰、迦舒布鲁姆Ⅰ峰、布洛阿特峰、迦舒布鲁姆Ⅱ峰、希夏邦马峰—这荣耀般的度量衡,是多少登山家、极限挑战者的毕生目标。

写就这本书的人却不是狂热的登山者,而是将摄影带入14座梦想清单的一个普通人。陈业伟,因为在山村长大,而对山格外青睐,估计从小爬山练就的体质让他对高反有着天生的抵抗力,当然10年来无数次出入高海拔地区的经历也锻炼得一身好体魄。他把摄影当做业余爱好,却倾注了毕生激情。对于完整拍摄14座8000米级雪山的巨大项目,他单枪匹马就搞定了。这么说不代表容易,相反,“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样的短语都不足以形容真实遭遇的惊险,作者在书中详略得当地对这类经历进行了描述。他说:“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冒生命危险是值得的,我已经把自己调整到‘出门写遗书’的心态。”几次与作者通话,我听得出来这是一个低调、害羞、认真的人,略带口音的低沉嗓音和偶尔断句的紧张感,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中学物理老师那朴实的模样。

表面上看,这本书是因为与14座有缘而显得高大,有人会想:登山的人谁没上过几个五六千米,陈业伟只是远远地拍,又不是登顶14座。的确,这么一想好像也没有多牛X,但系统来讲,把14座8000米级雪山完整而有序地拍摄纪录下来的摄影师的确没有过,而如此详实而精心打造的中文原创书籍更是鲜有。

再说文字的可读性—高。不知作者是否做过文字工作,通篇读下来,没有一句赘述,没有一个尿点,流畅性与精炼度融合得很到位,甚至有些词语可以让目光停下来仔细推敲寻味。他能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极大的勇气,而独自一人做这样一件事,需要更多旁人不能言及的理由。梦想、生活、冒险、孤独,书里呈现出的不是一个偏执狂硬要怎样怎样达到目标的雄心壮志,更多的是阐述他与这14座雪山的纠纠缠缠。因此,字里行间不是仅有单纯的记叙体,还有细腻的思考、剖析与感叹—你能听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讲故事。

当你翻阅图片,会有一种欣赏油画的感觉,山川河流肌理明晰,云雾光影缥缈神秘,雪峰含着金光,冰川透着寒气,万物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碰,这也是摄影师追求顶尖摄影器材和极致画面的目的所在。陈业伟说,没有三脚架想拍好片子说出来就让人感觉不认真。他在书里也提到,一次拍摄中明明是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却扭断了三脚架的两条腿,不得不作罢下撤,让朋友千里之外紧急寄送三脚架来。绝不马虎凑合—这就是他的摄影观。因此,在陈业伟呕心沥血把14座的摄影旅程写完之后,还在这本书的最后附录了一个堪称业界良心的“器材篇”,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使用心得让摄影的价值普及大众。器材的选择和搭配关系到成像质量的基础,技术含量也体现于此,数码后背的选择、相机系统及镜头的比较,你若是个技术控,最后这一篇绝对是你的餐后甜点。

抛开“全球首位XXX”这些噱头,《因为山在那里》看点依然不少,它是一本摄影作品集+纪实性游记,喜欢山的人爱读、喜欢字的人爱读、喜欢图的人爱读、喜欢摄影的人爱读。陈业伟说:“书里有我这十年积累的心血影像,有我这十年的经历感悟,它是真诚的。”

猜你喜欢

布鲁姆三脚架雪山
影响的焦虎
脸书将收购伦敦人工智能企业 布鲁姆斯伯里
布鲁姆斯伯里第一季度营收增长19%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巧放三脚架
美国麦格普公司新型M—LOK相机三脚架适配器
带上磐图拍风光
摄像机云台、三脚架的使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