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规范化制度化
——“4·15”地震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

2015-02-06■文/许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文/许 蒙

推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规范化制度化
——“4·15”地震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

■文/许 蒙

阿拉善左旗“4·15”地震抗震救灾舆论的成功引导,对推动阿拉善盟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震发生后,面对社会关注,全盟新闻宣传战线迅速行动,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组成四位一体的信息通道,创造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对外对内舆论环境。

要真正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必须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做到正视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断推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抢占舆论制高点。失语就是失职,缺席就是缺位。盟委书记云喜顺在今年的盟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全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吸取腾格里环境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的沉痛教训,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做到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地方和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新闻应急预案,及时、准确、尽可能全面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出权威声音,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于大规模群体事件,主要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掌控,对事件就事论事,快讲事实,慎讲原因,针对群众利益诉求进行回应。同时要迅速采用立体、交叉、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回应社会关注,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

(二)全面监测舆情,掌控舆论引导的节奏。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信息会在很短时间内呈几何速度增长,事发所在地和涉事部门需要全面监测舆情,掌握境内外媒体、网络论坛和社会公众对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反应,实施高密度舆情监测。成立包括资深新闻人士在内的智囊团,与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进行舆情研判,准确了解媒体和公众的疑问,确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内容、时机和节奏,使每次新闻发布都能够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形成政府与受众良性互动的局面。对舆情收集和研判要伴随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始终,根据舆情制定新闻发布策略,通过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进而引导舆情。

(三)做好新闻发布,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要紧紧围绕媒体和公众最关心、最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来确定发布议题和内容。特别是要保证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都经过仔细核实,在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精心组织下,确定由谁来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在内容安排上,主动提出设置议题,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疑问,实现从“请别说”到“听我说”引导方式的转变。

(四)构建政府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规定,突发事件处置责任主体是对外新闻发布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事件处置部门作为责任主体应该为事件正确定性、正确处置、正确应对等发挥主要作用。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和服务,与事件处置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为事件处置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建立“一个平台”,以政府新闻发布会为主体,以集中采访、提供新闻通稿、召开新闻通气会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新闻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有利于规范信息出口,统一信息口径,澄清不实传闻,传播权威声音。

(五)构建舆情预警机制。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事件的形成往往有一个过程,与之相伴随的舆论事件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如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瓮安事件、石首事件、邓玉娇事件等皆是如此。起初本是一个地方的事件,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预警机制的缺位,导致事件失控,最后演变成在全国范围影响巨大的事件。因此,要在网监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判能力,不断完善舆情预警机制。

(六)构建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的联动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容易演变为舆情事件。而舆情事件的背后,是事件本身。只有坚持解决问题的原则,进一步构建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的联动机制,解决引起公众不满的事件本身,让事件处理和舆论引导相辅相成,舆情危机的源头才算消除,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叠加效应”的形成,防止媒体炒作,以利于事件的最快处理,并平息负面舆论。

(七)加强突发事件现场新闻管理和媒体服务工作。完善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所在地和涉事部门新闻发言人要启动应急新闻报道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管理新闻媒体的现场采访。要善待善用新闻媒体,强化对新闻媒体的服务,满足多媒体记者采访需求。可组建下属媒体成立报道组,负责汇集、采制深度报道和图片、视频、音频素材,由党委、政府审核后提供给媒体记者共享,改变过去本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失语的状况,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有效引导舆论,牢牢掌握主动权。

(八)建立健全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的合作,采取主动联络、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与主流媒体沟通联系,建立密切的指导关系、合作关系,建立健全沟通合作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与主流媒体沟通,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和口径,依靠主流媒体及时发出权威声音,遏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九)重视网络和个人的舆论引导主体功能。近年来,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亦是如此。个人的舆论引导主体功能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被放大,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远非传统媒体可以比拟。《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的发行量是近300万份,而“微博女王”姚晨有粉丝7800多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即便不算微博转发后的间接传播,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几十倍,影响力可谓惊人。所以要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就一定要更加注重抓好网络阵地,不断提高新媒体建设和运用水平。要按照“网上来、网上去”的原则,把握网民心理特点、接受习惯以及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切实掌握话语权。同时要更加注重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培养一支以新闻发言人领衔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把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结合起来,同时在网民中培养和挖掘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的“红色写手”、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

越是面对挑战,越要真抓实干。在这个“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的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对于全盟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直面挑战、真抓实干,切实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推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赢得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才能持续为阿拉善盟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