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图霸战略
2015-02-06
晋文公的图霸战略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庶子,按“立嫡不立长”的礼制,他原本与晋国的大位归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是晋献公身后“骊姬之乱”的爆发,尤其是太子申生的死亡,却给重耳登上晋国的权力之巅提供了天赐良机。尽管这一步异常漫长、异常艰辛,他还是在秦国的武力支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到了晋国都城绛城,一举歼灭晋怀公及其追随者,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修明政治,任贤使能,稳定局势,巩固统治。
晋文公即位后,得到了晋国大多数臣民的拥戴与支持,然而,仍然有极少数晋惠公、晋怀公的残渣余孽不甘心失败,企图制造混乱,挑起事端。晋文公对此毫不姑息,以雷霆万钧之势,断然加以镇压。
在坚决镇压叛乱、消弭威胁的同时,晋文公对当年曾伤害过自己,但此时愿意归附的政敌宽大容忍,既往不咎,使得晋国上下人心安宁,众人归附。可见晋文公深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为政之道。
大力扩充军队,拔擢任用各级将帅,加强军事训练,为从事争霸战争,确立天下霸主地位做好军事上的充分准备。
军队是一个国家对外兼并称霸的最重要筹码。晋文公对此自有异常清醒的认识。为此,他登基后一直强化军队的建设,在城濮之战前夕更是快马加鞭,提升扩军备战的步伐。他将全国兵力增扩为上、中、下三军,大大增加了军队的数量。并任命郤縠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将佐。在扩军扩编的基础上,晋文公加强军队的军事训练举行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并作执秩以正其官,明确其指挥节制与各级之职掌。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晋文公终于拥有了一支足以与楚军相周旋、相抗衡的强大军队。
高高地举起“尊王”的大旗,发兵“勤王”,平定周王室内部的政局动乱,在天下诸侯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占据政治上、道德上的制高点,赢得从事图霸大业的主动权。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太叔带(即王子带)联合狄人的军队进攻成周,大败周军,并乘胜攻占京城洛邑。
周襄王惊慌失措,仓皇出逃到郑国,要求诸侯国派遣军队勤王。晋大夫狐偃认为:“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极力主张出兵勤王。晋文公采纳了这一建议,出动军队去支援周襄王。
晋文公遂积极采取行动,先是劝退了前来勤王的秦国部队,由晋国独揽勤王之功,其次是以财物贿赂“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让他们出兵配合策应晋军的行动。然后,晋文公指挥晋军兵分两路,以“左师”从郑国迎回周襄王;以“右师”攻击狄人和围攻王子带所屯驻的温邑(今河南温县西南)。最终狄人被击退,王子带为周襄王所擒杀,周室内部血腥动乱得以平定了。
晋文公的“勤王”,有力挽狂澜、再造王室之功,周襄王对此自然是感激不尽,他摆设盛宴来慰劳、答谢晋文公,同时还将周王畿内的阳樊、温、原、州、陉、絺、攒、钼矛等八邑赏赐给晋文公。这八座城邑处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战略地位至为重要,晋人名之为南阳之地。晋文公得到它们之后,等于拥有了南进争霸的重要前哨基地。
(摘自《文史天地》)