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研究和解决途径初探

2015-02-06谢梦雅

法制博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行为暴力

谢梦雅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45

青少年校园暴力一直是受到社会民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近年来,“平和女子暴打初中生事件”、“永新女生遭多名初中生围殴事件”和“庆元虐童案”等事件的频发发生,显示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越来越低龄化,手段越来越凶狠残暴,被霸凌的对象的多为未成年人。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家庭的希望,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预防和遏制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关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法治建设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正确分析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查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校园以安静、安心、安全的环境。

一、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及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的日常行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为青少年做好人生的正确榜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或出外打工,抑或父母自身的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青少年疏于管教。另外,家庭暴力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伤害和负面影响,造成青少年性格孤僻、热衷暴力。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极易被暴力行为牵引,产生不良后果。

(二)学校校内监管不力、校外指导欠缺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影响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但是,在追求升学率、唯成绩论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错误认识,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在不良文化、风气的诱惑下,在学校里寻衅滋事,对其他同学威胁恐吓勒索财物,施加暴力行为。同时,学校对课后的学生行为监管不力,对一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引导纠正,以致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外,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校内培养,对学生的校外生活缺乏及时的指导,不能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信息。

(三)法律法规存在对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规制的短板

在中国,只有年满14岁以上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投毒等罪行才负刑事责任,14岁以下则不负刑事责任。在现实的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实施的暴力行为因为法律规定的年龄原因,被司法机关责令父母、学校严加管教;但事实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导致惩戒的成本太低,容易使一些青少年产生误解和侥幸心理,屡教不改,最终酿成大祸。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的矫治手段的规定缺失,少年司法制度构建不完善。尽管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进行干预,但严重暴力行为还欠缺专门的青少年矫治机构。

二、青少年校园暴力解决途径

(一)家庭要承担起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教育重任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青少年在实施暴力行为前都会有一定的预兆。父母与青少年的相处时间最长,父母应该及时细心的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时,应该及时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父母应注重青少年德智体劳的全面发展,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学习成绩上,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暴力思想和行为的发生。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行为的校内监管和校外指导

学校应努力做到对青少年行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加强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应及时疏导,纠正错误,把暴力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里。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心理辅导、改进教育方法等多种手段,使青少年保持良好健康发展。同时,学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对一些暴力行为要敢管、严管、管好,杜绝畏难思想。学校应通过加强与家长、社区、政府的联系,做好校外指导工作。通过做好校外指导工作,帮助家长、社区、政府科学、合理的处理发生的青少年错误行为,纠正错误思想,有效防范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法律规定,加大对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惩罚和矫正力度

当前,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的保护力度很大,但是对于青少年实施暴力行为的惩治手段规定欠缺,必须努力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防止青少年施暴者再次实施暴力行为和青少年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要完善青少年的矫正机制,使实施严重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得到应有的惩处。通过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加强公安司法机关与家庭、学校、社区、青少年保护组织的协调配合,采取预防、监护、管教、救助等措施,预防和遏制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注 释]

①马文娟,罗露.浅析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J].金田,2012(10).

[1]胡依涛.青少年暴力及其对策[J].济宁学院学报,2010(2).

[2]赵银祥,史峰.青少年暴力冲突的预防与调控[J].人民论坛,2012(29).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行为暴力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向暴力宣战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